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流浪地球》不是不能批判,但你不能雙標

《流浪地球》不是不能批判,但你不能雙標

今年春節檔,最火的電影非《流浪地球》所屬。

這部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里程碑之作的影片,在上映第一天,豆瓣評分就高達8.4分,憑藉超強口碑,排片一路逆襲,票房更是節節攀升。截止2019年2月9日零時,累計票房11.77億,超越《瘋狂外星人》,躍居春節檔電影票房第一。

但有意思的是,2天不到的時間,《流浪地球》的豆瓣評分出現明顯下滑,從8.4一路降至8.0,一星二星(差評)的評分數量明顯增加。

翻看這些差評言論,有一些說的很有道理,也指出了《流浪地球》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有些評論就讓人一頭霧水。

比如這樣的:

看完再說?合著你看都沒看就打一星,所以你是為了平衡什麼?

還有這樣的:

抖個機靈感覺自己很棒棒吧?啊呸,就這樣的評論都能有200多人點贊,也是讓人無語。

除此之外,在差評內容中,下面類似言論並不在少數。

在這些人眼裡,看沒看過《流浪地球》不重要,《流浪地球》講了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有吳京,這部片子就必須打一星!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縮寫),是指人在遭到重大創傷後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異常的精神反應,最常見的癥狀便是:創傷性再體驗癥狀、迴避和麻木類癥狀和警覺性增高癥狀。

簡單講就是經常夢到與創傷有關的事情,不自覺地迴避和創傷有關的內容,又或是對與創傷相關的內容保持高度警惕和攻擊狀態。

而這些看到吳京就噁心,看到吳京電影就差評的人,便被網友稱之為「吳京PTSD患者」,至於為什麼,還得從《戰狼2》說起。

2017年,《戰狼2》一舉拿下56.8億元的票房,創造了中國票房的神話。但與此同時,一些人吐槽《戰狼2》愛國主義過濃,販賣愛國情懷,並將吳京稱為「激進民族主義者」、「流氓愛國主義者」。

所以,他們在看見"撤僑"、「戰狼」、「吳京」字眼時,就會難受,想要逃避甚至想要攻擊,而這三種癥狀正是PTSD的典型癥狀,於是人們就把看見吳京就反感的人群稱為「吳京PTSD患者」

在他們的眼裡,只要是吳京演的電影就一定是爛片,肯定又是販賣愛國情懷,宣揚民族主義情緒,但看過《流浪地球》的人都知道,這部電影早已跳出愛國主義題材的範疇,講的是一個國際共贏的主題。

從影片一開始,便是一個全球合作的故事,而在高潮部分,拯救世界的也不只是中國人,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但這些信息,那些「吳京PTSD患者」並不關心。

根據PTSD的三大典型癥狀,除了「吳京PTSD患者」瘋狂刷差評外,也可以將這類刷差評的人稱為「國產電影PTSD患者」,就比如這位:

從這段評論來看,可能這位網友平時是個腳踏實地的人,對於幻想類影片不屑一顧。這也正常,可能人家就不喜歡科幻類開腦洞的電影。但不幸的是,有人找到了他幾年前對《星際穿越》的評價,額,場面非常尷尬。

國內的有邏輯硬傷就是弱智,國外的科幻影片有邏輯硬傷就是導演開腦洞,恐怕在這些「國產電影PTSD患者」的眼中,《流浪地球》最大的缺點就是國產電影,如果換成美國人拍,換成美國人拯救世界,這部片子才能入得了他們的法眼吧。

豆瓣博主反諷國產電影PTSD患者

《流浪地球》到底是怎樣的水平?不妨看看國外網站的評論。

在世界上最流行和最權威的電影評分網站IMDB上,《流浪地球》表現不俗,評分高達8.0

IMDB上8.0是什麼概念,看看同類型的國外科幻電影便能一目了然。

《地心引力》評分7.7分

而《後天》就更慘,只有6.4分

當然,並不是說《流浪地球》評分比它們高就代表著質量一定比它們高,但至少可以說明,《流浪地球》自身還是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肯定。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和國內《流浪地球》評分下滑相反,IMDB上《流浪地球》的評分呈現出上升趨勢,所以說影片質量還是有目共睹。

而除國外網民對《流浪地球》的肯定外,《紐約時報》、《好萊塢報道者》也對其稱讚有加,並直言「中國電影業終於加入太空競賽了」。

不僅如此,曾導演《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終結者》等多部經典影片的奧斯卡獎最佳導演得主卡梅隆,也對《流浪地球》表達了肯定。

可惜,國內的這些「吳京PTSD」患者,「國產電影PTSD」患者並不關心這些,他們希望看到的只是吳京電影,中國電影的撲街。

當然,並不是說不能給電影差評,如果你覺得電影劇本糟糕,演技糟糕,甚至你不喜歡這個題材的電影,都可以給出差評,就影片本身說出你真實的看法,但在沒看過影片就給差評以及雙標的行為,未免有失公允。

既然說到電影評分一事,除影片質量不過關給出差評,又或是「吳京PTSD患者」給出差評的個人行為外,還有一類差評也不容忽視,便是職業水軍。

互聯網時代,一部電影最終能走多遠,除影片本身外,最主要的兩個因素便是宣傳和口碑。

在影片上映前,宣傳力度決定著影片的排片比例。宣傳力度越大,想要看的人自然越多,電影院給的排片比例也就越高。

但在影片上映後,口碑便成了決定因素。去年《紅海行動》憑藉超高的口碑,厚積薄發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今年《流浪地球》亦是如此,從一開始不到12%排片到現在穩住冠軍寶座,正是因為優秀的口碑(今年春節檔評分第一)。

而根據@凡影fanink 針對豆瓣平均得分與單影院票房相關性分析可知,豆瓣評分每增加一分,單個影院周末總票房收入便會提高35萬元,而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3月底,中國內地電影院合計9965家,這背後的經濟價值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在影片上映後,口碑戰便成了主要宣傳手段,刷好評是最常見的手段之一,但與此同時,給同排期的其它影片刷差評也是宣傳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果不會寫評價也沒關係,有人幫你直接寫好,直接複製粘貼即可。

(Ps:發布者強調註冊時間需要滿一年則是因為豆瓣的評分機制並不是一人一票,而是根據不同用戶的權重進行加權,註冊時間越長,發帖數量越多權重就越大,所以要求註冊滿1年,否則投了1星2星的意義也不大。)

我們無意糾結到底是誰在惡意控制評論,只是想告訴大家電影市場終究是商業市場,逃不脫一個「利」字,個中矛盾無非是利益的紛紛擾擾,最終都是為了真金白銀的利益。

可能你會說,你說這麼多,是不是為了讓大家給《流浪地球》刷好評啊?

當然不是,如果你真的覺得你不喜歡《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完全可以打出1星2星,這是你的權利,也是你的自由。

但這份批評不應該包括惡意的詆毀,因為惡意差評傷害的不僅僅是某部電影本身,而是整個中國電影市場。

當優秀電影得不到合理評分,得不到合理票房時,必然會打擊優秀電影的信心,減少投資方對其的資金支持,而一些爛片在水軍的操控下刷出高分,也必定會助長更多爛片的誕生,最終傷害的還是每一個觀影群眾。

所以該批評還是要批評,但不能惡意詆毀,就像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所說:若批評脫離事實,批評的作用則難以生效。

最後,關於評分還想說一點,在《流浪地球的》熱評中,有人呼籲包容,要抱著鼓勵的態度去看,也有人呼籲一視同仁,不要因為是國產片就降低標準。

但我想說,你覺得好就是好,覺得不好就是不好,不用在意別人的說法。畢竟根據大數定律來看,只要樣本量足夠大時,只要每個人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看法就足以推測出此片的大致水平。

我們評論其它電影時,也沒有呼籲高分或呼籲低分的現象存在,所以放到《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來看,無論哪種呼籲,對它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捧得太高很容易造成揠苗助長,而踩得太狠也必定會打擊中國科幻的信心。

所以不妨簡單一點,把選擇權交給每一位看過的觀眾,讓大家憑自己的感受打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碟說 的精彩文章:

把員工頭按進火鍋的老闆到底有多變態| 碟報站

TAG:飛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