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9電子產品:最終給我們提供便利的,一定不是孤零零的產品

2019電子產品:最終給我們提供便利的,一定不是孤零零的產品

(以下內容是36氪音頻節目《觀察 》的文字版,收聽更多精彩解讀,請在36氪app訂閱《觀察 》)

採訪 | 龍真梓

文稿整理 | 李子宜

春節這個時點,大家往往都會把消費這件事情提上日程。尤其是手機等電子產品,也會趁年關沖一波銷售量。2019年,哪些電子產品值得我們期待?智能音箱會不會延續2018年的火爆勢頭?

本期觀察員:羅超,雷科技創始人,科技自媒體「羅超頻道」出品人

36氪:你最近有沒有看到過一些眼前一亮的電子產品?

羅超:沒有,我覺得電子產品在2018年變得越來越無趣了,沒什麼新東西了。

36氪:我看到你最近入手了蘋果的HomePod,這款產品的體感是怎樣的?

羅超:還是比較失望。

從外觀來看,這是最不「蘋果」的一個產品,不管是手感、做工還是工業設計,總體給人的感覺顏值比較低。從聽感來說,它和Bose這種專業品牌是有一定差距的。最後從智能角度來說,Siri在中國沒有太大優勢,因為它對中文的兼容性不是很好,所以價值不是很大。而且HomePod非常貴,賣2799元,和只賣幾百塊的國產智能音箱比沒有競爭力。所以,我判斷這款產品的用戶群會非常小眾,只有非常鐵杆的果粉才會買來用作收藏。

36氪:2018年智能音箱還是挺火的,你覺得它今年還會繼續升溫嗎?

羅超:我很看好國產智能音箱在2019年的發展,但是我覺得他們的發展方向和2018年比會有很大轉變。中國智能音箱出貨量跟美國比有差距,國產智能音箱還是有上升空間的。2018年是一個「大年」,大家都補貼了很多錢,很多用戶就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買音箱。

但我了解到智能音箱現在的使用程度並不高。一方面是用戶的使用習慣需要培養,我們要習慣和智能音箱做交互,而不只是聽歌;另一方面智能音箱本身的AI服務也需要完善,國產音箱以前主打廉價,但其實它們在音質、材質、外觀設計上都有非常大進步空間。智能音箱接下來不能只拼價格,因為它首先是個音箱,放在家裡是裝飾品,聽歌時還要有好的音效,國產音箱在這些方面做得還不夠。

36氪:春節期間,一般會有挺多人換手機。你覺得2019年會出現一些令人期待的手機產品嗎?

羅超:我覺得會,但大家就不用期待iPhone了。iPhone X還是有很大變革的,face ID和全面屏都是全新的設計。但2018年發布的新品除了性能有所提升,形態上沒有拿得出手的改變。今年的iPhone我覺得也不會有太大變化,因為iPhone一代十年,接下來應該就是基於iPhone X做一些小的改變,比如把攝像頭變成三個。總體來說2019年iPhone不值得期待。

不過,相比之下,我覺得國產手機非常值得期待。因為2018年國產手機出現了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玩法,比如屏下指紋、升降攝像頭,還有華為在拍照上的進步等等,國產手機在2019年一定還會有更多玩法。國產手機廠商已經意識到不能再拼性價比,不能再山寨蘋果。它們在2019年會做更多新嘗試。另外,2019年肯定也會有5G手機問世,但是消費者也暫時不用期待太多,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5G網路在2019年是用不上的。

36氪:之前火過一陣子的手機概念還有摺疊手機、滑蓋屏,它們今年會不會成為趨勢?

羅超:我覺得不會。全面屏成為趨勢是因為它確實提升了用戶體驗,但是摺疊手機沒有任何機會,因為這是一個偽需求。其實,用戶並不需要摺疊手機,現在市面上已經有足夠多的產品,可以滿足大家對不同尺寸屏幕的需求。另外,摺疊機的技術也不是很成熟,用戶體驗可能還沒有普通手機好。

滑蓋屏也是偽需求。其實滑蓋屏也好,摺疊機也好,廠商的目標都是為了做到真正的全面屏。但我們需要明白,不管大家做什麼,最終都要以提高視覺和交互體驗為目的。

36氪:你覺得這些概念都是噱頭?

羅超:一定是噱頭,而且是不會成為主流的噱頭。拍照也好,其他也好,所有的進步都應該回到用戶體驗這個根本。而剛剛提到的那些,我覺得沒有考慮用戶體驗。

36氪:之前AR、VR也火過一陣,今年AR、VR會出什麼新東西嗎?

羅超:很多人說5G要商用了,他們覺得5G會是AR和VR爆發的契機。因為以前AR、VR的問題是內容數據量很大,對網路傳輸要求很高,傳輸時間長延遲久,所以會給人一種眩暈感。那些人認為有了5G以後,這些問題都會被解決。但我覺得不會,因為VR最大的問題是用戶使用成本太高了。用戶需要戴著頭盔或者大眼鏡,這些東西用起來很麻煩,不符合人性。未來它可能會成為一些極客用戶的選擇,或者像我們去電影院看3D電影一樣,在特殊場景下使用。

至於AR,iPhone X就已經在使用了,比如emoji表情。但這個技術,我們在手機中就可以實現了。所以,我認為AR未來不會成為革命性的東西,會成為越來越多手機使用的技術。大家會用這個技術去創新產品,但不會引發一類新設備的爆發。

36氪:所以總體而言,2019年的電子產品是完全不值得期待嗎?

羅超:能期待東西的確實越來越少了,但期待還是有的。

第一個值得期待的是基於核心技術做出的全新產品,比如AI在電子產品上還沒得到大規模使用,還有5G、手機拍照等,提升空間都很大。

第二是最近戴森創始人成為了英國首富,戴森就是把成熟的電子產品又重新做了一遍,這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也是一個機會。

第三個,其實電子產品已經變得越來越大件了,不再是拿在手裡的電子產品。比如,特斯拉汽車,裡面整合了很多電子產品部件,所以它也是一種電子產品。國內也有很多類似特斯拉的產品,比如蔚來汽車、小鵬汽車,所以像電動汽車這種大件產品的電子化也是未來一個趨勢。

36氪:給我的感覺是小型電子產品的創新進入了瓶頸階段,所以會出現一些噱頭。我們還是需要更底層的創新出現。

羅超:肯定是的,科技產品的創新驅動是技術。電子產品也到了瓶頸階段,它需要新技術,基於新技術才會有新產品出來。比如,互聯網的第一個創新階段大家都在做APP,而這兩年的創新形態是ofo,是滴滴,是盒馬。它們就不是APP,是整合了很多線下服務的新產品形態,所以,電子產品的未來也會「解決方案化」,再加上現在有物聯網、IOT和5G等技術支持,電子產品在這個背景下也會更加互聯互通。我認為,最終給我們帶來方便的,一定不是一個個孤零零的產品,而是產品之間互聯互通,由此帶來的一連串解決方案。

這一類型的創新才剛剛開始。

PS:如果想和36氪《觀察 》的編輯小姐姐以及上萬氪友們近距離交流,歡迎添加小氪微信:super36kr,加入我們的社群,一起學習玩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去二級市場買球鞋?其實你去的是一個的江湖 | 年輕人啊
位元組跳動新社交產品疑似「多閃」,仍以短視頻為基礎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