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與張大千齊名堪稱一代大家,而且還是愛新覺羅氏的末代王孫

此人與張大千齊名堪稱一代大家,而且還是愛新覺羅氏的末代王孫

清代滅亡後,民國政府承諾「王公世爵,概如其舊」,雖然話是這麼說,可當時的大勢卻存在民族偏見,大街小巷都充斥著排滿的情緒。前清的王公貴族在溥儀退位後沒多久也就沒落了,恭親王一家自然也不能避免。

此人與張大千齊名堪稱一代大家,而且還是愛新覺羅氏的末代王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民國初年,第二代恭親王溥偉離開京城前往青島,還想著復辟大清,可最終弄得家產散盡,孑然一身的下場。北京的恭王府一直是由溥偉的弟弟溥儒居住。說起溥儒,那可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尤其是在書畫界,素來有「南張北溥」之說,南張指的是張大千,而北溥就是溥儒。

溥儒生於1896年,那會兒的大清已經是風雨飄搖,不過他是皇室貴族,依然能享受榮華富貴,也能接受很好的教育。溥儒自幼喜歡讀書且聰穎異常,稍長時便醉心文學藝術,1911年他進入貴胄政治學堂,畢業後再入青島德國威廉帝國研究院,又留學柏林,學習天文和生物,獲得博士學位。

此人與張大千齊名堪稱一代大家,而且還是愛新覺羅氏的末代王孫

民國初年,溥儒回國隱居在戒台寺十年,期間不問政事一心投入書畫。溥儒雖然是天潢貴胄,可他出生時王朝進入末日,不待王孫夢醒,恭親王家族的特權也隨清王朝的轟然倒塌一去不復還了。幸好,溥儒不像他的哥哥溥偉那樣有很大的政治野心,也沒想過要復辟清室,而是全身心投入代書畫創作中。

他曾隱居西山,讀書作文,寄情與山水之間。清麗的西山風雲飛揚靈動,山腳下桑乾河水清澈流淌,朝暉夕照,異彩紛呈,給了溥儒極大的創作靈感。1924年,溥儒回到恭親王府居住,涉足社會,並於當時著名的畫家張大千等人有所交流。

溥儒的悟性極高,加上他家藏甚廣,耳濡目染,其兄弟中又有許多知名畫家,潛移默化,轉益為師,在京城的幾年時間中,溥儒的畫技大長,于山水、人物、花卉無一不精。據說,匍溥儒的第一次畫展在北京舉行的時候,當時著名的文人、畫家紛紛稱讚,說他是「天才學力,獨振頹風」。

此人與張大千齊名堪稱一代大家,而且還是愛新覺羅氏的末代王孫

自古以來,都有文人相輕的說法,作為畫壇上能與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國畫大師張大千齊名的榮譽,溥儒以山水獨步北方畫壇時,張大千已在上海成名,他的山水寫意猶如其人,狂放曠達,自成一家。可是作為南北兩大畫派的代表人物,溥儒和張大千之間卻私交甚厚,經常往來,在藝術上相互切磋補闕。

更難能可貴的是,溥儒和張大千還聯手作畫,一人作畫,一人題款,可謂南北雙絕。不過,從溥儒的身上還是能散發出一絲沒落貴族的氣息,有時也有點舊王孫的架子,他自名「寒玉」,又以「舊王孫」落款,其中深意不言而喻。張大千雖說也是個性情中人,且頗有個性,但對溥儒似乎很理解,經常主動前往溥儒宅邸拜望,這兩位大師友情深厚,所以才有了「南張北溥」的美譽。

此人與張大千齊名堪稱一代大家,而且還是愛新覺羅氏的末代王孫

抗戰勝利後,溥儒曾幾次南下,在上海舉辦過畫展引起轟動。他在杭州時,因迷戀西湖山水,以致流連忘返,不料內戰的炮火粉碎了他的藝術夢,倉皇之中溥儒逃亡舟山避難。不巧的是,溥儒選錯的地方,當國民黨退守舟山時,溥儒已經是身不由己,不久便被國民黨的飛機裹挾到了台灣。

對於溥儒來說,只身前往台灣也許是他晚年最不幸的一件事。而當時的北京,愛新覺羅氏家族已經有不少人獲得了新生,貝勒載濤還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很多堂兄弟也都在奮戰在新中國建設的前線,只有他一人孤身台島。

此人與張大千齊名堪稱一代大家,而且還是愛新覺羅氏的末代王孫

晚年的溥儒一直鬱悶不樂,加上他身上固有的王孫習氣,很難與人交往,「心死惟余忠孝在,夜深說與鬼神聽」,便是溥儒的內心世界。1963年,溥儒在無盡的痛苦和鄉愁中病逝,終年67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袁世凱喜歡吃鴨子,但他的鴨子金貴得很,需專人照料還得餵養鹿茸
阿巴亥膝下有三子並不符合殉葬條件,什麼原因逼著她非死不可?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