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何二戰日本戰列艦艦橋如此高?上裝如此畸形,卻符合發展的潮流

為何二戰日本戰列艦艦橋如此高?上裝如此畸形,卻符合發展的潮流

桅杆是軍艦上自龍骨或中板豎起的柱桿,用於懸掛船帆或支撐觀測台。在風帆戰列艦時代,桅杆的作用主要還是用來懸掛船帆,而在鐵甲艦時代,軍艦的桅杆開始變得千奇百怪。日本的扶桑級戰列艦具有極其高聳入雲的艦橋,這是為什麼呢?扶桑級戰列艦的上層建築如此畸形,但卻是符合艦橋乃至桅杆在內艦艇上裝的發展潮流的。

在早年,以蒸汽機為動力戰列艦的桅杆僅僅以一根柱子加上觀測台,外加掛旗子用的繩子的形式出現。這樣的桅杆一看就給人簡陋的感覺。在一戰的日德蘭海戰之中,有不少的英國戰艦桅杆由於其單柱設計而很容易被一發炮彈報銷倒塌,失去偵察能力——此刻的戰列艦偵察依舊奉「站得高望的遠」為圭臬。

在一戰之後的戰列艦開始採用三柱設計,這麼一來大大減少了戰列艦桅杆倒塌的可能性,多柱式設計開始大行其道。

在傳統的柱型桅杆以外,還有一種非典型的桅杆設計,那便是鳥籠桅杆。鳥籠式桅杆被沙俄與無畏艦時代的美國所採用,它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桅杆非柱式,而是以許多鐵條纏繞焊接在一起呈透風的鳥籠狀的方式成「柱」,這種設計的優點在於減輕艦艇上層的重量與提高隱身能力——自風帆戰列艦時代以來,發現地方戰艦最好的方式是看到其高高的桅杆。若是這種透光的鳥籠型桅杆,可能要湊到很近才能被察覺是一根戰列艦的桅杆!

但這種設計太過非主流了, 同時有著一個不可迴避的缺點:一旦暴風雨來襲,鳥籠就會承載不住自行倒塌,變成一團漁網似的亂麻。但其最終被淘汰還是拖到了艦橋大型化的時刻。

在那之後,隨著戰艦性能的提升,戰艦航行所需要的各部門需要更加集中的安置在艦橋上。俗話說站得高,望的遠,無論是戰列艦的索敵,觀瞄,都需要把這些部門放到高高的艦橋上,而往日的桅杆需要進行加固才能讓人在上面作訓,因此一體化的「寶塔」式艦橋逐漸成為主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鶴先生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導航衛星要這麼多?北斗三顆衛星就能用,但為了准還是要多
盧西塔尼亞的沉沒,是被U20潛艇擊沉的嗎?德國潛艇戰已現端倪

TAG:雲鶴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