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流浪地球》外媒吹爆,看重的是哪一點?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流浪地球》外媒吹爆,看重的是哪一點?

春節檔票房大戰第三天,《流浪地球》票房逆襲登頂春節檔單日票房榜首。

圖:豆瓣電影

圖:貓眼電影

能夠讓這部國產硬科幻在眾多觀眾映前的懷疑中完成史上最快票房逆襲的,當然是口碑,夠硬的口碑。

圈哥從朋友圈小夥伴的評價中,真真切切能感覺到「硬核」2字。

圖片截取自圈哥票圈

雖然國外的很多影廳現在還沒開始正式放映《流浪地球》,但外國網友的花式誇讚彩虹屁也已經停不下來了...

一言不合吹爆派

圈哥掃了一眼外媒,發現大家都是標題矜持,文內海誇

在電影上映之前就是這樣的畫風了——

《好萊塢報道者》:中國第一部大預算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獲得美國發行權

圖:好萊塢報道者

文內——

這是未來中國外太空冒險的第一個大屏幕願景(The first big-screen vision of future Chinese adventures in outer space)。

The Verge:《流浪地球》的新預告片展示了一個拯救地球的絕望計劃

圖:the verge

「流浪的地球」可能是中國突破性的科幻大片(The Wandering Earth could be China』s breakout sci-fi blockbuster film)。

這部電影看起來很瘋狂,而且很棒(this movie looks bonkers and over the top)。

Aintitcool:中國科幻片《流浪地球》將闖入美國劇院

《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短篇小說,由郭帆執導,看起來是一部有趣且有具有前途的科幻動作片,可能會動搖美國科幻界。(Adapted from a short story of the same name by Liu Cixin and directed by Frant Gwo, THE WANDERING EARTH looks to be a fun and promising Sci-Fi action film that may shake up American Sci-Fi.)

中國新年票房:「流浪的地球」在上映第2天開始逆襲

圖:deadline

科幻史詩「流浪地球」昨天登上中國票房第二名,昨日總體票房總計1.02億美元(climbing up from 4th place on Tuesday, sci-fi epic The Wandering Earth landed the No. 2 spot today)。

當然,這麼用力表揚的不只是外媒。

電影《阿凡達》、《泰坦尼克號》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在微博轉發了這部電影。

祝你在《流浪地球》的太空之旅中好運。 祝中國科幻電影之旅順利。

在Youtube預告片評論區的歪果仁也興奮壞了:

有一言不合就來祝賀的

作為印度科幻迷,我只想祝賀中國的這部電影。很想看到與一般好萊塢不同的東西。

我的天,原來這是三體作者的作品改編的電影!一定會大爆

我也這麼認為。電影質量看起來很高。這個故事顯然很好,它基於一部偉大的小說。

祝賀中國!

——來自印度

P.S.我希望它能在印度發行英語版本!

光看預告片就把部分歪果仁的觀點刷新了:美國可以退休了!

中國正在拯救世界,美國可以退休了

我是加拿大猶太人。美國科幻電影的確開始傾向平淡無奇。但這部中國電影看起來很棒!我知道中國製作了一些很棒的藝術電影,當然還有偉大的武俠電影,但我從未將中國與科幻電影聯繫在一起。我之後可能不得不改變主意。

當然,一部精彩的預告片並不等於一部好電影,所以讓我們拭目以待...

有網友直言期待看到多樣化的科幻片

西方長期以來一直在製作/主導科幻類型的電影。所以,如果有多樣化(希望來自亞洲),我認為這對全世界的觀眾/粉絲都有好處。這就是我很高興看到這部電影的原因!!

還有網友從預告片里感受到了美國和中國文化的不同

當糟糕的事情發生在地球上時,美國尋找新的世界,中國拯救舊世界。 不同文化,不同解決方案。

同意,美國人通常只是一個人在e拯救世界,中國人選擇一起戰鬥。

你是對的,中國人非常依賴家鄉

當然,也有看完電影過來狂打Call的

我剛看了這個電影,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電影

以上來自youtube

認真分析誇獎派

除了歪果網友自己在評論區的花式誇獎,也有寫長篇來剖析這篇文章的外媒作者。比如《紐約時報》和sciencefiction.com。

《紐約時報》:中國電影終於加入太空競賽

紐約時報認為,中國是太空探索的後來者,同樣,在電影業中,也是科幻片的後來者。但這種局面即將發生改變

sciencefiction.com覺得,《流浪地球》的瘋狂想法就很吸引人。

他們認為這部電影能火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這部電影的預算接近5000萬美元,以好萊塢的標準來看不算高,但在中國已經可以說是大手筆。一共有7000多人參與了製作。

紐約時報也注意到,中國觀眾對好萊塢此前的很多科幻大片反應平平:中國電影公司對於投入必要的資源來製作有說服力的科幻電影這件事一直持有謹慎態度。

所以《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投資上,都是國內大多數製作人目前還無法企及的。

第二是劉慈欣IP的號召力,但這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劉慈欣的小說敘事宏大、探索深入。這使得這些作品在講述人類在危險宇宙中的境遇時,顯得愈發真實。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在上周北京舉行試映會承認,把這些作品搬上熒幕,對任何電影製作者都是一個挑戰。

此外,導演也在有意識地避免讓吳京的角色成為一個獨立的超級英雄。拯救地球的擔任角色變成了一個團體。甚至有一種中國特色的,人定勝天的精神。

這兩部影片都包含了重要的情節轉折,也在正面展現了中國的太空計劃,在中國受到普遍歡迎。

當然,sciencefiction.com思考地更加深入(標題簡單內容硬核...)——像所有好的科幻小說一樣,它要求觀眾思考一些關於誰應該被拯救的基本問題,還有「我們願意為生存付出多少代價,我們可能會制定什麼樣的計劃,無論大小」等等。

Science Fiction還注意到了視效團隊,不是來自美國也不是來自韓國,而是來自中國的MORE VFX。視覺效果令人驚嘆,可與好萊塢的科幻史詩相媲美(The visual effects are stunning and rival the best of Hollywood』s sci-fi epics):中國城市的深度凍結和半毀壞的天際線非常棒」。

所以獨立影評人雷蒙德·周說:「這片如同科幻片元年的開啟。」

比如《絕世天劫》(1998)炸小行星,在《地心末日》(2004)用核彈炸地心讓它繼續轉起來……

DAVE TAYLOR也注意到了中國電影在科幻電影的解釋中做出的努力:既想要做到理性周密科學嚴謹,又想要照顧到觀眾的感性體驗。而這兩樣東西往往是會發生衝突的,能把這兩樣東西都做到足夠好,的確有點難……

除此以外,筆者還有要挑刺的幾個點:他被劉啟和他長期缺席的父親兩人之間的緊張感情關係所吸引,但電影沒有描述完整。

看字幕困難問題——不喜歡飛快地英文字幕,想一邊看角色表情、華麗的視覺效果,又想知道他們說了什麼真的是很糾結。

DAVE TAYLOR期待會有一個配音版本,但在那之前,要做好瘋狂看字幕的準備,或快速學中文(Perhaps there』ll be a dubbed version at some point in the future, but until then, be prepared (or learn Chinese quick)。

當然電影的政治方面,science fiction還發現了有趣的點:電影中的聯合地球政府有俄羅斯人,法國人,英國人和其他國家代表,但沒有美國人——除了MOSS(運行空間站的有感知的計算機系統)。感覺這是向不愛用亞洲面孔的好萊塢電影的挑戰。

除了中國,《流浪地球》也開始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上線(下圖中IMAX影廳從2月5日開始放映,其他影廳從2月8日開始正式放映)。

圈哥就把上映地點放在這裡,小夥伴們拿好不謝

北美澳洲紐西蘭限量發行院線名單

圖:推特

據說《流浪地球》的歐洲發行權賣給了Netflix...等北美上映結束後,歐洲用戶就可以通過網飛看了...

喜歡流浪地球,喜歡劉慈欣的小夥伴

別忘了給圈哥點個」好看「哦

(英倫圈綜編,編輯:顆粒,參考:紐約時報,Science Fiction,deadline,Verge,hollywoodreporter,aintitcool,推特,Youtube,豆瓣電影,新浪微博等,圖片除標註外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圈 的精彩文章:

倫敦轉租,JW Anderson豬鼻包,羽絨服,肥牛卷切肉機
這裡見證了英國鼎盛期最後的輝煌,連德普叔都跟它有神秘關係…

TAG:英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