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這款裝備立大功,曾打破一個馬航MH370謠言,將發射百顆

中國這款裝備立大功,曾打破一個馬航MH370謠言,將發射百顆

2019年的一月才只過了20天,中國便接連拿出了一系列耀眼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偉大,先是航母海試,然後又是玉兔登月,並培育出了第一株成長在月球的棉花嫩苗,1月17日,又一項國產裝備立了大功,它的誕生或將改寫我國外太空的觀測歷史,成為我國在光學儀器技術上的新突破,徹底結束核心技術被他國壟斷的局面。

近日,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舸為首的科學家們宣布已經成功突破技術限制,研製出了目前世界最大口徑的碳化硅反射鏡坯,或將裝載實用。

碳化硅反射鏡坯是什麼?張舸研究院是這麼形容的,假如一架光

學望遠鏡是一雙「千里眼」的話,那麼主反射鏡就是這個千里眼的眼角膜了,而主反射鏡所依賴的則是碳化硅反射鏡坯,有了這個鏡坯,那麼對於遠航拍照,以及衛星調查等這類需要高清晰度,高精準度的工作,將更加遊刃有餘。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技術也同樣被少數西方國家所掌握壟斷,中科院院長的研究團隊足足花了16年,歷經數百次試驗與驗證,從1米開始不斷測試,才將這一份核心技術所參透。

那麼國內是否有將這類技術運用到實地呢?這是當然,例如曾經掀起軒然大波的馬航殘骸出現在柬埔寨的謠言,我國就派了長光衛星「吉林一號」進行探索,它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高解析度商用衛星,它的外殼便是採用了碳化硅技術。在「吉林一號」到達所謂的殘骸地址後,發現並沒有外界所瘋傳的馬航殘骸。可以說這一謠言的打破便是碳化硅技術的功勞。

那麼這一技術是如何發展的?張舸研究院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建國之初,為了能發展光學儀器,我國在長春建立了儀器館,首任館長是「中國光學之父」王大衍先生,上任後,王大衍首先向東北政府審批了40萬經費,並邀請龔祖同先生一起研製光學玻璃。

1951年,龔祖同來到了長春,在這裡進行了基礎配備,並花了兩年時間便熔煉出了第一鍋光學玻璃,這一鍋光學玻璃在日後被加工成了光學鏡片,也就是光機的「八大件」上,而這「八大件」又輾轉來到了當時所進行的各大科研工作中,即「兩彈一星」等重要科研任務。

但隨著社會進步,科學的發展,光學儀器的解析度要求明顯有了提高,為了能夠讓儀器看的更清晰,更明亮,1988年,趙文興先生開始進行光學材料精密退火工藝以及理論方面的研究,隨著時間推移,光學玻璃受到了一定限制,在這個關口,趙文興先生毅然決然放棄了光學玻璃領域,轉向研究光學陶瓷,又經歷了二十餘年的艱難求索,這才有碳化硅陶瓷的誕生。可謂是給「千里眼」帶上了更先進的「眼角膜」了。

隨著碳化硅陶瓷反射鏡的研發成功,我國在光學材料領域的研製中也終於是走在了世界前列,科學家估計,完全革新的光學材料將會給我國衛星事業如虎添翼,未來,裝載了這一技術的衛星將會發射近百顆數目。然而,這還是遠遠不夠的,在航天競賽的當今,僅僅只執著於研究材料,研究理論,已然是緩慢的,但我相信,中國的科研絕不會因為一個領先世界的技術而停滯,在可預估的未來,我國勢必會成為一個科技、文化、軍事全面發展的偉大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沸點 的精彩文章:

002航母完成第4次海試,印度公布一個消息,世界目光轉向東方
俄羅斯連發兩封信函,主動尋求和解,美沉默不語,鐵了心「退群」

TAG:軍事沸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