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沒有他,今天的中國就少了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沒有他,今天的中國就少了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點擊上方查看十點君給你的新年禮物



文 | 溫伯陵 · 主播 | 應猶



來源:溫乎(ID: wenhu491001)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是一個異類。

曾國藩會做人,朋友弟子滿天下;李鴻章會做官,圓滑的手腕在朝野打太極;張之洞學問大,「中體西用」風靡一時。

而左宗棠的外號是「左騾子」,從外號就可以看出,此人屬於剛烈、執拗的一類人。

這種人「硬氣」,做事情基本都會有所成就。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1812年,左宗棠生於湖南的「寒素之家」。

他的父祖都是秀才,除了讀書以外,還兼職做農民。生在這樣的家庭,左宗棠從小就被設計好人生路線:

讀書—科舉—做官—榮顯。

要走好主流的路線,就一定要鑽研《四書五經》,可左宗棠對尋章摘句的學問煩透了,就偷偷找課外書來看。

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齊召南的《水道提綱》........這些被視為洪水猛獸的書,他都爛熟於心。

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在當時卻是不務正業,所以結局也可以想像,左宗棠連續三次進京考試,全部名落孫山。

1838年,27歲的左宗棠黯然離開北京。

在南下的路上,他做了一個影響一生的決定:「既然考不上,那老子就不考了。」

歷盡生活的磨難後,他終於發現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從此以後,他不再為別人而活,只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

至於科舉、做官,愛誰誰去。

左宗棠開始讀自己喜歡的書、做自己想做的事、見自己欣賞的人,結果,硬生生從一個邊緣人,活成了主流。

把自己做到極致,生活就有了意義。

世事就是如此有趣,當左宗棠摒棄正統學術之後,卻又因「學問高深」而成為了湖南的風雲人物。

第一個賞識他的是賀熙齡兄弟。

左宗棠曾跟隨賀熙齡讀書,師生關係十分親密。賀熙齡也很喜歡這個學生,專門寫詩誇獎他:


六朝花月毫端掃,萬里江山眼底橫。


開口能談天下事,讀書深抱古人情。

並且在詩下做了注釋:「季高近棄詞章,為有用之學,談天下形勢,了如指掌。」

哥哥賀長齡也很欣賞左宗棠,稱其為「國士。」名士親自蓋戳認證,童叟無欺。

第二個賞識他的是兩江總督陶澍。


▲ 陶澍

1836年,陶澍請假回家掃墓,路過醴陵。恰好左宗棠在這裡當老師,縣令就請他為陶大人的行館寫一幅對聯。

寫對聯而已,好說。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既說了道光皇帝親自題「印心石屋」贈送陶澍,又代表家鄉人民對其歌功頌德,高明啊。

陶澍也特別喜歡這幅對聯,把左宗棠叫來問話。

這一問不得了,左宗棠馬上就把陶大人給折服了,並且當場就定論:「君將來功業當在我之上。」

這一年,左宗棠才25歲。相當於大學畢業的年紀。

第三個賞識他的是林則徐。

▲ 林則徐

1849年,林則徐在雲貴總督的崗位上辭職,路過湖南,特地派人請大名遠揚的左宗棠前來見面。

兩人在船上整整談了一夜。

除了談論歷史、社會以外,他們的重點是新疆。包括當地的山川、水利、民族、農牧,30年後的那場大戰,也來源於此。

對了,左宗棠跟陶澍的女婿也是好朋友。他叫胡林翼。

找到興趣以後,左宗棠的人生開掛了。他在自己的世界策馬狂奔,最終在「經世致用」的小眾領域中成為說一不二的大咖。

有了滿腹才學,左宗棠的直男癌犯了,他給自己起了一個昵稱——今亮。

他很快就證明,自己不是吹牛。

1852年,太平天國圍攻長沙,湖南巡撫張亮基派人去請左宗棠:「你不是牛嘛,麻溜的出來幹活。」

41歲的左宗棠,就此開始輝煌的後半生。

他的工作相當於幕僚,但張亮基心大,把巡撫的活全部推給他,自己當了甩手掌柜。左宗棠也沒推辭,如此大任捨我其誰?

他「晝夜調軍食,治文書」,讓太平軍三個月都進不了長沙城,最終掉頭北上,撲向武漢、南京。

左宗棠一戰成名。

2年後,張亮基離開湖南,他又成為新巡撫駱秉章的幕僚。在當時,巡撫可以換人,但誰都離不開左宗棠。所以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評價:

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在以後的6年中,他輔佐駱秉章「內清四境」「外援五省」,以幕僚之身行巡撫之任,大家還心服口服。

我就想問問:「有才就可以任性嗎?」答案是:「可以。」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和曾國藩、李鴻章的關係都不太好。但曾國藩的修養很好,能容人。

1860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浙江財賦之地徹底暴露在太平軍的刀鋒下,而曾國藩又在向南京進攻。

這時候,必須有人能獨當一面。選來選去,除了左宗棠好像也沒別人了。

於是,曾國藩就放手讓左宗棠組建「楚軍」,並在第二年舉薦他為浙江巡撫,南下收復浙江。

49歲的左宗棠,抓住了人生中最大的機遇。

短短4年時間,他率軍橫掃浙江,官職也從四品閑官,一路升為閩浙總督,爵封一等恪靖伯。

說好的經世致用,就一定要入世報國;說好的當今諸葛,就一定要建功立業;說好的指劃天下,就一定要滅敵得勝。

人生最厲害的事兒啊,就是實現自己吹過的大話。

19世紀的中國,是一塊讓人垂涎的肥肉。

李鴻章主張重點防禦海疆,防止英、法、美、日等國從大海而來,擾亂大清的財賦重地。

而左宗棠主張「海塞並重」,因為西邊有強大的俄國,和從印度來的英國。

這就是晚清的「海防與塞防之爭。」

平心而論,二人堅持的立場都有道理,大清國一點都不能少。但是李鴻章卻主張放棄新疆:「咱國土太大,不要了。」

此時的新疆壓根不在大清手中,而是被俄國支持的叛軍阿古柏佔據,並且已經得到英、俄的外交承認。

這下就把「鋼鐵硬漢」左宗棠惹火了,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說不要就不要了?敢情不是李中堂家的地。

但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李鴻章,他畢竟有點心虛。

論學位,一個進士、一個舉人;論勢力,湘軍日衰、淮軍日強;論人脈,李氏人眾、左氏孤寡。

於是,左宗棠給朝廷寫了一封萬言書:


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

所謂千里荒漠,實為聚寶之盆。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

幸好,還有明白事理的人,一個是軍機大臣文祥,另一個,就是慈禧太后。

不管後世給老太太什麼評價,但是涉及自己利益的問題,慈禧的態度還是很堅定的。

64歲的陝甘總督左宗棠,再一次披掛上陣。

當時的新疆,早已被阿古柏割據,建立「洪福汗國」。

1868年,英國就贈送了大批軍火,維多利亞女王還寫了親筆信,向阿古柏致以親切的問候。

1872年,俄國也與「洪福汗國」簽訂了條約。

這樣一來問題就變得很嚴重。在「安史之亂」以後,新疆已將近千年不與中原交流,直到乾隆時期才再次恢復。

到此時也不過100多年。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左宗棠的強硬態度,我們今天真的是「西出陽關無故人」了。

既然下定決心,那就干吧。

他親手制定了西征的戰略:緩進速決。

首先是錢。左宗棠預計需要800萬兩白銀的軍費,但實際到帳只有500萬兩。怎麼辦呢?他準備向外國銀行借錢應急。

平心而論,朝廷也還算給力。

在左宗棠借錢之後,朝廷看到左宗棠的決心,也大手筆支持。

據統計,從1876—1880年,收復新疆共花費5000萬兩,平均每年要用1000萬兩,占朝廷年收入的15%。

然後是武器。左宗棠向洋人買、向朝廷要,費盡心機為西征軍弄來了劈山炮、來福大炮、後膛槍等裝備。

英國歷史學家包羅傑說:「這支軍隊基本近似一個歐洲強國的軍隊。」

中國最優秀的統帥、視死如歸的軍隊、世界一流的裝備、朝廷的大力支持,此時的阿古柏,生命已進入倒計時。

1876年3月,左宗棠離開蘭州,揮師西進。

戰鬥過程毫無懸念,1878年1月,盤踞新疆12年的阿古柏被全殲,新疆收復。

這次戰役,幾乎是左宗棠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他足以配得上「左公千古」的榮譽。

他是那個時代的男神,也是最強硬的漢子。

阿古柏被全殲,但伊犁卻被俄國佔據。

俄國的說法是「代清朝佔領伊犁」,一旦清軍收復北疆就立刻歸還。在他們的腦子中,清軍都爛成什麼玩意了,還能遠征?

可左宗棠就這麼來了,招呼都不打。

1878年10月,朝廷派崇厚出使俄國,希望能要回伊犁。但到了俄國後,估計是伏特加喝多了,崇厚就把伊犁送給了俄國。

也不通報朝廷,就這麼大搖大擺回家了。

左宗棠一下就怒了:「老子從南走到北,又從東打到西,你個老東西就把伊犁送了?啥玩意?」

回家後,崇厚被判「斬監候」,最終花30萬兩白銀,買了一條命。

左宗棠向朝廷報告:「這次不算數,請重新派人去談判,談不攏我就帶兵開戰了。哼!」

最終去俄國談判的,是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


▲ 曾紀澤

為了給曾紀澤在談判桌上增加籌碼,左宗棠在後方也定下「三路大軍收復伊犁」的新方案。

1880年,他已經69歲了。

由於水土不服,他經常早上咳血,還有渾身的濕疹,這樣的身體,早已不適合遠征。但想要回伊犁,自己又必須出關。

怎麼辦?

左宗棠讓人抬著一口棺材,跟在自己身後,踏上平生最壯烈的征程。

曾看到一句話:「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穩,誰又願顛沛流離。」69歲的老人,不能在家含飴弄孫,甚至有家難回,他圖什麼?

因為此身早已許國,再難許卿。

第二年,曾紀澤與俄國簽訂《中俄伊犁條約》,爭取回部分主權和領土。在當時,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條約簽訂的那一天,左宗棠剛好抵達北京。

弱國外交的勝利,他會感到欣慰吧。

在晚清名臣中,左宗棠是一個異類。

他與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點燃一身正氣作為火把,在渾濁的時代照亮自己,也溫暖了世界。

23歲時,左宗棠就寫下一幅對聯: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其氣勢之豪邁,絲毫不像前途未卜的年輕人。

近50年後,垂垂老矣的左宗棠依舊一身肝膽,在西征新疆之前,他曾寫過一封家書:


西事艱阻萬分,人人望而卻步,我獨一力承當,亦是欲受盡苦楚,留點福澤與兒孫,留點榜樣在人世耳。

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鼻子一酸,哭了。

當大清的袞袞諸公在醉生夢死的時候,他們是否知道,這個「抬棺上陣」的老人,在萬里戈壁中的奮鬥?

左宗棠在不顧生死拼殺的時候,是否知道,他所保衛的江山被一群癮君子、真小人腐蝕得千瘡百孔?

他是知道的。

儘管如此,左宗棠依然背對浮華,面向艱險,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下去,拖著身後的老大帝國艱難前行。

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的真英雄。

世人都說左宗棠太犟了,可我就喜歡這樣的犟騾子。

在任何時代,最缺的就是這樣的鋼鐵硬漢。

這樣的純爺們,才是民族的鋼鐵脊樑。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十點人物誌


聽免費人物傳記 / 名人故事 / 文學名著



-背景音樂-



呂秀齡《夜聞落葉》


-作者-


溫伯陵,來源:溫乎(ID: wenhu491001)。本文原標題《

你可以一天學成「李鴻章」,但不能一天做成「左宗棠」

》,十點讀書經授權發布

,轉

載請聯繫作者。


-主播-


應猶,十點讀書籤約主播,愛攝影的主播一枚。微信公眾號:枕邊經典,聚聽。個人微信號:z67021248,新浪微博:@應猶uull,喜馬拉雅電台:枕邊經典。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喲




?戳閱讀原文下載十點讀書App,領2019全年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飯桌見人品:這樣吃飯的人,不值得深交
中國女人要多瘦才可以?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答案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