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大年初二吃這些,健康又美味,寓意新年好事連連!

大年初二吃這些,健康又美味,寓意新年好事連連!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點擊上方 「

每日一讀

 」  → 點擊右上角「

...

」 → 點選「

設為星標

 」

為每日一讀加上星標,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中國傳統習俗年初一為吃齋的一天,年初二便是一年新的開始。

正月初二都跟吃和美食脫不開關係,餐桌上也少不了一些寓意吉祥的菜,以祈求新一年事事順利。

所以,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大年初二到底吃什麼好吧。

一、吃面

俗話說得好:「初一餃子,初二面。」

大年初二的第一道傳統美食就是麵食,這是為了迎接女兒回門特別準備的麵食。

這意喻著一年順順噹噹,也是為了祈求長命百歲,事事順利,連年豐收、吉慶有餘。

家中有老人的多數很講究,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

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鹵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滷麵或者炸醬麵。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二、吃餛飩

初二早上,天沒有亮的時候就要起床,煮餛飩吃,因為餛飩長得象元寶。

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

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

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今年要發大財。

三、餌塊

鳳羽人的習俗,大年初一包元霄,大年初二吃餌塊,雷打不動。

當然了,這餌塊有兩種吃法,一種是甜味的,一種是鹹味的。

吃甜味是無可奈何,因為這一年家裡沒有殺年豬,沒有什麼可以用來煮餌塊的好肉食。

再加上頭天早上就吃的是元霄了,再吃甜的就重了。

吃鹹味的才最正宗,年豬殺翻後,在大年初一下午開始在灶窩裡燉的那一大土鍋肉食,就是為第二天一大早的煮餌塊準備的。



四、開年飯

大年初二又稱為開年,這一天要吃一頓豐盛的開年飯,寓意來年五穀豐登、風調雨順。

廣東人初二要吃開年飯,尤其是做生意的人。一般人相信開年與新一年的運情,有很大關係。

因此,開年飯除了包括年夜飯必吃的好意頭菜肴之外,有些家庭會斬些燒肉,取紅皮赤壯,喻意健健康康。

還有些人會用生菜鋪金菇,喻意「生財」及「金錢滿地」等。

還有大年初二是女兒和女婿回娘家給父母拜年。

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東西,比如雞,年夜飯是要把頭,翅,腳,尾留著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

還有年夜的飯要多煮,留下年飯初二開吃。必有臘肉香腸,魚和面。

五、發糕

大年初二,恩平人用一種獨特有趣的習俗「開年」。

他們用一種叫作「發糕」的年糕,連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發糕,邊吃邊大喊:

「開年吃發糕,財旺福又到!」

據介紹,廣東恩平人年初二吃發糕開年的習俗源於明朝。

相傳,當時恩平有一孤苦零丁的乞丐,新年來臨仍在街邊行乞。

年初二那天,一個好心的點心鋪老闆收留了他,並教他做點心的技術,學成後又資助他回老家開點心鋪。

後來乞丐獨創了一種與眾不同的食品,挑到街上去賣。

人們第一次看到這種食品,甚覺新奇,問是什麼東西,乞丐說是新年「發糕」,人們紛紛買來品嘗。

後來乞丐賣發糕發了財,資助窮家子女上學讀書,一時傳為佳話。

此後,恩平人吃「發糕」拜祖開年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我們知道了關於正月初二幾個地區的食物習俗,並且蘊含的意義。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給大家增長一下見識。

大年初二,新的一年開始了。

吃點吉祥的傳統食物,帶著美好的祝福與心愿。在此祝大家吃嘛嘛香,好運連連,開開心心,大吉大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一讀 的精彩文章:

人到中年,不睡三覺,不去三地,不交三人!
生活很苦,一定要和讓你覺得甜的人在一起

TAG:每日一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