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萬佛聖城為什麼不注重宣傳?

萬佛聖城為什麼不注重宣傳?

萬佛聖城不注重宣傳

宣化上人

凡是參加佛七也好,禪七也好,觀音七也好,地藏七也好,不可向外宣傳萬佛聖城如何好。萬佛聖城的好處,不希望外人知道。

萬佛聖城是默默經營,大家在這裡埋頭苦幹,認真修行,所以不注重對外宣傳。

你們在這裡覺得好,可以繼續來;覺得不好,這條路就不要再走——這是萬佛聖城一貫的宗旨。

萬佛聖城立六大宗旨,作為修行的目標;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你們能明白六大宗旨的真實義,那就沒有白到萬佛聖城一趟。

一般人歡喜好名,但萬佛聖城不需要,為什麼?

因萬佛聖城的宗旨是將財色名食睡這五欲斷絕。這五欲乃是地獄五條根。一般人歡喜它,可是萬佛聖城要和它脫離關係,所以萬佛聖城不需要什麼好名,不企求什麼利益。就本著真實的功夫來弘揚佛法,續佛慧命,這是萬佛聖城大概的情況。

萬佛聖城六大宗旨

不向外邊粉刷,而把內邊莊嚴清凈。

一九八三年八月十四日

宣化上人 開示於萬佛聖城

遠來的朋友,近來的善知識,我們大家共同來研究做人成佛的道理。我們做人,一定要本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為標準。要想成佛,將這八德的範圍擴大,孝於全世界,悌於全世界,忠於全世界,信於全世界,乃至仁義禮智於全世界,推而廣之,擴而充之,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用這種精神,去行佛法;可是這種精神,不容易做到盡善盡美的程度。

現在一般修行人,覺得修持佛法,好像丟了什麼似的。為什麼說丟了什麼似的?因為沒有什麼利益可取,沒有利益可得,就好像吃了虧,故無精打采,對修持不起勁。善知識請注意:

舍不了死,換不了生;

舍不了假,成不了真。

我們把眼光放大,把思想放寬,不要只知道有我自己,或者只知道有我的家庭,或者只知道有我的國家,要將心量擴大到盡虛空遍法界,要為全人類的利益著想,不要只為自己打算。

對人類有利益,而不傷害人類,那就是修行佛道的基本條件。怎樣利益人類,怎樣不傷害人類?就是實行萬佛聖城六大宗旨:

第一「不爭」。我們不和任何人爭,你和我爭,我不和你爭;你罵我,我不罵你。你打我,我不打你;你欺負我,我不欺負你,這是萬佛聖城一貫的宗旨。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為忍辱仙人時,就不和歌利王爭,以德來感化。歌利王割截他的四肢,反問他有沒有瞋恨心?忍辱仙人說:「沒有。」歌利王不相信,又問:「有什麼可以證明你沒有瞋恨心?」忍辱仙人說:「我若是沒有瞋恨心,我的四肢,立即重生。」說完之後,果然四肢重新生出,恢復原狀。忍辱仙人不但不生瞋恨之心,反而生出大悲心,乃對歌利王說:「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先度你出家修道。」後來忍辱仙人成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他本著往昔的願力,到鹿野苑,度憍陳如尊者(歌利王的後身)出家,為五比丘之一。

第二「不貪」。貪心一起,就貪而無厭,無論是金錢,或是物質,總覺得不夠,愈貪愈不夠,愈不夠愈貪,貪到老了,還不覺悟。被「貪」字害了一輩子,到死的時候,還覺得哪件事或者哪個東西還沒有得到手,深表遺憾,這是多麼可憐!萬佛聖城第二大宗旨,不貪任何的金錢、利益,或好名。總之,一切不貪,各安本分弘揚佛法,續佛慧命。

佛在世時,有一天佛和阿難尊者,在路上遇見一堆黃金,佛看也不看便走過去,阿難尊者的定力未到火候,還要看一眼才走過去。佛對阿難說:「那是毒蛇。」這時候,在田地耕種的農人,一聽到毒蛇,就去看看,啊!原來是黃金,於是歡天喜地拿回家中,頓時成為暴發戶。鄰居懷疑農人的錢來路不明,於是向國王報告。國王派人將農人捉來,問他錢的來源,他據實說,國王又派人到他家檢查,發現有很多金子,全部拿回來,呈獻給國王。國王一見,大發雷霆,原來這些黃金,卻是國庫丟的黃金,於是認為農人是強盜,就把他關在監獄中。這時候,農人才知道佛說是毒蛇的真理。由此可證,意外之財不可貪。

第三「不求」。萬佛聖城的宗旨——不攀緣、不求緣、不化緣。這個「求」字和「貪」字差不多。「貪」是若有若無;「求」是實際的企求,到處去拉攏關係,不擇手段地求,求什麼?求金錢,求物質。總而言之,求一切利益。萬佛聖城是向內求,不向外求。內求於心,把痴心妄想、狂心野性、妒忌障礙、貪瞋痴等,掃除乾淨。不向外邊粉刷,而把內邊莊嚴清凈。有人說:「肚裡根本就是邋遢,無論怎麼清理,還是邋遢。」這是表面的邋遢;但我們的自性清凈,沒有染污。所謂:

人到無求品自高。

不求於人,品格自然清高,沒有邋遢的思想。

佛在世時,有一對窮夫婦,不但無立錐之地,也無隔宿之糧。住在山洞中,夫婦倆人只有一條褲子,誰外出乞食,誰就穿這條褲子,他們窮的程度,不問而知。有一天,來了一位辟支佛,試探他們有沒有貪求心,於是向他們化緣。夫婦倆人商量如何供養這位出家人?實在無物可供養,乃將唯有一條褲子供養,但是沒有任何所求,只是本著一顆至誠的心來供養出家人。

這位辟支佛遂將褲子供養佛。釋迦牟尼佛知道這條褲的來龍去脈,當著法會大眾宣布這條褲子的來源。讚揚布施褲子的施主,有如何的功德。當時國王也在座,聞此消息,覺得慚愧——在自己的國家內,還有這樣的窮人!於是就派一位大臣,送給這對夫婦很多的飲食及衣服,給他們房子住,給他們工作。此時夫婦因無求之念,而得如此之報,所謂「舍一得萬報」。

第四「不自私」。世界為什麼壞到這種程度?都因為人人太自私。對自己有利益的事,便爭先恐後去做;若是對自己沒有利益,就袖手旁觀,或者以隔岸觀火的心情來說風涼話。自私有多種,對於地位自私,對於名譽自私,對於權利自私,對於金錢自私。一言以蔽之,一切的一切都因為自私在作怪。所以不管他人,只顧自己。所謂:

摩訶薩不管他,

彌陀佛各顧各。

這是小乘的思想。儒家也曾說過:「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是不管閑事的作風。人生存在這個世界,就要互相幫忙、互相援助。所以應提倡大乘思想,學習菩薩精神,聞苦救難,不可有幸災樂禍的心理。

世人若是沒有自私心,便能和任何人和睦相處,如同一家人。因為有自私心,才弄出很多的問題。所以不自私是萬佛聖城第四大宗旨。

第五「不自利」。這個宗旨比第四個宗旨「不自私」,更為重要。誰也不願意不自利;可是一定要這樣「不自利」,世界才能好。不自利就是要利益他人,把自己忘了,所謂「捨己為人」,這種精神超過菩薩的行為。菩薩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覺覺他。我們不自利,只是利他,只是度他,只是覺他。

第六「不妄語」。就是不存心騙人;人為什麼打妄語呢?因為他怕自己的利益失去,怕吃虧,所以他才撒謊。若是常常用真心待人,則自然就遵守不妄語的宗旨。

這六大宗旨,一般人聽來很不高興、很不受用。無論誰不高興、誰不受用,我不管,我要和大家說明白。我從來不反對世界任何的事情,為什麼?因為我的宗旨,一切OK!(好!)。可是有人反對我,那我最歡迎,絕不反駁。

今天簡單將萬佛聖城六大宗旨向各位介紹。如果詳細來講,說不能盡,終身益之,受用匪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佛將入涅槃之際,為什麼不受供養?
136.研究佛法的人,一定要先明白《楞嚴經》的道理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