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Cover:如何對抗數字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評論者呼籲找回「人性」

Cover:如何對抗數字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評論者呼籲找回「人性」

1994 年道格拉斯·洛希科夫(Douglas Rushkoff)出版了一本書籍《賽伯利亞》(Cyberia: Life in the Trenches of Hyperspace.)討論新生的互聯網亞文化、基於蓋亞假說(Gaia hypothesis)提出的全球大腦理論及新薩滿主義的主題,他在書中將互聯網空間比喻為十九世紀末尚未開發的西伯利亞大陸,任何可能性都將在此發生。

由於這本書來的正是時候,使得道格拉斯·洛希科夫被視為評論數字公共領域的先驅者之一。

在《賽伯利亞》當中,道格拉斯·洛希科夫於開頭提及:「我們當今歷史中的特殊時刻——這一時刻非常有可能發生。當整個亞文化——像一個兒童第一次嘗試虛擬實境的狂喜一樣——看到了將最新的計算機技術與最親密的夢想同最古老的崇高真理相結合的野性潛能。」

十五年後的今天,道格拉斯·洛希科夫又出了一本新書名為《人類團隊》,同樣是討論互聯網文化,但有別於先前的理想主義與樂觀期待,他對數字公共的理想性正逐漸消退。

通過新書的內容可以明顯察覺,道格拉斯·洛希科夫過去的熱情正逐漸轉變為挫折,他察覺到這個能夠把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技術,正在拆散人們;這個能在線上展現多元觀點的媒體,在線下正展現出一種權力集中的現象。書中對於互聯網的一切都強烈抨擊,從「反人類」的經濟學到人工智慧無一倖免。

道格拉斯·洛希科夫提及,人們過去總天真地以為數字媒體本質上比其他媒體更具有影響力,無論是它的分散性與多元性特質。當一場新媒體革命展開時,自然會有種期待是,它能由下而上的產生改變,通過知識賦權於大眾,讓大眾從少數菁英中奪取權力。然而,當互聯網沒有被尋求賦權的人有意識地抓住,最終技術依然被少數人把持。

「媒體革命的問題在於,我們很容易忽視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東西,反而把注意力全放在那些吸引人的新玩意,忽略媒體賦權人類的潛力——使得我們最終拱手讓出現有的權力」道格拉斯·洛希科夫說。

儘管道格拉斯·洛希科夫提出許多警告,但他似乎還沒有到絕望的地步,他呼籲人類應該聯合起來、凌駕於技術之上,才能繼續維護人類的價值。「我們不是孤單一人,我們要找到其他人。」 他說。

當《經濟學人》詢問他是否認為期待人類改變自己親手創造的數字媒體的想法過於烏托邦時,他極力否定:「現今有許多人了解社交媒體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只是建議設計一個供人類使用的技術,而非利用人類的技術。我並不是期待一個烏托邦式的技術空間,只是希望有個更好的。」

此外,他也強調過往人類的經濟發展過於強調資本的增長,這迫使企業過度擴張,使得那些「合適規模」的公司發展受到阻礙,「以 Twitter 公司為例,它的年收入不允許僅為 20 億美元。部分原因是股息和利潤的稅率遠遠高於資本利得。」

道格拉斯·洛希科夫希望提醒讀者的是,人類在技術發展上所處的位置。他以公共教育為例,最初公共教育的設立是為了補償工人。一個人在煤礦工作一整天之後,應該要享有能回家閱讀和理解小說或報紙的尊嚴。「如今,我們似乎已經忘記教育的核心價值,只是把學校變成職業訓練所,這導致成人缺乏趣味性、智慧與創造力。同樣地,互聯網正因為其強大的人脈連結的特性,而被有意地致造成恐懼與對立的場域。」

至於如何解決現階段的失控局面,道格拉斯·洛希科夫則認為人類應該自主放慢或控制發展速度,而非倚靠監管。「我鼓勵人們把他們正在使用的每一種技術都視為毒品,無論是上 Facebook、Snapchat,還是 Netflix。」一旦人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正被觀察且利用時,就能更有意識的奪回自主性。

「這本書主要論點在於反駁科技奇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的支持者,他們認為電腦終將變得比人類聰明,而人類應該要以一種謙虛的態度接受這個既定事實。我必須說這是錯的,人類還是會在數字未來佔有一席之地。我們不應該拋棄人類,甚至不應該拋棄技術,我們應該找回人類的基本價值,並將它們嵌入到未來的技術中。」道格拉斯·洛希科夫說。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今年份的聖誕櫥窗大賞,好玩又好吃
美團招人做遊戲,但這會是一個好主意么?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