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因酒量太大被康熙帝賜為進士,時人都稱他為「酒帝」

此人因酒量太大被康熙帝賜為進士,時人都稱他為「酒帝」

影視劇中古人喝酒動不動就是幾大罈子,全部喝下也不醉,這不禁讓人感慨他們的酒量驚人。其實,古人喝的酒和今天所喝的高度酒還是有所不同的。清代時,所有的酒類幾乎都已經出現了,準確地說,如今的名酒大多在那個時候也都存在,只不過那個年代沒有今天的傳播手段,名氣沒現在這麼大。

此人因酒量太大被康熙帝賜為進士,時人都稱他為「酒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從大體上來講,清代人所飲的酒類,雖然也有像山西汾酒烈度相當的「燒酒」,但多數情況下,人們所飲的都是紹興酒一類的低度黃酒。到了清朝末年,從西方引進的啤酒開始出現在中國市場,但大規模的生產還要等到民國時期。

清代的酒類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清政府對於酒類的態度也時有禁令。歷代以來,雖然也鼓勵人民多造酒以增加政府稅收,但有時也會從滿足人民基本糧食需求這一角度出發,對酒採取禁賣措施。清代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所以對酒類的禁令並不嚴格,一般是在歉收年份、遭災地區,實行階段性和區域性的禁酒。

此人因酒量太大被康熙帝賜為進士,時人都稱他為「酒帝」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但總是離不開酒。李白有舉杯邀明月的雅興,蘇軾有把酒問青天的胸懷,歐陽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邁,曹操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蒼涼。因此,酒和中國文化一直融合在一起。清代人雖然不像唐朝人那樣,只有飲酒才能寫出詩歌,但嗜酒如命的文人也不在少數。

《清稗類鈔》記載,清代有四位官員——趙味辛、洪稚存、張船山、吳山尊,他們一同在京城做官,約定每年遇大雪,不用相互邀請招呼,立刻放下手上的事情,到會集南下窪的陶然亭聚會,飲酒賦詩自然是常備節目,規定吃遲到的請客。

還有一個叫王懿榮的人,每年春意盎然和秋高氣爽的時候,就要與潘祖蔭等19人輪流請客,喝酒吟詩,這與李太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豪邁,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人因酒量太大被康熙帝賜為進士,時人都稱他為「酒帝」

不過,清代飲酒名氣最大的還是另一個高人,康熙年間,有個叫顧嗣立的人,被時人稱為「酒帝」。顧嗣立開了一家酒社,只以酒量論英雄,不比文章優劣。要想加入他的酒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據說,顧嗣立家裡有三個酒杯,是仿照三國時期荊州牧劉表稱作「三雅」的大酒杯而製成的。

大的酒杯能容納30斤酒,其餘兩個容量依次遞減。想要加入顧嗣立的酒社,必須要先喝掉這「三大杯」,然後才有資格入座。顧嗣立還在門口寫下規矩,酒客過門,請到裡面喝乾三大杯,然後第二天相見時再一決高下。如果沒有這樣的酒量,就不要浪費時間了。

一般的酒徒,見了這規矩,都會被顧嗣立的威勢震懾屈服,不敢進門。即便是有鼓起勇氣的,喝完那「三大杯」後,基本也就倒下了。顧嗣立因酒而聞名,一時間傳位佳話,就連《清史列傳》也為他立傳,說他性輕財,豪於飲。

此人因酒量太大被康熙帝賜為進士,時人都稱他為「酒帝」

康熙帝得知顧嗣立的大名後,十分欣賞,加上他又頗有才華,於是康熙帝特賜他為進士出身,還點為翰林院庶吉士。有清一代,因酒量被皇帝賞賜而加官進爵的這還是唯一的例子。不過遺憾的是,顧嗣立在54歲那年便去世了,有人說他與飲酒過多不無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名門之後剛烈殉國,死後乾隆屈尊扶棺入城,並親自祭奠英靈
甲午戰敗李鴻章被光緒一擼到底,慈禧:趕緊恢復原職大清還得用他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