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無酒不歡的三國英雄,誰的酒量最大

無酒不歡的三國英雄,誰的酒量最大

無酒不歡。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夏商時期,我國先民就已會釀酒。漢末三國,酒在社會生活中已漸為普遍。

《三國演義》開篇詞的最後幾句為: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作者看來,歷史之成敗得失,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終只能在酒後笑談中留有痕迹。

無酒不歡的三國英雄,誰的酒量最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三國英雄,不少與酒有緣。

曹操千古名篇《短歌行》中,一開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繼而感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詩酒風流,英雄名士集於一身。

書中最著名的酒事是青梅煮酒,當事人是兩位大英雄曹操和劉備。

其時,曹操大權在握,董承約劉備等立盟對抗曹操,劉備擔心曹操生疑,每天澆水種豆。曹操聞知後,特意設了酒宴宴請劉備,二人對坐開懷暢飲。曹操故意以「天下誰是真英雄」這個話題試探劉備,劉備提及幾個曹操都不以為然,當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聞之大驚把筷子都掉了,劉備以膽小、怕雷掩飾而使曹操釋疑,並請征剿袁術。此時關羽、張飛趕到,乃藉以脫身。曹操當時是以試探的心理來設宴的,而劉備則誠惶誠恐,希望不要引起曹操的懷疑。

煮酒論英雄是曹操的一個局,但是也顯出了曹操獨特的識人眼光,當時的劉備不過一個無名之輩,但是曹操偏偏看不上其他人,獨將劉備和自己列為英雄。劉備韜光養晦,隨機應變,逆境中求生存的梟雄品格也令讀者讚歎。

書中還寫到曹操因為喝酒誤事的故事。曹操有一日「酒醉」,想到宛子城中嫖妓,左右心腹使之與張繡的嬸嬸鄒氏私通,於是曹操每日與鄒氏飲酒作樂,好不快活。事情敗露後,引起張繡的不滿,曹操為此損兵折將。

劉備也有酒後失德之事。劉備取西川途中,取白水關,進涪城,大宴手下賓客,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為樂乎?」遭到了龐統的批評:「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

書中,關於曹操和劉備飲酒的筆墨頗多,其實這兩位英雄在歷史上都是禁酒的。

無酒不歡的三國英雄,誰的酒量最大

古時生產力不高,而釀酒需要耗費大量的糧食,因此官方並不鼓勵釀酒。商紂王是昏君的典型,其罪名之一就是飲酒。傳說他造酒池肉林,終日嬉戲其中,荒廢了朝政。《尚書》中,周公關於治國理政提出了很多主張,其中就有關於君主飲酒方面的告誡。

東漢末年,各地戰亂頻繁,大量人口逃散死亡,生產力更不能保證,糧用不足一直困擾著各路英豪,禁酒也就成了維持政權和節約軍隊開支的權宜之計。

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前,就有人開始禁酒,先有漢中的張魯,後有徐州的呂布,等曹操統一了中國北方後,禁酒成為法令。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袁紹父子及其餘部不久,面對黃巾之亂後中原地區殘蔽的社會經濟,他頒布了禁酒令。《後漢書·孔融傳》載:「時年飢,兵興,操表制酒禁。」顯然,儘管當時曹操已經採取屯田等方式以增加生產,但連年征戰的曹軍恐怕還是餓著肚子的,只有靠禁酒來保證糧草的供應。

曹操很清楚釀酒不僅耗費糧食,而且如果飲酒成風也必然貽誤軍機,因此他並不怎麼好酒。書中,曹操動不動就飲酒,很大程度上是對於文人形象的藝術渲染。

關於劉備禁酒,《三國志》中有一個頗為幽默的小故事:

有一次發生大旱,劉備下令禁酒,甚至連家裡有釀酒的器具也要抓起來。簡雍知道了這件事,便想著找個機會勸諫劉備。有一次他們正在外面一邊走一邊閑聊,旁邊走過去一男一女,簡雍裡面指著他們說,這兩個人通姦,請大王你把他們抓起來。劉備表示很疑惑,這兩個人看起來普普通通,為什麼簡雍就這麼肯定呢?於是問他。簡雍說這兩個人都有作案的器具。劉備哈哈大笑,繼而又慚愧起來,解除了那個家裡有釀酒工具就抓的愚蠢命令。

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稱讚劉備「天下英雄,使君與操耳」,後來又稱讚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三位英雄之中,真正喜歡喝酒的是孫權。孫權有事沒事,喜歡把文臣武將留在皇宮裡喝酒,喝高了以後大家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孫權在江東的統治依賴於張家、顧家、陸家等大家族勢力,喝酒也許是孫權籠絡手下的一種領導方法,但東吳重臣張昭對於喝酒不感興趣且看不慣。

張昭是託孤大臣,孫權稱之為師傅,但師徒倆酒後所做的事的確令人刮目。一次,孫權大宴群臣,喝大了,將酒潑在群臣的臉上並用發硬的舌頭說,今天一醉方休,不醉倒在桌子底下任何人都不許走。張昭正色不言,出外車中坐。孫權一愣,趕忙派人追回陪著笑臉說,一起樂樂而已,公為何發怒嘛?張昭說,昔紂王作糟丘酒池夜夜沉迷酒色,當時也說只是樂一樂,沒有認為是什麼醜事。孫權面有慚愧之色,酒宴不歡而散。

無酒不歡的三國英雄,誰的酒量最大

荊州劉表,在曹操眼裡徒有虛名,算不上英雄,但好歹也佔有荊州,做了多年的主公。此人好酒,猶在孫權之上。曹丕在《典論·酒誨》里說,劉表特製酒爵分三種,「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勝,中雅受六勝,季雅受五勝。」據《中國歷代度量衡考》一書,漢末及三國時一升相當於今天的0.2升,所以「伯雅」能盛兩斤八兩,「中雅」能盛兩斤四兩,「季雅」剛好盛兩斤。

一杯下肚二斤八兩,不是古人酒量大,而是那時的吧釀酒技術原始,釀出來的酒度數不高,跟現在不到10度的米酒差不多。即便這樣的低度酒,常人也不會論斤喝,而劉表能夠一口氣喝三大杯。劉表自己狂喝,也請客人狂喝,誰不喝,他就強勸。曹丕在《典論·酒誨》里還這麼寫道:「(劉表)又設大針於杖端,客有醉酒寢地者,輒以針刺之。」你喝醉了,我就把你扎醒,讓你接著再喝。老實巴交的劉表,喝酒這麼猛,也正是出人意料。

至於英雄手下的猛將,有的因為酒而增光添彩,也有的因為酒而誤事壞事。關於溫酒斬華雄是英雄壯舉,淳于瓊聚飲失烏巢、張飛醉酒失徐州則是因酒誤事。總的說來,酒能成事,亦能誤事。對於承擔重任的人來說,還是慎飲、少飲為妙。典韋酒後失去雙戟死在宛子城,張飛酒後被部將殺害,都是極其慘痛的教訓,酒能傷身,甚至會帶來殺身之禍,不可不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雷國學 的精彩文章:

年終獎發放了,講兩個財富小故事幫您平復心情
讀《三國》不可不知,老同學是何等危險之人

TAG:雲雷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