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每日館藏】玉琮

【每日館藏】玉琮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玉琮

高15.7公分 上寬7公分

下寬6.6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距今約四、五千年前,在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發展了良渚文化。玉琮正是良渚居民用以祭祀神祇祖先的重要禮器。

良渚玉琮的基本造形為略呈上大下小的方柱體,有上下貫穿的大圓孔;外壁以四個轉角線為中心,上下垂直堆棧地雕琢「面紋」。這件深淺交雜的褐色玉琮,是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玉琮;外壁分為六節,每節以轉角線為中心各琢一小眼面紋,全器共有二十四個面紋。

每個面紋以刻有並行線的長橫棱象徵神祖所戴的「羽冠」;以同心雙圈刻繪出眼睛,還刻有代表眼角的短線;象徵鼻子的短橫棱上,則刻繪兩端方轉的單線。因為年代久遠,這些刻紋都已模糊。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歡迎下載【文藏】手機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老銀鎖的方寸之間,原來可以窺見一出好戲!
正脈相承的文人墨竹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