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你開銷最大花得最值的一筆錢是什麼?我們收到了1000份答案

你開銷最大花得最值的一筆錢是什麼?我們收到了1000份答案


這是

LinkedIn年終盤點

第七篇


致每一位即將返回崗位年輕人:


學會花錢後,才能好好賺錢。

年終獎進了錢包還沒捂熱乎,就變成紅包禮品飛進了親朋好友的口袋。每個年薪六位數的在外務工人員,心底都和錢包一樣空虛和心酸。



尤其是,現在都流行電子支付,掃掃二維碼,轉轉賬,錢就跑了。



以前一張張紅票子往外花的時候,手指磨蹭著鈔票還有些心疼和猶豫,如今無紙幣支付方式太便捷了,大大消磨了花錢的罪惡感。



錢越花越多,賬單也越來越不敢看。



前幾天微博上有個熱搜

#在北京多少錢一個月才夠花#,

採訪視頻里大部分人表示想要過上想對體面或小資的生活,花上一兩萬肯定是要的。





而尷尬的是,據統計2018年北京市的平均工資卻僅有10871元。


每到年底,剁手黨們的心臟都會不由得狠狠抽搐個好幾下。



支付寶銀行卡各路賬單輪番上陣,告訴你口袋裡白花花的銀子都流向了何方。可問題是,這些花出去的錢,真的值嗎?





之前,我們曾經問過讀者你開銷最大和花得最值的一筆錢是什麼?


從大家五花八門的答案里,我們總結了這篇指南:不論掙錢多少,把錢花值了才算是聰明人。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Anthea。




買房買車花銷最大


但真的值嗎?



許多讀者都表示去年最大的一筆錢是花在房子車子上了。




32萬,買了房子。給自己安置了一個家。@匿名




200萬買了江邊房子。@匿名



大概40萬,換了一台車,從本田到林肯,真的是消費升級。@倪曉霏



有人覺得這是剛需,買得值,還房貸也給了年輕人努力拚搏的動力。




自己掏了15萬,加上姐姐的15萬,爸媽的15萬,給了房子的首付。

雖然是女孩子,但想著房子會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就覺得好開心,要努力掙錢了。@清



也有人直言壓力真的超級大,畢竟房子這種昂貴的商品嚴重超出了很多家庭的預算。



和老公一起努力,按揭一百萬,買了第二套房子。壓力超級大,嚴重超預算。

但為了兒子的學位房,拚死也值了。@ nana



面對高昂的房價,有人覺得拚死也值,也有很多人寧願選擇租房,也不願意負債幾十年。


 



脫口秀主持人金星就曾經表示過自己雖然買得起房子,但就是不喜歡房子的束縛。




年紀輕輕還沒來得及享受生活,便要過上房奴的日子,這樣很不值得。



她和家人租住在上海市中心,一套價值上億酒店式管理的豪宅里。



在她看來,上百萬的年租金幫她節約了很多時間成本,還能享受到最好的生活待遇,還能有隨時離開的自由,何樂而不為?



畢竟把畢生財富都壓在房子上,它也未必能帶給你真正的幸福感。




今年雙十一我買了Sony wi-1000X,無線降噪耳機。



買房是我花費最大的一筆數額,但我覺得卻不是最值得的,在擁擠不堪,每天4個小時的公交車上,只有降噪耳機能給我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世界。@Lyw



大部分人追求買房,一方面是近十幾年中國房價的快速增長,讓人們生怕再不上車就買不起最後一張票;



另一方面,則是國人骨子裡安土重遷的思想。



《王命論》里有這樣的話:悟戍卒之言,斷懷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膚之愛。



「斷懷土之情」能和「割肌膚之愛」相提並論,足見自漢代起人們對於土地深厚的愛。



哪怕過了幾千年,買房安窩也是成家立業首先要考慮的東西。



但房子畢竟不便宜。

微博上曾發起過一個問答:

為了買房子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值得嗎?




有位網友說得還比較中肯:覺得買房值不值,還是取決於自己對生活質量的定義。

求安穩,還是圖精緻,都是選擇,都無可厚非。

然而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一個理由就夠了:不買房,丈母娘會讓結婚嗎?




「投資自己」


就是最聰明的花錢選項嗎?




如果把「什麼樣的錢才算花得最值?」這個問題拋給10個雞湯博主,大概8位的答案都是「投資自己,努力變得更優秀呀。」



但問題是,花了錢就算是投資嗎?




3.8節的時候,1100元買了kindle。後來發現並沒有用來看書,睡覺前手機拿的還是手機,看的還是微信公眾號。@在時光中來回穿梭




花了7000左右吧,參加了CCTALK中孤獨的閱讀者的網路課程培訓,人文課程、拉丁語和法語課。@易恆



十分好奇上述同學學習效果如何。花了錢認真學了習那算投資,花了錢結果閑置天天摸魚那隻能算是浪費。



學習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謂的投資自己,到底有多少是在真的投資,多少又只是在花點小錢緩解焦慮?





年初權健的事情爆出來後,恰逢羅振宇的演講,就有人說「年輕人看羅振宇,就和老年人吃權健,本質上是一樣的。」


後者花錢買不來健康,前者也消費不回學問。

真正的學問是需要深度學習的。



美國學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在1976年提出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這個概念,與淺層學習(surface learning) 相對應。



淺層學習的認知水平停留在識記(knowledge) 和理解(comprehension)兩個層面,卻不求甚解;



而深層學習的目標包括了應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綜合(synthesis)和評價(evaluation),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買了一堆又雜又貴的書或者課卻不看,還不如系統地去讀個學位/考個證書。



三點原因:

知識是成體系的;過程是被監督的;結果是可預測的。



人還是不能太高估自己的自制力。




差不多70000,花在進修學習上,全職工作的同時上了14門課拿了兩個證書。@不告訴你哈哈哈




花的最值得的錢是在英國讀研究生的學費。

一年下來學費30萬左右,一輩子會有很多個30萬,但是這個年齡不出國讀研究生,我不知道自己明年後年是否還有勇氣這麼做了。@小雨



投資自己沒錯,想學習,任何時候都不晚。但只有紮實的規劃和努力,你的投資才不會打了水漂。





什麼時候


會覺得錢花得最值?




那麼,究竟花錢幹什麼才算最值呢?我們整理了幾個答案。





  • 看世界,感受自己的渺小



原本只是想出去旅行散散心,不料因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接觸到更有趣多元的人。



而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和胸懷,甚至改善了生活的觀念,增強了奮鬥的動力。




2萬,用來給我弟買手機筆記本以及在他進入大學之前帶他和我媽出來玩一玩看看外面的世界。@晴天




4-5萬人民幣,去美國旅行了12天。@易水寒





  • 孝敬父母,關注健康



花錢給自己娛樂的快感是一時的,但帶給家人的開心卻會存留很久很久。多給家人付出點,就像小時候他們對你一樣。




3.5萬買相機,送給媽媽的禮物。她很有天賦,等到了老了才去上老年大學希望她能健康開心。@浮光掠影




北漂第二年,帶著老爸去買了一輛代步車,花了4萬,老爸開新車回家的路上開得很慢,笑得非常開心。@Ling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母和自己身體健康本來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一點點小病小災,就足以讓一個家庭透支。




今年最大的一筆錢是給爸爸買了墓地,7萬。爸爸患肺癌離開了我們,這是我們為爸爸花的最後一筆錢,以後沒有機會盡孝了。@苗苗




給媽媽看病,心臟搭橋,去掉醫保用了10萬塊多。@小小兔



就算你現在還年輕,也該清楚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無論何時,健康的你就是最富有的人。




今年花的最值得的錢是六千五,買了份重疾險。感覺這是人生規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ZuDan__lixiangguo





  • 購買能提升效率、節約時間的工具



至於淘寶購物車裡的那些物件到底哪些值得買,這裡提供一條標準:

越是能提升效率+節約時間的工具,越值得買。



畢竟,什麼也貴不過時間。






家裡換了指紋鎖,智能馬桶蓋一共3000左右吧,

極大的方便了生活品質得到提高。@苜川

有時候一張機票能省去十多個小時在火車上的時間。





11月份一個周末,給媽媽出錢買了來深圳往返的機票,讓她花2小時,飛到有我的城市過了一個很愉快的周末。花錢買了個歡聚,很值得了。@蘑菇



有時候雇一位保姆能節約全家的精力,促進家庭和諧。




最值的開銷就是請保姆了,我能夠安心上班,回家也不用操心繁瑣的家務事,能夠得到喘息的機會。



請了保姆,有人照看孩子,父母不會受累,我們下班回家可以多些時間陪伴孩子,也不會為雞毛蒜皮的瑣事吵架。



花了保姆費,換得陪伴孩子的時間,父母健康,家庭和諧,超級值得。@claire



用發展的眼光來購物,多想想這部分錢花出去會帶來怎樣的長線收益。



從衝動型消費晉陞到建設型購物,而不是一味追求買買買膚淺的快感,錢就會花得越來越值。



每到過年,人總是會給結束的一年列一些清單。而一筆筆花出去的錢就是像是集合了一年心愿的許願瓶,五顏六色,故事滿滿。



新的一年,還是要繼續加油賺錢呀!還有很多的願望要實現,很多的故事沒寫完。



希望來年少些浪費,多些投資,每筆花出去的錢,都會收穫人生寶貴的財富,銀光閃閃。


你覺得去年花的最大的一筆錢值得嗎?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

Anthea。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豆瓣截圖,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她被父親困在深山16年,靠祈禱治病,卻成為劍橋博士,故事登上《紐約時報》,激勵了千萬人!
2019,做個遊戲人生的年輕人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