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尼雅遺址出土中國最老信封,卻因用「死文字」所寫,內容至今成謎

尼雅遺址出土中國最老信封,卻因用「死文字」所寫,內容至今成謎

眾所周知,漢武帝曾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路線的最初作用就是運輸中國古代生產的絲綢,後來被命名為「絲綢之路」。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這件古文物就是出現在「絲綢之路」上,於新疆境內發現的佉盧文木牘,現被收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有著「中國最古老的信封」之稱。

尼雅遺址出土中國最老信封,卻因用「死文字」所寫,內容至今成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講述「佉盧文木牘」這件事情之前,先來講一個突然消失的小國——精絕國。史書記載,西漢時存在的這個精絕國距離長安有8820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好處於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地。只是到了公元3世紀以後,這個小國突然消失了,原因不詳。

尼雅遺址出土中國最老信封,卻因用「死文字」所寫,內容至今成謎

為了揭開精絕國消失之謎,曾有中日兩國考古專家深入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對尼雅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察,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這件寫有佉盧文的木簡函牘。

尼雅遺址出土中國最老信封,卻因用「死文字」所寫,內容至今成謎

現代的信封是紙質的,而最古老的信封則是用木頭做的,且是由上下兩塊胡楊木加工而成,上頁為蓋、下頁為函。而這件於1991年出土於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的木牘,從書寫的字型和內容來看,這封「信」應該是精絕居民蘇耆耶契約文書。像這種類型的木牘,通常函蓋書寫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及寄件人的信息,下頁書寫內容(商業買賣或租賃契約之類的)。

值得一提的是,佉盧文是一種「稀罕文字」,大家都不認識,所以木櫝中到底寫的是什麼,至今也沒人能看懂。佉盧文文書在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最多,內容涵蓋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等。佉盧文書的質地多種多樣,比如有的寫在木牘上,有的寫在木簡上,也有寫在絲綢、羊皮、石頭上的,最常見的就是木牘和木簡這兩種。

尼雅遺址出土中國最老信封,卻因用「死文字」所寫,內容至今成謎

據了解,佉盧文起源於古代印度半島上的一個叫「犍陀羅」的國家,後來漸漸流行於中亞廣大地區,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語言和佛教語。到了東漢末年,貴霜王朝日漸挖掘,難民遷入塔里木盆地,佉盧文又漸漸在古西域幾個國家流行起來。

尼雅遺址出土中國最老信封,卻因用「死文字」所寫,內容至今成謎

直到公元4世紀中葉,貴霜王朝的滅亡,佉盧文也隨之消失了。到了18世紀,基本上就不沒人再識得佐盧文,至此佐盧文成了一種死文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韋小寶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姚玉忠是盜墓祖師爺?不,他才是,沒有他,辛追夫人根本無法取出
馬王堆漢墓出土一張地圖,震動考古界,西方專家卻斷言:這是假的

TAG:韋小寶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