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遼國洪水泛濫,災民湧入周境 郭威全力賑災激怒遼世宗

遼國洪水泛濫,災民湧入周境 郭威全力賑災激怒遼世宗

天祿五年(公元951年)八月末,捺缽北疆的遼世宗耶律兀欲正在走馬弄鷹,忽然接到南京急報,洪災席捲京畿各州,秋糧顆粒無收。災民流離,幾達數十萬,其中大部越境逃往滄、定二州。

為免視聽有駭,南京留守、燕王耶律牒蠟在報後還附有一份密奏,內稱,周屬橫海、義武兩戰區積極安置入境災民,大開倉廩,每口賑濟粟米一斗,老幼均沾;周帝郭威頒有明詔,令三司、戶部會同州縣儘快劃定土地,落戶難民一律分給良田,並予「三年免賦」。

這是什麼情況,郭威你想幹什麼?

兀欲還記得,四月間唐國淮河流域也發生了嚴重的春荒。為了緩和周、唐關係,郭威一改故轍,放開糧食供應,准許唐人到周境購糧。其時,遼廷上下競相嗤笑郭威邀買人心。這一次,老郭圖窮匕見,不僅要人心,連人都留下了!

我還未興兵南下,你倒先打起了我南京的主意。

南京,豈止那一府七州?

當初,太祖阿保機望斷關山,兩伐幽州,初挫於李嗣源,再敗於李存勖,無奈望城興嘆、齎恨而返。

太宗德光嗣位,幽州再蹶遼師。皇弟牙里果不幸為虜,改易漢名稱「狄懷惠」,契丹八部同日蒙羞……

直到天顯十二年(公元937年),趙德鈞父子拱手奉上盧龍全道。

南京,寄託著先人對中原沃野的屬望,某種意義上也是大遼立國之基。失去南京,便失去了居庸之險、燕都之富。沒有南京的大遼,就是折斷雙翼的蒼鷹,只能叫契丹!

十一月伐周的計劃取消,時間提前到九月!

兀欲召集扈駕群臣,激憤滿腔地宣布了最新決定。文武大員面面相覷,一片沉寂。

何故?

遼軍南牧,通常定於年初或年尾,九月出師的唯有太宗飛度雁門那一回。

可是,兀欲清楚,太宗皇帝實屬逼不得已。當年,太后述律平力捧三子耶律李胡,授意太宗加封李胡為壽昌皇太弟、天下兵馬大元帥。兀欲之父突欲也因此泛海逃往後唐避禍(可參見前文《他的畫作是各大博物館館藏之寶,他卻每天刺破姬妾手臂,吸食人血》)。

此後,李胡干預有司,統軍專征,氣勢日盛。眼見太宗帝位不保,他再不幹一票大的,太后就要主持燔柴告天了。

危急關頭,恰好石敬瑭遣使來迎。饒是如此,太宗想走一趟還得給老媽編故事:兩次夢見一位頭戴花冠、白衣金帶的神仙,攜帶十二隻異獸從天而降,口宣綸音——石郎使人喚汝,汝須去!

述律平不信,招來薩滿卜筮,佔得吉卦,又推算出神仙原是大悲菩薩,太宗方能成行。

遼軍一戰擊潰唐將張敬達,收降晉祖石敬瑭,霸燕雲之地,建不世之功。太宗終於穩固了帝位。

而今,老祖母述律平已被流放於祖州,叔父李胡父子都在軟禁中,朝內再無掣肘,大小臣工竟敢不踴躍附議?!(待續)

遼南京為唐幽州故地,后冠名為析津府。今屬北京。

滄州為橫海戰區總部駐地、定州為義武戰區總部駐地。以上後周兩戰區與遼南京接壤。

京城行政長官兼衛戍司令稱留守。

李昪所建南唐。

耶律牙里果為遼太宗異母弟,被俘後由後唐明宗改姓名為狄懷惠,在洛陽皇宮干「保安」工作。

後唐盧龍戰區總部在幽州,盧龍節度使趙德鈞獻城投降於遼太宗。石敬瑭正式割讓燕雲十六州前,幽州就已為遼人掌控。

公元936年,遼太宗應石敬瑭之邀,由雁門入關攻後唐。

耶律李胡就任天下兵馬大元帥後,屢次率軍征伐後唐、党項,遼太宗均未參與。

《契丹國志》引《紀異錄》記載。

遼世宗即位不久,以 「有異謀」罪名圈禁了太皇太后述律平及前皇太弟耶律李胡。

參考書目: 脫脫等《遼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鑒》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歐陽修《新五代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蘭笑點 的精彩文章:

亞洲一國,臨近戰亂之地,卻成為「全球最安全國家」之一

TAG:米蘭笑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