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白銀協定」與「桐油借款」:民國銀行家陳光甫的不朽功勛

「白銀協定」與「桐油借款」:民國銀行家陳光甫的不朽功勛

作者:金滿樓

民國銀行家陳光甫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時(下稱上海銀行),一度不被人看好,但僅十年時間,上海銀行即設立上百處處分支行和營業點,存款額一度躍居全國私營銀行之首。

如此,曾被人笑為「小小銀行」的上海銀行已成為民國金融界的參天大樹,而陳光甫本人也由此名滿中外。

在創業過程中,陳光甫一直秉承「敬遠官僚、親交商人」的處世態度,因而南京政府數次請他出來做官,他都沒有答應,而一心辦自己的銀行。

事實上,陳光甫對南京當局屢屢壓榨金融界的作法甚為不滿,其曾表示:

「政府借款,推銷公債,迫令維持政府經費,一若銀行負有維持義務,不容推諉。

苟稍遲疑,即以為不愛國。借款與政府未必即為愛國。蓋政府經費應有預算,量入為出,何能借債度日?」

但是,作為當時知名的銀行家,陳光甫想不捲入政治也是不可能的。

宋子文

譬如長期擔任南京政府財政部長的宋子文與陳光甫一向矛盾頗深,其不時要求以入股等方式擠進上海銀行,以達到控制和吃掉私營銀行的目的。

為此,陳光甫也不得不在政界找靠山,這就是同為「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

原因無他,孔曾是上海銀行創辦之初的股東,而且同為留美學生兄弟會成員,因而陳接近於孔而反感於宋,這也是他在政商界謀生存的一種智慧。

當然,陳光甫參與政治也不僅限於爾虞我詐的權術。事實上,他做過兩件值得大書一筆的要事,那就是參與南京政府幣制改革時期的「白銀協定」和抗戰時期的「桐油借款」談判。

先說第一件。南京政府於三十年代實行幣制改革時,美國頒布《白銀法案》並從國內外大量收購白銀,這一做法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一場「白銀風潮」,而國際銀價的異常上漲給中國經濟和幣制改革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這時,陳光甫應孔祥熙之邀赴美談判,以圖事態能有所轉圜。

陳光甫之所以被選為談判代表,原因有二:

一是上海銀行長期從事國際匯兌業務,陳光甫在美國銀行界聲譽甚佳;

二是陳本人與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的私交甚篤。

此後,經過一番艱難的談判,中美雙方簽訂「白銀協定」,其中約定美國承購中國白銀7500萬盎司,另接受5000萬盎司作2000萬美元貸款的擔保,這才妥善解決了這一問題。

中美《白銀協定》訂立後,美國收購中國白銀增加了中國貨幣發行的外匯準備,法幣得以暫時穩定,從而避免了一場可能爆發的金融危機,這對當時的幣制改革和中國經濟發展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

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急需外援,而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擔心中國不能持久抗戰而請南京方面派員赴美磋商。

之後,美國財政部駐華代表通知中國財政部長孔祥熙,希望中國方面指派陳光甫赴美談判相關事宜。

1938年底,在駐美大使胡適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陳光甫通過多方斡旋,最終代表中國政府與美國政府簽定了可循環使用的2500萬美元「桐油借款」協議。

嗣後,又簽定2000萬美元的「滇錫借款」協議。這兩筆巨額借款,對中國抗戰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

此後,為了兌現對美還款承諾,陳光甫深入西南地區組織桐油、滇錫貨源,並通過緬甸運往美國還債,可謂歷盡艱辛。

由於其卓著的信用與聲譽,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私人代表居里1941年到重慶時曾當面向蔣介石推薦陳光甫,並要蔣向陳請教。

之後,在美方提名下,陳光甫出任當年成立的中英、中美外匯平準基金會主任委員。與此同時,陳光甫還在蔣介石的關照下擔任了國民政府國府委員。

抗戰勝利後,陳光甫提出,「此次大破壞之後,中國首先需要之經濟政策,應是『休養生息,以蘇民困』」。

為此,他滿懷信心地制定了「戰後經營計劃」,並設立中美信託投資公司,想為國家戰後重建出力。

但是,令陳光甫大失所望的是,國內很快又陷入大規模戰爭, 所謂戰後復興,全成泡影。

蔣介石政權垮台前夕,陳光甫出訪泰國,後避居香港。

1954年,陳光甫轉到台灣,後於1965年在台北復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陳自任董事長。1976年,陳光甫在台北因病辭世,年96歲。

陳光甫曾說:「人生在社會有一真正快樂之事,那就是樹一目標,創一事業,達到目的地,並且成功。此種快樂是從艱險困苦中得來的,因而更為持久,更有紀念價值。」

縱觀其一生,雖世態環境變幻多端而人生願望不變,如此說來,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貝托魯尼與《末代皇帝》:洋導演鏡頭下的溥儀是真實的嗎?
以一人救一國:明治維新的大人物為何都出自吉田松陰的門下?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