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腳背不跳,閻王來鬧」,啥意思?

「腳背不跳,閻王來鬧」,啥意思?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診斷學》

列位看官,今天咱們來和您聊一個話題,圍繞一句俗語,叫做「腳背不跳,閻王來鬧」。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呢?腳背和閻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這句流行於農村地區的養生俗諺,體現了深刻的中醫診斷學道理。

這裡面的腳背不跳,指的是「趺陽脈」診查不到。

很多人都知道,祖國傳統醫學在診脈的時候,醫家往往在病人手腕上一搭。這種診法,是中醫裡面最流行,最重要的診法了。其實,除了這個之外,診「人迎脈」和「趺陽脈」,也是十分重要的。只不過,當代中醫臨床應用較少而已。

所謂人迎脈,其實就是人的頸側動脈。所謂趺陽脈,指的是人的足背動脈。這兩者連同寸口診脈,合成「三部診法」。這種診法,最初見於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裡面。人迎脈和趺陽脈,都是醫家診斷患者脾胃之氣的地方。如果說一個危重病人,寸口位置摸不到脈象了。這個時候還有救治的必要嗎?那就得看人迎脈和趺陽脈這兩個位置了。這兩個位置,如果還可以摸到脈象,就說明胃氣尚存,可以一救,否則,救治的意義就不大了。

所以說,俗語所說的「腳背不跳,閻王來鬧」,其實指的就是醫家摸不到趺陽脈的狀況。這個時候,病勢沉重,怪不得閻王來鬧了。

其實,醫學發展到今天,足背動脈可不僅僅說明「胃氣」的存在與否了。有很多下肢血管病變的人,也有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甚至消失的情況。這說明患者全身的動脈硬化可能比較嚴重了。

那麼,這個趺陽脈,到底怎麼診呢?這裡給您簡單說一下——

醫家用拇指或者示指,順著脈行的方向,平行觸到脈搏為切脈姿勢,用浮、中、沉的輕、中、重按壓程度和脈的的搏動速度和形狀等,以分析脈象。這種診脈方法,為當代中國臨床所認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所頒發的《中醫病案書寫規範》裡面,明確提出了:「必要時切人迎、趺陽脈」。

好了。文說到這裡即將告一段落了。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偷」你元氣的五種人: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男子「陽弱」,竟因雜念太多?心脾一靜陽氣自來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