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春節有五大雅緻習俗,其中兩項由日本傳承,我國目前僅剩一種

古代春節有五大雅緻習俗,其中兩項由日本傳承,我國目前僅剩一種

一年四季,自然流轉。忙碌的現代人,對季節輪換已經失去了感到驚喜的能力。相比之下,古人對時令的變化就要敏感得多。蕭瑟寒冷的冬天終於過去,迎面而來的溫暖明媚讓人欣喜不已,人們於是用各種活動隆重迎接春天的到來。

清代新春開耕禮場景復原

事實上,我國自古就重視農耕,我們的文明也發源於此。古時春節與立春乃是同日,「立」是「開始」的意思,標誌著一年的開端,因此也被古人視作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日子。那麼古代人究竟是如何迎春的呢?今天子淵就來和大家聊聊那些古代曾經非常流行,如今卻消失不見的雅緻習俗。

身著青色漢服迎春的少女

首先是穿青衣迎春。春來萬物復甦,天地變綠,因此春季在屬性上對應青色,古時司春之神亦被稱作「青帝」。古代皇帝都說自己是天子,與天地關係密切,因此將穿青色服飾作為春節禮儀。五行之中,東方位為春,所以天子還會率百官前往東門郊外迎春。據《後漢書·禮儀志》記載,「立春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春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

自釀屠蘇酒

第二,喝椒柏酒或屠蘇酒。花椒是我國土生土長的調味品,本身有奇特香味,又有起熱驅寒的功效,因此在古時候,除了作為調料,它還會被人們用來釀造特製的美酒。所謂「椒柏酒」,就是用花椒、柏枝所製成的酒,並按年幼者在前、年長者在後的順序飲用。後來又有了配料及寓意更加繁複的屠蘇酒,專門留在春節時飲用。在如今的日本和韓國,人們依舊有飲用這兩種酒的傳統。然而在中國,卻只能在古詩文中看到二者的身影。

七草粥

第三,煮食七草粥。古時傳說女媧在正月初七這一天創造人類,因此初七是人的生日,所以又被稱作「人日」。在這一天,朝廷都會舉行非常隆重的祭祀儀式。對普通百姓而言,在這一天則需要取水芹、薺菜、蘿蔔、蕪菁、繁縷、鼠麴草、稻槎菜等七種早春時節常見的新鮮蔬菜熬粥,以迎接新春的到來。唐時這一習俗傳入日本,並在江戶時代流傳開來,如今日本家家戶戶仍會熬煮這種粥,但在中國,這一習俗同樣早已斷絕。

第四,食春盤或咬春。古人認為春天是勃發的季節,因此要多吃一些辛辣新鮮的食物,將冬天積攢在身體里的鬱氣全部排放出去,這樣才能有益身體,保持精神煥發。所以古人將韭菜、蔥、水芹、蘿蔔等五種辛辣蔬菜切絲攤在盤子里,便是所謂的「春盤」,又稱「五辛盤」。倘若再捲成春卷或包成春餅吃,就是大名鼎鼎的「咬春」,發展到現在就是我們常見的春卷。當然,現代春卷的食材已經擴大到幾十種之多,也不必再局限於辛辣蔬菜,比如萵筍、胡蘿蔔、海帶、粉絲都是比較常見的配菜,口味上自然豐富許多,但在古味的保存傳承方面,自然就有了很大差距。

春節年貨

第五,簪花、佩花。由於農曆正月一般在公曆2月左右,天氣還比較寒冷,加上古代有沒有溫室大棚,因此在春節期間盛開的鮮花並不算多,所以這一習俗起初只是在王公貴族之間比較流行,《景龍文館記》載:「正月八日立春,內出彩花賜近臣。」在民間,人們一般是將彩紙做成花朵的樣子插戴。唐宋以後,隨著花匠逐漸能夠調整一些鮮花的開放時間,普通民眾也才得以在頭上佩戴鮮花,放眼望去,街上隨處都是花朵攢動,令人舒心悅目。不過在宋朝滅亡之後,這一風雅習俗已經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令人嘆息感慨不已。

參考文獻:

《荊楚歲時記》《中國民俗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山西老農下田犁地,無意挖出一座商代古墓,出土此物揭露別樣歷史
抗戰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率領川軍痛擊日寇,自稱死到沙場是善終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