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校外補課班從大年初一開始,人家的孩子報9個班,你害怕嗎?

校外補課班從大年初一開始,人家的孩子報9個班,你害怕嗎?

大年初一能否帶孩子去看看爺爺奶奶?寒假能否帶孩子去滑冰?變態的「努力學習」已經讓孩子們誤入歧途了。一旦家長不折不扣、甚至變本加厲地配合應試教育,孩子將徹底失去教育的培養,最終更可能成為體制內外培訓出來的考試機器。

《澎湃新聞》2019年2月7日援引「都市快報」消息,題目是《別人家的孩子年初一就開始補習了,還有人竟然報了9個輔導班》。

杭州校外培訓市場的這一幕其實也沒什麼新鮮的。2018年暑假中小學課外培訓一邊經歷教育部「嚴打」,一邊逆勢上揚。2019年寒假的形勢也依然如此。

再一次證明,依附於中小學教學體制的校外補課班、輔導班,符合應試教育的「市場規律」,而且供不應求。

當然,校外培訓對體制的依附是其興旺發達的根本保障,這也就意味著教育部對校外培訓的專項治理,還沒有觸及到「減負」的本質問題。

而體制內外的「聯手」其實是對應試教育的強化。報道中提到,培訓教師對初二學生強調「回歸課本」,顯然是在「死讀書」中尋找考試技巧。

打著「素質教育」旗號的校外培訓,其目的仍然是赤裸裸的應試真經,與素質、教育沒有任何關係。

家長、學生對補課班、輔導班趨之若鶩,直接的動力還是「別人家的學霸如何如何」,沒有任何新意。

從大年初一開始上補課班,每天8個小時,這還是春節嗎?這還是寒假嗎?這還是減負嗎?

不過家長往往樂此不疲。他們對「減負」政策最多只是口頭上的支持,暗地裡,總覺得沒作業不踏實,還巴不得「增負」呢?

別人家的孩子報9個班,咱們也不能落後了,與學霸保持一致!這樣的「努力學習」值得嗎?

中國人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回歸素質教育呢?

我們一直在迎合以高考為核心的應試教育機制,用孩子們身心受到的傷害換取「決定命運」的分數!

為什麼大年初一不帶著孩子去看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讓孩子體會親情的寶貴?

為什麼寒假不讓孩子學學滑冰,讓孩子在冰上運動中獲得快樂體驗?

為什麼不換個思路,走訪經歷過中考、高考的學生家長,權衡一下報班的效率和代價?

教育的失敗往往是從因害怕而報班開始的。當死讀書的「學霸」成為榜樣,誤入歧途的孩子們什麼時候才能從應試迷宮中走出來呢?

而在這個時點上,學校教育無法也沒有能力負全責。只有家庭教育才能彌補因學校育人不足而給孩子帶來的精神、意志、價值觀方面的損失。

從這個角度分析,一旦家長不折不扣、甚至變本加厲地配合應試教育,孩子將徹底失去教育的培養,最終更可能成為體制內外培訓出來的考試機器。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

國際教育知名專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資深自媒體人,獲評網易號「2018態度風雲榜年度耕耘作者」、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剛Andrew 的精彩文章:

雅思白皮書2018告訴你,中國留學生的啞巴英語仍是主流!
這首詩你給孩子讀過嗎?清爽而純凈的,不僅僅是中國古詩

TAG:趙剛Andr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