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懿是忠臣,還是奸臣?如何辯證看待?

司馬懿是忠臣,還是奸臣?如何辯證看待?

司馬懿之不肖曾孫,晉惠帝司馬衷,曾於華林園中聞蛤蟆聲,於是問臣屬,「此鳴者為公乎,為私乎?」臣屬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惠帝之問,貽笑千古,臣屬之答,似是滑稽,實則辯證。在官為官,在私為私,若藉此辯證辨司馬懿之忠奸,則懿之為人,有忠有奸,前忠而後奸。

余觀其身處操、丕、叡之世,則為忠臣。當操之世,操平漢中,懿勸操乘勢取蜀;羽攻樊城,威震華夏,操恐,欲遷都以避其鋒,經懿力勸而止,使人心大定,國賴以安。

當丕之世,丕屢次親征伐吳,懿坐鎮洛陽,調度有方,前線之兵未嘗乏絕,後方穩固,井井有條,堪比蕭何。終丕之世,懿乃丕之左膀右臂,股肱良輔,託孤重臣。

當叡之世,懿乃叡之利劍,所向皆捷,斬孟達於新城,阻諸葛於關隴,平公孫於遼東,曹魏賴之以安。

然歷經操、丕、叡三朝,權勢日隆,野心滋漫。明帝崩,新君幼弱,懿託孤輔政,權柄在握,暗萌不臣之心。兼遭曹爽排擯,權柄被奪,政場失意,心生怨望,遂懷誅爽奪權之志。外託病不能視事,麻痹曹爽,內養死士,廣樹黨羽,待機守時,直至高平陵之變。

故余以為,司馬懿有忠有奸,其在武帝、文帝、明帝朝,則為忠臣,忠心、忠言、忠行,兼而有之。明帝之後,則為奸臣。不臣之心起,不臣之謀生。高平陵事變後,不臣之行實。

余以為,人之為人,矛盾、複雜、多重共生。

曹操為洛陽北部尉,殺蹇圖;平黃巾之亂;任濟南相,澄清吏治;討伐董卓;迎奉天子……其心其志,皆在匡扶漢室。其後功業漸廣,群從勸進,漸萌不臣之心,初心漸忘。故操之前半生乃漢之忠臣,後半生則為漢賊。

汪精衛前半生追隨孫中山革命,不圖名利,捨生忘死,以救中國為己任。刺殺攝政王未遂被捕,慷慨赴死,何其壯哉。孰曾料想,如此義士,竟晚節不保,公然投敵,甘作漢奸,助紂為虐,遭人唾棄,遺臭萬年。以致引得後人不勝感慨——卿本佳人,奈何做賊!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之問,可問汪精衛,可問曹孟德,亦可問司馬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春白雪 的精彩文章:

列寧做此事,同志們都不理解,卻被後人視為大政治家的表現
台灣竟還保留「同姓不能結婚」之歷史傳統

TAG:陽春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