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舌診圖譜大全

舌診圖譜大全

本文由「紅棗FM」編輯整理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變。透過舌象的觀察來了解和認識疾病的本質和發展。接下來小編會給大家帶來詳細的舌診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相關小程序推薦 -

觀臉看手知健康

(掃碼即可體驗)

正常舌象

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面鋪有薄薄的、顆粒均勻、乾濕適中的白苔,常描寫為「淡紅舌、薄白苔」。

觀舌,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由胃氣所生。

所謂「胃中生氣」是指脾健運化,胃主受納(即認為是人體消化機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則舌上可現一層薄潤的舌苔。

機體在疾病病理變化過程中,陰陽的盛衰,氣血的調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變化中。察舌苔的變化,即可知臟腑盛衰(內臟器官病變)、病邪進退(疾病嚴重程度)。

裂紋舌

圖解:

舌面見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裂紋,稱裂紋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

裂紋舌多為陰虛熱盛之證。

裂紋舌主病:

(1)熱盛傷陰,多為紅絳舌有裂紋。

(2)血虛不潤,多為淡白舌有裂紋。

(3)脾虛濕浸,多舌質淡白胖嫩,邊有齒痕,又有裂紋。

治宜滋補陰精,益氣生津。補脾滲濕。補陰瀉火。清熱潤燥。另外,裂紋舌指舌質之裂紋,也指舌苔之裂紋。在辯證時,應從苔的干潤來辨,若因干而裂,為外感疾病熱灼津傷,燥熱嚴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為氣虛所致。現代研究認為舌上淺裂紋主要是由於舌粘膜萎縮,使舌的縱紋或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上皮層失去正常結構,部分乳頭變扁平而融合,部分則萎縮斷裂形成裂紋,在其下可見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縮現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質本》認為平人之舌無紋,有紋為血衰,裂紋多少深淺,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橫裂紋為素體陰虧,如冰片紋,多為老年陰虛。

——舌絳無苔或有橫直紋而短小者,為陰虛液涸。

——舌見裂、斷紋如人字,川字,屬胃燥液枯而實熱內逼。

——舌紅見人字紋,乃邪初入心,或陰證誤用涼葯。

——舌紅而裂,大渴引飲者為上消。

——紅赤苔膩厚而裂紋,為臟腑實熱。

——無苔無點而赤裂,為陰虛火炎。

——舌絳乾燥裂紋,為邪熱入肝或陰液大傷。

——但裂不光,為胃陰不足,痰熱凝結。

——若舌絳而邊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為陰液大虧,心火上熾。

——舌黃有虎斑紋者,為氣血兩播。

——舌紅潤而有黑紋,為厥陽之寒證。

——下後反見人字紋者,為腎氣凌心。

——中有襲紋者,多屬胃氣中虛。

——淡白舌有發紋滿布者,為脾虛濕侯,舌紅露黑紋數條而苔滑者,為水乘火位之寒證。

——舌現藍紋,在傷寒為胃氣衰微,在雜病為寒積滯宮中。

——裂紋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為心經邪熱塑盛。

由於裂紋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較少見,具體可參考各證。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胖大舌

圖解:

舌體虛浮胖大,或邊有齒痕,色淡而嫩的稱胖大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

胖大舌亦有古籍將其與腫脹舌合論。實則,大舌是由脾之陽氣虛衰,或兼寒濕而致舌體胖大,虛浮,嫩軟色淡,常也有痕,屬虛,當與腫脹舌區別而論。

胖大舌主病:

(1)脾虛,證見舌體胖大而嫩,色淡。舌邊有齒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氣懶言,倦怠食少,腹滿便溏,脈虛緩或遲弱。多由於水飲痰濕阻滯,水濕瀦留舌體致舌體胖大。

若談白胖嫩,舌面水滑,屬脾腎陽虛,氣不化津,水濕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氣,方宜理中湯,補中益氣湯類。

臨床多見於肥胖症、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等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藥有:人蔘健脾丸、藿香正氣丸、參苓白朮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2)腎虛水泛,證見舌大胖嫩,色淡,邊有齒痕,腰以下腫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脈沉遲或沉細,治直溫陽利水,用金匱腎氣丸、真武揚之類。

另外若見舌淡紅而胖大,伴黃膩苔,多是脾胃濕熱與痰濁相搏,濕熱痰飲上溢所致。治宜化濕逐痰,宜茵陳、木通、滑石、石膏、梔子以清熱利濕。臨床多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補腰健腎膏、腎炎溫陽片、腎炎消腫片等。

齒痕舌

圖解:

齒痕舌: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迹,即為齒痕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

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主虛證。若舌質淡白而濕潤,所為脾虛而寒濕壅盛。

齒痕舌的成因,多由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阻於舌而古體胖大,受齒列擠壓而形成因痕,故齒痕常與胖嫩舌同見,一方面由於舌體水腫,屬脾之陽虛而濕盛,另一方面由於舌體肌肉鬆弛,張口不足,屬脾之氣虛。

齒痕舌主病:

——淡白濕潤而有齒印,屬寒濕壅盛。

——淡紅而有齒痕,屬脾虛或氣虛。

——紅而腫脹滿口,邊有齒痕,多屬濕熱痰濁壅滯。

可分成氣虛與陽虛丙型:

(1)氣虛型:脾氣虛弱,主證:舌質淺淡,舌苔薄白,舌體胖嫩,舌邊齒痕,面色恍白或痿黃,氣短懶言,頭重身腫,倦怠乏力,自汗,飲食減少,食後腹脹,泛惡欲吐,大便溏瀉,脈細弱無力。治則:補中益氣。

(2)陽虛型:主怔:舌質淡白,舌面濕潤多津,或舌面水滑,舌體圓大胖嫩,邊有齒痕。面色蒼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納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溫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見浮腫,脈沉微。治則:辛溫補陽。

常用的中成藥有:人蔘健脾丸、藿香正氣丸、參苓白朮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薄白苔

圖解:

薄白苔鋪於舌面,顆粒均勻。干潤適中。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白苔,舌色淡紅清潤,為正常情況下最常見之舌苔,當為「胃中生氣所現」。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於口腔咀嚼、吞咽與唾液.飲食的綜合作用,使舌粘膜絲狀乳頭間的物質與角化上皮不斷被清除脫落,使舌苔僅有薄白一層。

薄白苔形成:

但當風寒、風濕、寒濕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病尚在表(表淺或初期),還未里傳(加重或發展),且病邪(病情)較輕,臟腑之氣(內臟功能)未傷時,舌苔多見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說。

《辨舌指南》中說:「凡舌苔白潤而薄,邪在衛分(中醫按衛、氣、營、血由淺入深劃分病情深重的四個層次,衛分為最輕的層次),可汗(發汗法)如麻黃羌活之類。」

常見的舌苔薄白而潤滑,舌質正常,多屬外感風寒症,若伴有惡寒發熱,肢體酸痛,頭項強痛。無汗或少汗,脈浮緊,則可用散風寒解表的麻黃湯加減。若舌質紅,苔薄白而潤,屬外感風熱或外感風寒化熱,可用銀翹散加減。

常用的中成藥有:感冒清熱沖劑、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薄白乾苔

圖解:

薄白乾苔:白苔薄鋪舌面,津液較少而苔偏乾燥。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白乾苔由於肺臟津氣兩傷,氣虛則無以化津,津少則無以潤舌.苔勢因失濡養而乾燥。

薄白苔主病:

多為風溫入肺,邪氣傷肺,或為陽虛不能化津上潤,肺之氣津兩傷。前者當清潤化燥,可用銀翹散加養陰清熱生津之法。而後者當益氣生津,宜宣肺益氣湯.昇陽益氣之法。上述薄白乾苔如伴有感冒、咳嗽、白泡末痰等癥狀可參考用藥。

常用的中成藥有:

清熱養陰類: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沖劑、銀黃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熱解毒口服液、養陰清肺丸、養陰清肺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

宣肺益氣類:通宣理肺丸、通宣理肺口服液、急支糖漿、止咳橘紅口服液。

厚白膩苔

圖解:

厚白膩苔:舌象為苔色白而厚,顆粒堅緊或疏鬆,可布滿全舌,亦可邊尖較薄,中、根部較厚。

主病及相關研究:

厚白膩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陽氣不振,以致飲食停滯,或為濕濁痰積之候。《辨舌指南》:「舌苔白膩,胸隔悶痛,心煩乾嘔。時欲飲水,水入則吐,此熱因飲郁,宜辛淡化飲。」

厚白膩苔主病:

主濕、主痰、主寒。由外感寒濕之舌苔白膩,為感受寒濕之邪。寒則令色白,濕則主膩苔。因寒濕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膩,治當溫散寒濕,方選羌活勝濕湯。

由濕阻膜原之舌苔白膩,為感受濕熱病毒所致,亦可因濕濁內蘊又復感外邪引發。濕熱由表入里,蘊伏於膜原之間。陽氣被郁,濕濁上泛而見白厚膩而干之舌苔,或白如積粉。

治宣化濕辟濁兼清熱,方用達原飲。由寒飲內停之舌苔白膩,為脾陽不振,水飲內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膩,或水滑。治宜溫陽醒脾行水,方用溫脾場。

值得往意的是,熱因飲郁,水飲濕濁之邪盛於外而上溢於舌,使舌苔白而厚膩,並不現黃苔。然畢竟中郁有熱邪,故可見心煩乾嘔,時欲飲水,當辨這種病變不同於濕熱鬱蒸之現黃苔。

臨床多見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也可按證試用部分中成藥。

白苔燥裂舌

圖解:

白苔燥裂舌象為苔色白,可薄可厚,顆粒粗糙而疏鬆,乾燥且質硬,望之如砂石,捫之糙手,即為白糙苔,若顆粒較細,質地板硬,巳布有縱橫裂紋,稱白苔燥裂。

主病及相關研究:

白苔和燥裂兩者亦可同現於舌面,故統稱白苔燥裂。總因內熱暴起,津液暴傷所致。多見於急性溫熱病,燥熱暴起,津液暴傷,真陰將竭,而苔色尚未及轉黃之時,若苔雖白裂,卻不甚干,常見於暑溫,暑熱傷氣,內夾濕濁。

《舌鑒辨正》:「白苔燥裂舌,乃因誤服溫補,灼傷真陰,無黃黑色者,真陰將枯竭舌,舌上無津,苔已乾燥,故不能變顯他色。」

白苔燥裂主病:

主暴熱傷津。治宜生津瀉熱。主暑熱傷氣,內夾濕濁,治宜清暑益氣。臨床多見於外感熱病和急性傳染性疾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藥有:紫雪散、羚翹解毒丸、板藍根沖劑等。

黃膩苔

圖解:

黃膩苔:舌象為苔色黃而粘膩,顆粒緊密膠粘,加黃色粉末調塗舌面。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膩苔由邪熱與痰涎濕濁交結而形成。苔黃為熱,苔膩為濕,為痰,為食滯。

黃膩苔主病:

主濕熱積滯,痰飲化熱或食滯化熱等證。亦主外感暑熱,濕溫等證。治宣清熱,化濕,祛痰。另外,辨黃膩苔。尚應注意結合舌質合參。

黃燥苔

圖解:

黃燥苔舌象為苔色黃干而少津(津液),屬邪熱傷津之病變。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燥苔:成因有數種。

(1)苔薄黃而干,為病初外邪化熱入里,邪熱傷津。

(2)苔黃而乾燥,為氣分熱盛,津液已傷。

(3)舌苔干色黃,滿舌厚積,為實熱里證。

(4)若苔色老黃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紋,為表邪已解邪氣內傳.結聚臟腑。

(5)若病後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淺,干而少津,則為邪熱雖退,津猶未生之候。

黃燥苔主病:

邪熱傳里,治直瀉熱清里。氣分熱盛津傷,宜辛寒清氣,泄熱保津。實熱里證,邪熱結臟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熱救陰。熱退津傷,治宜甘寒生津。因黃燥苔多合併有複雜的主病,所以用藥也要根據病情來定。常用的清熱去火藥中成藥有:清熱解毒丸、新清寧片、紫雪散、安宮牛黃丸等。

黃苔

圖解:

黃苔是常見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見到黃苔。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苔正常人中所見的苔主要為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發生隨年齡而增長。黃苔顏色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多分布於舌根及正中間部分,亦可滿布全舌。同時,如前所述,黃苔也可與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見,而各種黃苔中又有厚薄、潤燥、腐膩不同。

黃苔主病:

主脾胃病、主里證、主熱證。《百鑒辨正·黃苔總論》認為黃苔,表裡實熱症有之,表裡虛寒證則無。邪熱熏灼令苔現黃色,淡黃為熱輕。深黃為熱重。焦黃為熱結。外感病舌苔由白轉黃為表邪入里而化熱,在傷寒則屬陽明,在溫病則屬氣分。

而表證、虛寒證亦可見黃苔:若薄白帶淡黃苔,為風熱表證或風寒在表化熱,若淡黃厚苔,為胸腔濕熱,氣滯不宣。若舌談胖嫩,苔黃滑潤,為陽虛水混下化。因此說,黃苔主里是基本的,但不足絕對的。

黃苔形成機制的現代研究:

(1)黃苔形成與體溫升高有關;

(2)黃苔與炎症感染有關;

(3)黃苔與消化道功能紊亂有關;

(4)黃苔與古苔微生物有關。

總之,研究者們認為,黃苔與感染炎症及發熱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關係最大,由干舌局部絲狀乳頭的增殖,口腔唾液腺體分泌減少.加上局部著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症滲出,以及產色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黃苔。

薄黃苔

圖解:

舌上苔呈黃色,薄黃苔薄白中帶有淺黃苔,色淡黃。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黃苔: 黃苔是常見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見到黃苔。

常見的黃苔主要為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發生隨年齡而增長。薄黃苔多由白苔轉來,示病變已由寒化熱.由表入里(病情加重或病期延長)。

《傷寒論本旨》中說:「凡現黃苔浮薄色談者,其熱在肺,尚未入胃。」其中,言肺,指肺氣所主之衛分(中醫按衛、氣、營、血由淺入深劃分病情深重的四個層次,衛分為最輕的層次。)即病猶在表(表淺)。言胃,指里(深層)證。

灰苔

圖解:

灰苔:舌上苔色呈現灰中帶黑者,稱「舌苔灰黑」。

主病及相關研究:

灰苔嚴格說,舌苔灰與舌苔黑之色澤、主病不盡相同。然苔色漸黑即為灰。苔色深灰則為黑,苔灰主病略輕,苔黑主病較重,隨病情發展與轉歸,兩者又密切相關。

灰苔常由白苔晦暗轉化而來,或與黃苔同時並見。《辨舌指南·辨舌之顏色》:「灰色苔者,即黑苔之輕也。加以青黃和入黑中,則為灰色也,當與黑苔同治。」一般主里證,但尚有寒熱之分。

《傷寒指掌,察舌辨症法》:「舌苔灰黑而滑者,此寒水侮土.太陰中寒證也。宜理中湯主之。如雜症而現黑滑苔者,必是濕飲傷脾,宜溫中和脾逐飲治之。」

可見灰苔濕潤,多為痰飲內停,寒濕內阻。若苔灰而干,多屬熱熾傷津,見於外感熱病.或為陰虛火旺,見於內傷雜病。邪熱傳里,時疫,鬱積,蓄血等,均可見灰苔。

灰苔主病:

灰苔乾燥,主陽明腑實,陰液已傷,若腑實證在,治直苦寒攻下。若無腑實證候,脈細數,治宜苦寒救液。若灰苔粘膩,主痰濕內阻,溫病兼挾痰濕之證,或伴其他險惡證候,還當細辨。

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灰苔滑潤,兼吐利脈細,主陽虛有寒之陰證,治宜溫陽祛寒,如四逆,理中等。另外灰苔主病有寒、熱、淡濕之不同,臨床還需結合舌質、舌面潤燥及其它證候審察辨證。

焦黃苔

圖解焦黃苔:

舌象為苔色老黃而焦,或厚而色深黃,黃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為甚。

主病及相關研究:

焦黃苔為胃家實熱內結之象。《國醫舌診學》「黃而干者,胃液傷也。老黃焦裂者.熱甚也。老黃甚而黑者、火極似水也,宜急治。黃而燥刺,中黑通尖。或利臭水者,腸胃腐敗也。」

若細分舌質辨,則分淡白舌,根焦黃苔,為舌體較大,舌質談白,舌尖致舌根滿布黃苔夾白,舌根部干而少津,呈焦黃色。

黃苔乃胃熱熾盛之象,多由病邪入里化熱而發。亦或熱邪直入陽明,溫邪進入氣分,根部焦黃乃胃、腎陰液大傷。

焦黃苔主病:

陽明腑實證,臟腑三焦實熱,或溫熱病後期,胃腎陰虧,及多種發熱症及感染性疾病,治宜苦寒瀉下,清熱生津。又絳舌,焦黃苔,舌質紅絳,兩側絳而發紫,舌根部焦黃色苔,燥而少津,為外感邪氣,化火入里,灼傷營血,津液耗損,胃腸實熱,腎陰虧損,從而使陰津不足。

邪熱與糟粕結於胃腑,津液日枯,令舌質由紅到絳,令苔色由黃轉焦而無津。主病:溫熱病邪入營血,或兼陽明燥實證,各種感染性疾病,各種長期發熱不退。

治宜清熱通里,涼血解毒。由於焦黃苔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淡白光瑩舌

圖解:

舌色淡白,舌面苔全部脫光,顆粒全無,平滑如鏡,舌質似新剝皮之雞肉。

主病及相關研究:

淡白光瑩舌由於脾胃損傷,氣血兩虛,久久不能恢復,造成營養不良,舌質的不到足夠的營養,使舌苔逐漸脫落,又無新苔續生,使全舌淡白而光瑩。另外當辨淡白光瑩舌與純熟白舌和淡白透明苔舌之區別。

《傷寒舌鑒·白苔舌總論》:「舌見白苔如熟之色,厚厚裹舌者,」可見亦有白苔厚積之象,為陽微不能蒸化水谷,致氣血雙虧。有淡白透明首舌,為全舌明凈,被覆一層極薄的透明苔,好似浮胖,淡白濕亮。

《舌鑒辨證》:「淡白透明舌,不論老幼,見此者即是虛寒,宜補中益氣湯加姜、桂。」即認為此舌由於中陽不振,水濕之氣反而上顯,出現驟視無苔的透明薄苔,當溫補脾腎之陽。當予鑒別。

在臨床甲狀腺機能減退和水腫的病人多見此舌。治宜養胃健脾,補氣生血。常用的中成藥有:人蔘歸脾丸、人蔘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參苓白朮丸等。

淡白濕潤舌

圖解:

淡白濕潤舌:舌色淡白,舌上潤,或濕潤多津。

主病及相關研究:

前者淡白舌為氣血兩虛,其舌體大小正常或略小,氣虛則不能生血,或血虛而後又氣虛,最終氣血兩虛。不能上榮舌面,多由於疾病久延,失血過多所致,治宜氣血雙補,以十全大補湯之類,緩緩圖功。

後者濕潤舌為脾虛寒濕淡白舌,其舌體胖嫩,舌邊有齒印,多因脾陽虧損,脾虛化源匱之,臟腑經絡無以滋榮,則舌淡白無華,脾虛無以制水,水濕失於運化,浸潤於舌,則舌體濕潤胖嫩。治宜溫脾助陽,祛寒逐濕。

臨床多見於虛證、婦科大失血後氣血兩虛證病人的舌象。常用的補氣養血類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蓯蓉補腎丸、全鹿丸、烏雞白鳳丸、人蔘養榮丸、安坤贊育丸等。

鮮紅裂紋舌

圖解:

舌色鮮紅,舌中有裂紋,如人字形等狀。

主病及相關研究:

鮮紅裂紋舌屬心火播灼,熱毒熏蒸。若舌色深紅,苔白而分布不均或無苔,舌面有很多裂紋如刀切狀深溝,多見明虛火旺,不濟火,或真陰耗竭。

若舌中碎裂,屬血枯液涸。如裂紋呈「人」、「川」字,或如直槽者,為熱盛傷津,胃液灼傷,或腎水攻心所致。

鮮紅裂紋舌主病:

陰虛發熱,邪入營血,胃陰不足,痰熱凝結。治宜清心瀉熱,滋陰養液。臨床多見於發熱、脫水致電解質紊亂,糖尿病,慢性腸炎,肝硬變等病人的舌象。

由於鮮紅裂紋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鮮紅舌白點

圖解:

舌色鮮紅,舌面有散在白色小點,鼓起於舌面,為熱毒熾盛,舌將糜爛之兆。或散在白點,凹陷而低於舌面。

主病及相關研究:

鮮紅舌白點是由於脾胃氣虛,不堪熱毒攻沖之象。

鮮紅舌白點主病:

熱鼓熾盛,脾胃氣虛而熱毒攻沖。治宜清熱敗毒,養胃清熱。臨床多見於心血管疾病心悸、浮腫等病人的舌象。鮮紅舌白點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鮮紅乾燥舌

圖解:

鮮紅乾燥舌:舌色鮮紅或深紅,舌面干而少津。

主病及相關研究:

《舌鑒辨證》:「紅嫩無津舌,全舌鮮紅,柔嫩而無津液,望之似潤而實燥涸者,乃陰虛火旺也。」

在外感病中,熱邪入里,營陰受損,津液被劫可見此種舌象。或為內傷病中,素體陰虧,久病氣血俱虛,津液不布,虛上上浮,失其清潤而成。若僅在舌尖部鮮紅而干,其餘為淡紅色,則是心火獨旺之徵候。

鮮紅乾燥舌主病:

——主熱邪入里,營熱津傷。治宜清營養陰。

——主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

——主心火獨旺,治宜瀉心火導熱下行。

總之凡因暴瀉、消渴而致氣陰俱傷,如脫水,電解質紊亂之鮮紅乾燥舌,均可立清熱生津,滋陰降火之法。

由於鮮紅乾燥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如果說有一本書,能為您免去醫院的過度檢查或治療,還能讓您在短時間內準確發現疾病萌芽,並學會不傷害體質的有效調理方法,您是否有興趣讀一讀呢?

您是否願意為生病只知求助於醫院的年邁父母送上這樣一本身體自助手冊呢?

下面這本書,能夠幫助你踏踏實實地把防治疾病的簡單方法交給父母,讓他們不再擔心自己的身體!

《圖解舌診:伸伸舌頭百病消》

超級暢銷書音頻

40集音頻只要29.90

掃碼即可購買課程

安卓用戶購買通道

*因相關規範要求,蘋果用戶暫不支持小程序購買哦:)

(小程序)

蘋果用戶購買通道

(紅棗FM)

* 本書作者是中醫專家羅大倫,本課程內容則是:其他人朗讀本書籍(並非由羅大倫本人朗讀)。購買時敬請留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的精彩文章:

都說冬令進補吃膏方,那麼什麼是膏方呢?
不吼不叫帶好娃,科學正確應對育兒問題!

TAG: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