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某些西方國家不願看到中國崛起,怎麼辦?

某些西方國家不願看到中國崛起,怎麼辦?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徐實】

最近一年多時間裡,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到某些西方國家的不友好:

美國特朗普政府掀起的貿易摩擦尚未休兵,就連臨時的「停戰協議」能否得到履行都是未知數。

澳大利亞政府拒絕華為公司參與本國5G網路建設,許多政客甚至鼓吹「中國間諜威脅論」。

加拿大當局非法拘禁華為公司高管孟晚舟,甚至加方自己都承認,孟晚舟並未違反其國內法。

為了遏制中國,如今各種手段全都使出來了,連道德的遮羞布都不想要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僅在2017-2018短短兩年間,美國單方面撕毀的條約就包括:1987年簽署的《中程導彈條約》;《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中涉及國際法院管轄問題的議定書;2015年簽署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美國並不是什麼守規矩的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附庸國又能好到哪裡去?

某些西方國家目睹中國國泰民安便如坐針氈,他們就是見不得中國好,因為中國崛起意味著世界格局的重大轉變,使得他們對世界經濟和政治的支配力量相對下降。

經濟格局的巨變

為什麼某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感到如芒在背?要搞清楚這點,得先知道這些國家是怎麼富起來的。

二戰結束後,西方列強依靠掠奪殖民地的「舊帝國體系」走向瓦解,但是很快建立起一套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廣大發展中國家雖然獲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但經濟上極其困頓,生產力普遍不發達,需要進口製造業產品,特別是高端製造業產品。發達國家一方面從發展中國家廉價獲取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另一方面利用技術門檻構成的市場壟斷,高價銷售製造業產品。

超額利潤的本質是不等價交換,即製造業產品的售價遠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舉個例子,在中國市場上,2000年前後進口心臟支架價位高達8萬元以上,而2000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6280元【1】。一個心臟支架頂普通百姓幾年的收入了,可是心臟支架的製造成本才多少?0.5 g的金屬材料,就算加工工藝複雜些,價格也不應該在雲端。不過這並非個案——回想2000年前後,滾筒洗衣機、微波爐、乃至手機都算奢侈品,令普通消費者感到囊中羞澀。

國際貿易中不等價交換帶來的超額利潤,養肥了跨國企業,更支撐起了西方國家的社會福利體系,使得他們享受了幾十年「歲月靜好」。每個西方小資的「歲月靜好」,都有一堆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加班狗」在苦苦支撐。也正是因為超額利潤的存在,冷戰結束後的十幾年時間裡,主要西方國家一個勁兒推動全球化——有越多國家被納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便有越多的廉價「加班狗」來支撐「歲月靜好」。

最近幾年,西方國家不怎麼敢提「全球化」了,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使他們再難有「歲月靜好」。中國的經濟增長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如今的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而形成了一個舉世無雙、行業齊全的工業強國。中國不僅順利完成了大多數製造業產品的進口替代,而且正在向高端製造業發起衝擊。

來自「中國製造」強有力的競爭,消滅了西方企業的超額利潤。國產心臟支架剛問世,進口心臟支架的價格立刻被「腰斬」。家用電器已經普遍實現國產化,不僅把松下電器等傳統外國品牌打得滿地找牙,還能大量出口、佔領國際市場。而且,國產化的家用電器價格非常親民,說滾筒洗衣機是奢侈品如同笑話。曾經一時出盡風頭的蘋果公司,在中國手機市場的份額持續下降,2018年第三季度在中國銷量僅居第五位——拿消費品當奢侈品的路線,在中國已經走不通了。與此同時,中國大陸銷量前10的手機品牌中,7個是國產品牌【2】。

從哈佛大學貿易資料庫的中國出口結構圖,可以直觀地看出從2001到2016年,中國出口凈額增長了4.8倍,出口比例更是出現了巨大變化

中國市場不再是西方企業隨意撈錢的地方。以技術為依託的中國企業還在積極「走出去」,爭奪世界市場。華為的通信設備不僅在亞非國家攻城掠地,更進一步打入了歐洲市場,近年來在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歐美跨國公司的營收已經開始受到中國企業的強烈衝擊。例如,在通信設備製造領域,2018年華為已反超愛立信,成為全球市場份額第一;排名第四的中興則把排名第五的三星擠兌到了只有3%的市場份額。

在世界分工體系中,居於產業生態鏈頂端的將不再只有西方發達國家,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將與他們並駕齊驅。中國企業只要開始製造某種產品,就會以強大的產能將這種產品變成「白菜價」,各種家用電器就是最好的例子。此消彼長,西方企業憑藉技術門檻和壟斷地位獲取的超額利潤自然消失。

失去了超額利潤,那麼西方國家現有的福利體系還能維持下去嗎?法國的「黃馬甲」恐怕已經給出了答案。西方企業的利潤率下降,工資水平難以提升,減少了福利體系的稅收基礎,老齡化卻讓福利體系的支出迅速增加,諸多西方國家均陷入債務經濟的泥潭中。正因為如此,某些西方國家看到「中國製造2025」便感到如芒在背。西方國家憑藉國際貿易不等價交換獲取超額利潤的好日子即將到頭,舊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將無法持續下去。這,便是他們難以直視中國的根本原因。

政治話語權的較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使中國保持溫和謹慎,中國的成功崛起照樣會動搖西方國家長期把持的政治話語體系。冷戰結束後,西方國家從政府到學界一直堅持一種論調,即西方政治經濟制度是人類文明的唯一模板,不接受這個模板的國家一定會完蛋。西方國家動輒以這種「政治正確」去指責、裹挾、恫嚇廣大發展中國家。當然,這不過是為了維護西方國家的海外利益罷了。策動科索沃獨立、肢解南聯盟、摻合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等種種劣行,就不一一詳述了。

西方國家尚不敢對強大的中國舞刀弄槍,但是對中國的指責自冷戰結束後從未停止:今天抱怨中國「政府干預經濟」,「不滿足市場經濟的條件」;明天責難中國「拒絕進行政治改革」。總而言之,只要中國政府堅持維護本國利益、不肯屈從於外部勢力,他們便總要用「政治正確」來敲打中國,並複述一萬次「歷史終結論」——不接受西方制度的國家定要完蛋。

造化弄人,中國沒完蛋,「歷史終結論」倒是先完蛋了。目睹諸多西方國家的內憂外患,最先提出「歷史終結論」的弗朗西斯·福山不得不承認,自己原先的觀點存在不完備之處,西方的民主也會出現倒退,也有不完善的地方【3】。

崛起的中國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示範:依託不同於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照樣可以從低收入國家變成高收入國家;照搬西方模式並不是興旺發達的必由之路,廣大發展中國家都可探索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的成功,將使西方國家的政治話語體系不攻自破——「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葵花寶典》,你們還是自己留著用吧!

柬埔寨首相洪森,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緬甸領導人昂山素季,都已不屑於按照西方國家的指揮棒行事;與中國有經貿合作的非洲國家,如南非、馬里、盧安達、坦尚尼亞等國,均對西方國家渲染的「中國威脅論」嗤之以鼻。可以預見的是,冷戰後西方勢力範圍最大化的格局,將盛極而衰。而西方政治話語體系的動搖和瓦解,將使得西方國家難以再憑藉道德制高點展開對外干涉。這樣一來,他們的心裡哪還會痛快?

中國的明智策略

某些西方國家確實不願意看到中國的崛起,但世道如此,中國總要有明智的應對策略。可以簡要總結為以下幾個要點:

1)放棄幻想,不迴避、不畏懼鬥爭。

某些人認為中國只要做出妥協和讓步,就可以將與主要西方國家的關係維持在世紀之交的那種水平,這是一廂情願的痴人說夢——就算中國不想出頭,只要中國做到了改變世界分工體系這一件事情,也會對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產生決定性影響,進而消滅西方國家從國際貿易中獲取的超額利潤,間接導致其社會福利體系走向瓦解。中國在出口結構中,高端製造業產品佔了大頭。中國高端製造業取得的每一步成就,都會帶來國際市場份額的改變,等於從他們現有的飯碗裡面直接夾肉吃。

中國不想主動惹事,不代表別人不會上門找茬。美國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摩擦方興未艾,又將5G通信市場政治化。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陰招只多不少,中國舉國上下需做長期打算。迴避鬥爭或者放棄鬥爭,只會導致更嚴重的利益損失。

中國的產業升級不會就此停步,西方國家也不會瞬間倒掉,這兩方面客觀條件決定了中國將面臨長期的鬥爭。壓根就不存在「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一步換幾十年太平」這樣的事情。

2)掌握尺度,斗而不破。

別人給我們找茬,我們不能不接招;但是要將這種鬥爭控制在一定限度內,不能影響中國發展的大格局。

蘇聯曾片面強調軍備競賽,20世紀80年代時軍費一度超過美國,也超出了國力能夠承擔的限度。在擁有相互摧毀能力的前提下,核大國之間無法爆發全面戰爭——宣戰等於選擇同歸於盡。蘇聯製造比北約多幾倍的坦克大炮純屬浪費,鋼鐵洪流壓根沒機會拿出去用。核大國雖不能從外部推翻,卻能從內部崩潰,蘇聯解體便是例證。

鬥爭要講究方法。首先,不應主動挑起武裝衝突,斗破腦袋無戰略利益可言。其次,不能往「新冷戰」的方向發展,斗歸斗,生意還是要做,應繼續擴大對外經貿,繼續從海外市場賺錢。第三,鬥爭的目的是為中國爭取發展的空間和時間,而時間在我們這一邊——西方國家的經濟增長普遍限於停滯,而中國仍有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即使打成平手,對中國實質上仍然有利。

3)設法分化西方國家。

西方國家並非鐵板一塊,並非在大小事務上死心塌地跟著美國走。對於西方國家,應按照幾種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

A)沉淪國度: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捷克等中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債台高築,內憂成堆,自顧不暇,沒有興趣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這些國家已經出現了製造業空心化,中國發展高端製造業並不會進一步惡化他們的處境。

B)富裕小國:如丹麥、挪威、荷蘭、奧地利等體量小的發達國家。中國並不會對這些國家構成安全威脅,而他們也不可能從與中國的對抗中獲取任何好處。

C)殷實之邦:如德國、韓國,這些國家有較強製造業基礎,經濟體量可觀——因此他們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並非與美國處處保持一致。。

上述幾類國家都值得積極爭取。沉淪國度可能現在就有求於中國,例如,西班牙將中國作為歐盟外第一大貿易夥伴,恐已難捨難分;富裕小國資源稟賦有限,不可能建立高度健全的國民經濟體系,而更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和中國形成互補,例如挪威在華推銷三文魚等海產。因此,對於沉淪國度和富裕小國,只要中國堅持擴大經貿往來,適當給些小恩小惠,倒是不難穩住他們。

特朗普拋棄了前幾任美國政府穩健的外交路線,使得美國與殷實之邦的關係出現了裂痕。這恰恰為中國外交提供了良機。例如,中國在協調朝鮮半島南北對話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掌握了與韓國切身利益相關的大事才能「拿得住」韓國。但是,積極爭取的期望值必須合理:這些西方國家與中國存在著社會制度和價值觀上的差異,而與美國並不存在這種差異。因此,積極爭取的最好結果,就是讓這些國家在中美衝突中保持中立,不致被綁上「反華戰車」。如此一來,中國需要應對的便只有美國及其少數僕從國、附庸國。

4)廣交朋友,合縱連橫。

中國既不搞殖民擴張,也不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廣大發展中國家與中國並不存在根本利益衝突。況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是發展中國家居多。中國應當發揚優良傳統,在發展中國家中廣交朋友,深化合作。在與中國擴大往來的基礎上,發展中國家也會產生自己的利益考量,這樣一來,G7國家就難以把自己的意志強行包裝成「國際社會共識」。

即便某些西方國家不願看到中國崛起,那又如何?中國沒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屹立5000年的文明自當有城府和氣度。當年匈奴也不願意看到漢朝崛起,總想搗點亂,結果怎麼樣呢?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qgndtjgb/200203/t20020331_30014.html

【2】觀察者網:https://m.guancha.cn/internation/2019_01_06_485856.shtml

【3】觀察者網:https://m.guancha.cn/FuLangXiSi-FuShan/2017_02_14_394116.s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為在國家緊急狀態下建牆做準備,特朗普盯上防災款
美國以為在歐洲一呼百應 但就有人不配合:華為比對手好太多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