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貨幣博物館:被財富毀掉的帝國!元朝幣制改革、假鈔與經濟危機

貨幣博物館:被財富毀掉的帝國!元朝幣制改革、假鈔與經濟危機

貨幣,是物品所有者與市場之間,基於物品「價值」而產生的關於交換權的契約。

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祖先採取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當時的人們生產力提升,有了富足的物品,便採用物與物交易的形式來換取日常所需。

以物易物是一種極為特殊地交易形式,因為那時候商品沒有統一的價值,不同部落、不同地區之間的以物易物就更容易出現商品交換不對等的情況。有的部落擅長製作石斧,而有的部落又擅長捕魚的話,那麼就有可能出現一把石斧換多少斤魚的事情。如果製作石斧的部落和擅長養殖的部落交易,又會出現一把石斧一頭豬的情況了。

正是因為以物易物的方式存在著種種弊端,它最鼎盛是我們祖先還處於部落時期,各部落相互獨立,生產方式比較單一、缺乏統一的政權來管理、治理的原始社會。


商品貨幣

早期的商品貨幣,人們使用貝殼、珠子、棍子、金銀等金屬貨幣來代替以物易物交易存在的不便攜帶、價值難以統一的弊端。

錢: 一曰貨也。古者貨貝而寶龜。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秦廢貝行錢。——《說文解字》

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時常可以看到古人拿出銅錢、碎銀子、金元寶來,是秦朝統一六國,幣制改革之後的事情了。

那麼,原來的貨幣像什麼樣子呢?

中國在殷商時期以齒貝為貨幣,以若干貝為一「朋」。齒貝在古代時期是一種極為珍重的東西,因為當時交通不便,古人也沒有現今這種航海、潛水技術,齒貝的採集和運輸就是兩大難題。古人不清楚生存環境對齒貝的影響,從而採集齒貝就變得極為被動,無法開闢新的產地、無法控制采貝的時令,齒貝的產量就變得極為有限。

有限到什麼程度呢?當時,貴族們把玉和齒貝當做陪葬的兩大寶物!

先秦文獻記載,在喪禮時,棺內和死者口中都要放玉、貝等物。當時楚國的貴族弄不到齒貝的,甚至用其它材料仿製齒貝的樣式,來當做自己的陪葬品!

貝錢:

秦朝之前,諸侯爭霸、紛爭不斷,貝幣因為產量和易仿製問題已經不能滿足諸侯需求,銅幣在當時流行起來。那時候的商人、貴族是非常高興地,因為只要你手中有了銅礦,就意味著有了可以製作錢幣的機會,私人鑄錢在當時非常流行,一大批人因此受益。

秦朝統一六國後,發現六國錢幣各不相同,嚴重干預了市場交易,於是秦朝下令廢除六國舊錢,在秦半兩的基礎上加以改變。秦半兩外圓內方的特點還得了一個外號,那就是「孔方兄」。

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商品經濟的發展規模已經十分龐大,以商品貨幣進行貿易無法再滿足貿易需求。因為古時候路途遙遠、交通不利,而商品貨幣沉重、不易攜帶,往往大商人每次出現就要攜帶大量的貨幣,不僅運輸不便,還容易招致搶劫。

紙幣的出現,便順應了這股潮流。


法定貨幣

歷史上最早的紙幣是出現於北宋時的益州(四川),因為當時四川經濟十分繁榮,但道路崎嶇,攜帶巨款極為不便,就出現了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

這交子鋪戶類似如今的銀行,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卷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

只是交子在當時是由民間自發發行,且只能在四川流通。

這種現象直到北宋景德年間,益州知州張泳對交子市場進行改革過後,交子才得到政府的正式承認。但此時,交子依然只在四川境內流通。

宋仁宗登基過後,命令益州知州在成都設益州交子務,然後任命了兩個京官去主持交子發行並負責監察。為了防止交子被偽造,政府「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管理印製的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


因為發行紙幣而死的君王

伊利汗國是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而海合都是伊利汗國第五位君主,他在伊利汗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稱號「揮霍國庫的男人」。

海合都有三個愛好,非常有名:酒、男人、基督教。嗯,他也是個男人。

為了這三個愛好,他使國庫迅速虧空,當時又恰逢伊利汗國內爆發了一場牲畜瘟疫,對國內政治經濟造成了極大地影響。海合都發現,平時人們對他的不滿在這次瘟疫過後越來越激烈,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維持自己揮霍所需,他和他的大臣阿赫麥德·哈里迪便學習元朝發行起了紙幣。

海合都發行紙幣時不加節制,很快便在波斯流行出去。發行出去後,並沒有如他想像那般,緩和矛盾、充實國庫。這種單純依靠政府法令推行的貨幣,一方面政府沒有與之價值相應的金銀來穩定市場,另一方面商人要麼拒絕使用要麼囤積起來,企圖趁此發財。

七個月後,他就在木干營地,被反對他的貴族集合起來,用弓弦給勒死了。

這場目的荒唐的幣制改革,就這樣失敗了。

貨幣改革和經濟危機

紙鈔是一種極為特殊地東西,特別是在古代技術遠不如現代發達的時期,從制度、觀念到造假問題都頻頻出現問題。

宋代宋徽宗後通行的「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原本每緡價值1000文銅錢,現在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元代統治者吸取宋朝的經驗,大量發行紙幣,當時稱為「寶鈔」。

寶鈔:

當蒙古人征服南宋、金朝建立元朝後,忽必烈又是如何完成被佔領區域貨幣的貨幣轉換呢?

《馬克·波羅遊記》里是這樣記載的:不管什麼人,只要持著舊幣,在付出一點手續費後,就能換成新幣,甚至是金、銀條。他所遊歷的城市,除了「大汗的貨幣,別無其它貨幣」。

那麼,元朝的紙幣在當時是怎樣推行出去的呢?

《馬克·波羅遊記》:此項紙幣如此大量製成後,即在大汗治下各處通行,沒有人膽敢不顧性命,拒絕接受。

紙幣推行的時候雖然政府採取了強制措施,但元朝前期紙幣在交易中極為流行,一方面是由於行政命令,另一方面是它對於商業貿易非常便利,商人不必苦於大批金銀不便攜帶的弊端。紙幣的出現,為商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地便利。

當時的紙幣購買力如何呢?

《馬克·波羅遊記》:大汗的子民,不論何時何地,買買收支,都毫不猶豫使用這種紙幣。拿著這種紙幣可以買到各種所需的商品,比如珍珠、寶石、金銀,甚至任何其他的東西。」

在寶鈔確立為唯一貨幣後,大量紙幣被印刷出來,流通市場上。

剛開始的時候,經濟發展勢頭很好,時間長了,就出問題了。

什麼問題呢?原來紙幣發行多了,沒有相對應價值的商品,紙幣就開始貶值了。而且,當時的人們,看到這種紙質的貨幣後,就萌生了一個發財的念頭——造假。

對於紙幣過多的問題,統治者實施了錢幣和紙幣共同發行的措施。但這樣,又造成了弊端,一種商品有貨幣和錢幣兩種價格,交易就非常不方便。而紙幣造價低廉,用金屬貨幣去和紙幣對等,又造成資源浪費。

紙幣和錢幣的兌換,到了後期就成了大問題,紙幣無法兌換到等值的銅錢,紙幣的價值就嚴重貶值,元朝後期的通貨膨脹對經濟造成了巨大地影響。

造假

要問怎麼賺錢最快,無疑便是造錢了。

當時造假行業上至宰相、下至平民,從幾百人的團伙到個人,既有多年的老手,也有剛入行當的新人。造假的泛濫程度甚至威脅到了正常的經濟秩序,忽必烈大怒之下還為此設定了法律規定。

公元1270年,忽必烈下令:凡偽鈔製造得如真鈔一般,能夠流通的,製造者處死;製造得不能流通的,處流放之刑。

因為,偽鈔的利潤實在太大,這條法令並沒有阻止大家求財的心,參與制造偽鈔的人越來越多。

政府便把法令調整為:凡參與偽鈔製造者,一律處死。

當時製造假鈔的技藝主要有兩種:1、雕版印刷;2、挑補描改。

雕版印刷

這就要從當時的尖端科技印刷術談起了,印刷術對於寶鈔的製造至關重要,人們把需要繪製紙幣上的內容刻制在雕版上,用時配上墨水一印,省時省力。

但,這種方法對於能工巧匠而言,就特別容易仿製,擅長模仿的巧匠只要製作出了印版,就相當於有了聚寶盆一般。

忽必烈時期,就有這樣一個高人。高人是博州路聊城縣人,他名叫石治民,談起他的事迹,令人驚嘆。

他的第一個作品是在瓦上雕刻了一顆司天台的官印,有了這次試水成功的經歷。不久,他就雕刻出了五百文、五十文和二十文的偽鈔版印出來。

石治民用自己的版印印製了二十一貫四百九十文,他被捕入獄的時候已經花去了七貫五百文,接近印製的三分之一。這技藝在當時,已經極為不錯。

挑補描改

所謂挑補描改就是在數值上做文章,通過塗抹、修改面值來把一兩錢化作二兩錢用,採取這種方法的一般是窮苦人家和新手。

江西省臨江路的蕭真便是如此的典型人物,他用自己的手指甲摳掉錢上的面值和邊框,然後自己用筆進行添補、修改,就完成了一張假幣的偽造工作了。

當時,朝廷對於製造偽造偽鈔的法令異常嚴酷,為了應對這一措施,團伙作案發展出了一種全新的模式:

通過製造偽鈔的錢去疏通官員,再讓自己的成員進入官場,一旦有了風聲,便可以趁早轉移。


紙幣的發展經歷了許多風波,也正是這些風波為後人提供了經驗教訓,才有了一代代後人去完善貨幣制度。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便是如此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社說書人 的精彩文章:

李清照:改嫁風波,昨夜雨疏風驟

TAG:茶社說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