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8 部電影同天上映的 2019 春節檔,怎麼看才能「值回票價」?

8 部電影同天上映的 2019 春節檔,怎麼看才能「值回票價」?




圖片:《飛馳人生》

迄今為止,內地影市沒有哪一年的春節檔像 2019 的大年初一這樣,如此「群星薈萃」、「大片扎堆」—— 《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流浪地球》、《廉政風雲》、

《神探蒲松齡》、《熊出沒·原始時代》、《小豬佩奇過大年》八部類型各異、目標群體不同、均具備吸金能力的國產電影在這天同時上映,迅速佔據內地票房市場超過 99% 份額的同時,也助力 2019 大年初一的中國內地單日電影票房創下歷史新高——14.11 億人民幣。


截圖來源:時光網官方微博

影市「場場爆滿」,每位觀眾看電影的時間卻未必足夠充分。面對如此之多的選擇,觀眾也需要加以取捨,使自己付出的票錢和時間都能回報最大化。



這時候如果有一份「春節觀影指南」,幫你篩選出知乎站內關於以上熱門電影的優質內容,你也許就能更加準確地找到那部讓自己覺得「值回票價」的電影。


導演寧浩:劉慈欣原著里荒誕的部分


和我的氣質非常吻合


《瘋狂的外星人》

如何評價寧浩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


知友:寧浩

(5,400+ 贊同,導演,代表作《瘋狂的石頭》、《無人區》、《瘋狂的外星人》)

謝邀。

《瘋狂的外星人》是我的最新一部長片電影,也是「瘋狂系列」的第三部電影。今天說說為什麼拍這麼個故事,也順便分享一些拍攝心得和感悟。

很多年前被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吸引,一直找機會去把這本小說中我感興趣的部分提取出來。劉慈欣老師是一個色彩比較多的創作者,他有很多種的味道,他有天真的部分,也有黑色的部分,也有荒誕的部分,還有那種史詩式的悲情浪漫的部分。那他荒誕的部分和我的氣質非常吻合,我就想辦法把它變成一個寧浩的故事。

這麼看的話,這部電影是先有了這麼一個故事。

其實故事是和人物一起出來的,因為總要有角色去幫你填補這個故事。我的電影里,經常是這樣的組合:一個沒頭腦,一個不高興。

到了這一部電影裡面,是黃渤和沈騰去承擔這部分角色的功能。我在人物身上可能寄託了更多的情緒和表達,因為我一直在寫落伍的人,守著很陳舊的傳統手藝和信念,而且周遭的人對他很不理解。

整個系列我也用這麼一句話來概括:一個沒有錯的人改變了這個世界,而他想要的就是尊重。這個概念和創作意識,把耿浩這個角色的形象就立住了,至於沈騰演的大飛,貌似很聰明實際上是個二貨,兩個角色外化出來,就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對立。

這是我第一次拍科幻片,又有很多外國元素的引入。這其中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給外國人講戲。

因為我講戲是很具象的,直接上來先演一遍。這時候文化的差異就體現出來了,比如我想表達惋惜的感覺,我就拍一下大腿,整個人物的狀態就出來了。但是他們理解不了這個,他們表達惋惜的情緒和我想要的有很大的出入,很難去捕捉。

後來我給他們看各種短視頻,讓他們去看我們這裡的人是如何表達情緒的。尤其是特效公司,聘請了國外的團隊去完成。

電影到最後,我想呈現猴子變成潑婦的狀態,那種歇斯底里的感覺。但是這對於不了解中國文化的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

很多時候,一個鏡頭的表達都要來來回回溝通三四十遍,一開始郵件電話,到後來我直接飛過去現場演給他們看。電影工業就是這樣,你一方面去適應它,一方面去影響它。

還有一個是我想通過這部電影去分享的:狂妄是最終害死人類的品質,階級不該成為劃分人高低貴賤的標尺。耿浩這個人,他是一個落伍的人,可以說是社會底層。但是他堅持人人平等,並且用自己看似陳舊,落伍的方式,把很多跨階級的問題給解決了。

很多觀眾都對電影中外星人的形象很疑惑,說為什麼這樣?對我來說,我的觀感裡面,西方的電影視角下外星人都是靈長類動物,但這些形象在咱們這邊的人看來,不過是個猴兒。

西方人的潛意識裡,認為這個東西很具備研究價值,但在我們看來,他可能拴上一個繩子就能表演。你說這是我們的自信也好,但確實我們對待外星人的態度,更加的實用主義。

把外星人設計成這個形象,其實我是想讓它在戲劇層面上承擔高傲的人的功能,而我想要批判的,就是這種高傲。我們需要一些文化自信,用我們的去方式解決面對的問題。


知友:阿郎

(100+ 贊同,《看電影》主編,電影、影視評論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1.

一直以來,對寧浩電影最大的誤會就是喜劇的預期。

寧浩的電影令人發笑,但很難說是喜劇。尤其是《心花路放》,與其說是一部喜劇,還不如說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

寧浩早期作品《香火》,是一部考里斯馬基式的反思錄,《無人區》更是一則關於動物世界的寓言。就連令他一戰成名的《瘋狂的石頭》,也是荒誕大於喜劇。

喜劇可以很荒誕,但荒誕不能等同於喜劇。

喜劇是一種態度,實現這種態度的前提是,獲得了重新解釋甚至重新定義這個世界的權力。本質上來講,喜劇是成功者的特權,只有真正的超脫者,才有足夠的底氣站在高處嬉笑怒罵。

無論是卓別林還是周星馳,真正的喜劇大師都是孤獨的,他們和這個世界的關係,看似熱熱鬧鬧實則冰冷徹骨。

荒誕是一種與世界相處的方法,它不做出任何稜角鋒利的肯定或否定。

荒誕的底色是悲憫,是切膚的感同身受,它從熱熱鬧鬧的現實里讀解出超現實。荒誕一直是在看似超越了邏輯又確實符合了邏輯的中間點上搖搖欲墜。

2.

所以,和喜劇本質上對這個世界的拒絕不同,寧浩的鏡頭一直沉浸在生活之中,即便是鏡頭裡出現了外星生物,也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世俗煙火里,盤腿大坐、喝酒、擼串。

所以,與絕大數多科幻電影的美學追求不同,《瘋狂的外星人》即便花費重金做為外星人做了特效,但最終目的是看不出是特效製作。創作者知道,沒有比現實更戲劇的衝突,沒有比真實更震撼的力量,沒有比生活更偉大的創作。

在影片後半段,外星人與猴子合體,扛著鐵棍的姿勢,是孫悟空的姿勢,也是街頭混混打群架前的姿勢。

這是《瘋狂的外星人》的世界觀。

鏡頭裡,全是瑣碎的日常生活,耍猴的,賣假酒的,白天點頭哈腰焦頭爛額,晚上喝點小酒就天神附體志得意滿。

但生活不是電影,只有按照一定邏輯重新剪輯了的生活,才是電影。所以外星人才被當成猴訓練金槍鎖喉,才被泡在酒罐子里當成藥酒,才在最後帶著地球上的煙酒糖茶,回到自己的星球。

在寧浩的電影里,外星人首先得是人,然後才是外星人。

3.

寧浩這樣的創作者一定是有趣的。他一方面熱愛這種世俗,興緻盎然地投入到煙火繚繞的世俗世界,一方面又能時時從腥膻油污中抽身,反觀剛才的銷魂蝕骨。

迷人的是那種混不吝和偶爾閃現的間離感。

所以,和寧浩一樣,寧浩電影里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他們一直隨波逐流,但在關鍵時刻抱持原則。他們也許從來就沒有生出過改造世界的野心,但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他們不妥協。

他們知道世界太強大,知道很多時候無能為力,他們只能把自己活成想要的世界的樣子。

所以,黃渤飾演的耿浩不允許沈騰把外星人賣了,即便是 10 萬塊錢也不行,因為「不是那回事兒。」

所以,好容易出了美國領事館,可一直堅持在牆外放《步步高》,等著猴子歡歡出來,「歡歡是我的親人」。

所以,在影片開始他不承認自己是「臭耍猴兒的」,在影片結束「我就是一個臭耍猴兒的,也不能讓你這樣」。

荒誕不是嘲笑,更多是自嘲,是在一種日常性的無可奈何里,仍然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外星人陰沉地坐在桌旁用手指轉鑰匙,美國人在黃渤工作的世界公園用好萊塢電影里常見的特工姿勢持槍,猴子和黃渤給稀稀落落的觀眾表演結婚……所有的文明與野蠻、高級與低劣,都在鑼聲里現了原形。

即便是戴上了外星人的能量環,具備了外星人的能力,但猴子仍然是猴子,聽到鑼聲仍然停下敬禮。

《瘋狂外星人》提出的問題是,文明到底是什麼?是外星人從其他星球帶來的更高等級的文明體系,還是以歐美髮達國家為標準的分不清拓荒還是殖民的強硬普及,還是以猴子為代表的動物世界的基本規則,還是小人物耿浩所堅守的最後的尊嚴。

人和人生而平等才是文明的核心價值。有時候,我們缺的就是一個鑼聲。



「只有一個人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他才是真的過時了。」


《飛馳人生》

看完《飛馳人生》後,你有什麼感受?


知友:藍骨和尚

(100+ 贊同)

《飛馳人生》:敢把人生當片名,韓寒無情訴說著中年男人的笑淚

估計很多女性觀眾不太理解,為什麼一群男人像孩子一樣,完全不理智的花完畢生積蓄,只為在賽場上飛馳一回。

你說這是夢想嗎,當然不是,因為張馳已經連續奪得過五年冠軍,夢想早已實現;那這是為了找刺激,倒也不是,沒見過這麼落魄的找刺激,還得給大哥賣唱賣跳;那到底是什麼讓張馳放不下這個執念,寧願債台高築,寧願幾無勝算,寧願暫時的屈尊,是一個中年男人這一生必須要過去的坎,不是他想,是他必須過去。

正如影片開場敘述的,在遇到兒子張飛之前,張馳是何等的威風,何等的所向披靡,何等的狂妄,而這一切兒子都沒有見證,所以只能從張馳的眉飛色舞中得知一二。

在成為父親之前,一個男人只要成就自己就可以睥睨世界,甚至贏一場就可以吹噓一生。可當有了兒子,就再也不是活給自己看了。繼續做炒飯可能依然可以勉強維持現有的生計,可當兒子被欺負,開始意識到自己家庭的窘境,一個父親應該怎麼面對兒子就成了中年男人最大的人生難題。

父子之間無需過多解釋,用心的溝通一輩子也不會有幾次,真正鞏固父子感情的是一起犯的錯誤,一起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滅了林臻東」就是張馳與兒子的契約,面對條件比自己好一萬倍的對手,張馳只剩下自信,也正如他所言「只有一個人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他才是真的過時了。」也正是靠著這點沒跟多少人提起也沒多少人在意的信心,張馳還是考到了駕照,還是拉來了贊助,有了能上賽場的賽車。

一點點見證父親復出的張飛,想必在未來的人生中也會遇到無數這樣的坎兒,父親種下的這顆信心的種子可以幫他熬過。

做好父親只是一個中年男人的入學考試,掛不掛科還得看周圍的男人靠不靠譜。

孫宇強等了張馳五年,就等他一個說要復出的電話。在兩人決定復出的時候,孫宇強也失去了愛情。女友一句冷靜到徹骨的「去吧,注意安全」算是跟他的最終告別,選擇賽車就得失去愛情成了這群男人的魔咒。

記星的台詞少到可憐,可這個男人背後的故事卻比誰都動人。被從前線調到後勤可以說是對一個技術咖最強的打擊了,可他選擇默默吞下,他覺得「不光彩」。

就連葉經理在萬般為難下還是選擇拉張馳一把,致使被開除也並沒有覺得遺憾,明明失業了還是面兒說有時間去度假了。最後馳騁在巴音布魯克的只有張馳一人,這是一份獨屬於英雄的孤獨。

巴音布魯克是賽車手的魔鬼賽道,何嘗不是所有中年男人的人生寫照呢。

每一個彎都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每一次錯誤都可能導致提前結束比賽,在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全速前進,一場孤獨到窒息的絕命旅程。張馳稱之為「這不是駕駛的技術,這是駕駛的藝術」。

自此我們才懂得,原來「飛馳人生」要的是一種奉獻的激情,是一種對熱愛的事情全力以赴的快感,是無論多麼低谷都要保持的一份自信,這是獨屬於男人的情懷,一種直男到幼稚的毅然決然。

張馳駕車在終點的最後一躍,應該是近年來最詩意最唯美的一刻了,無需說勝利感言,只需閃回著那些中年男人的身影,似乎將所有過往的不快都甩在身後,雖然前方是萬丈深淵,但騰空的那一瞬,在夕陽的映照下,足以光芒萬丈。



   一邊覺得星爺「江郎才盡」,


一邊又對他的電影充滿期待


《新喜劇之王》

如何評價電影《新喜劇之王》?


知友:血公子

(500+ 贊同)

「周星馳又拍新戲了,你知道嗎?」

「啊?」

「新戲已經殺青了,明年大年初一上映,你知道嗎?」

「啊?」

不用說是周星馳的鐵杆粉絲,只要是聽到這則消息的影迷都會為之一驚。為什麼電影殺青卻一點消息都沒

有?現在隨便一個導演的電影從開拍就開始放各種新聞,目的就是為了前期造勢,爭取票房大賣。

然而周

星馳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什麼都不說,不知道以前那個喜劇之王何以變得如今這般的神秘。

豆瓣電影的條目上,關於周星馳這部即將上映的新片《新喜劇之王》只有六張劇照,對比一下同一天上映

的《瘋狂外星人》和《流浪星球》,宣傳資料已經不是少得可憐可以形容的了。

三張工作照,兩張粉絲製作海報,一張假照,難道周星馳真的差錢到沒有資本做影片的前期宣傳嗎?要知

道,1999 年的《喜劇之王》對於周星馳本人具有極其特殊的意義,那是他第一部轉型做導演的電影。

20 年

過去了,如今翻拍自己的經典,卻毫無宣傳,究竟周星馳還是不是我們熟知的那個喜劇之王呢?還是說他

已經甘願在自己的電影世界中做一個神秘之王呢?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談的是周星馳本人。最近幾年周星馳除了在接拍新戲的時候還會偶有露面外,基

本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甚至在小報消息上都很難再找到他的蹤跡。

去年年初有媒體報道周星馳以 13 億

的價格賣出了自己的電影公司,一度被認為是周星馳打算息影的預兆,不過他本人也並沒有回應這些消息。

隨後等來的就是在今年年末周星馳新片殺青的消息了。再看看片場周星馳蒼老的照片,真是讓人感嘆歲月

催人老,星爺也會如此滄桑。

沒有故事梗概、沒有劇照、沒有預告片,只能從過往的經驗去思考,這部《新喜劇之王》也許會承接《喜劇之王》中的「戲中戲」手法,繼續打造一個小人物勵志成為一個優秀演員,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故事。

既然不是續集,主打的也是「新」這個概念,所以故事、演員應該都是新的,但是也不排除周星馳、張柏芝或者莫文蔚會以客串的身份加入前作的一些劇情,畢竟這在上世紀的港片中,是並不少見的套路。 

回顧 1999 年的《喜劇之王》,這是周星馳第一次以演員兼導演的身份參與電影當中,也是自己第一次嘗試導演的工作。

可以說《喜劇之王》是成功的,當年在香港上映時,收穫了 2984 萬港幣,成為了 1999 年的香港票房冠軍。要知道那年的香港電影市場還有杜琪峰的《暗戰》、《槍火》;馬楚成的《星願》;王晶的《千王之王 2000》這些「狠角色」。

彼時的香港電影已經進入了衰敗期,80-90 年代十年間的各路小成本類型片已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到了看無可看的地步。再加上世紀末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大敗市場經濟。

香港作為當時發展速度最快的亞洲金融中心收到的波及也是最大的,電影市場急需優質的「思考電影」來反思資本市場的膨脹。於是留下來的導演,大多就成了日後香港導演界中的翹楚,比如杜琪峰、許鞍華、劉偉強以及轉型導演的周星馳。



1999 年香港金融風暴

如今再看這些電影,《喜劇之王》依然可以被影迷當做 1999 年最經典的電影,一來是大陸影迷歷來對於周

星馳電影的鐘情度相當高,二來這部電影也確實與周星馳早年的影片風格有了很大的不同。

大段的無厘頭搞笑場面已然不見蹤影,甚至連周星馳標誌性的誇張面部表情也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根植於故事

與幻想力的周星馳。

《喜劇之王》中的尹天仇是一個正直的社區職員,平時沒有別的愛好,就是喜歡演戲,做夢都想當主角。

周星馳在這個角色上並沒有注入以往或搞怪或不羈的做派,而是讓這個角色平凡了很多。這也意外的收穫

了很多女觀眾的喜歡,女性對於這種小人物勵志的男性角色從來不會討厭,哪怕影片結尾尹天仇並未獲得

成功,但仍然獲得了女性的愛戴,因為他的正派和堅持,已經贏得了人心。張柏芝扮演的柳飄飄便是其中

的那個。

他們同樣出身底層,卻並沒有被外面奢靡的世界蠱惑,堅持了初心,也選擇了平凡,「做回自己」應該說

是這部影片最終想要表達的思想。

在導演的位子上,周星馳得到了更多的控制權,他可以在除了表演層面上,為影片製造更多的可能性。這

其中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周星馳拋棄了電影中的無厘頭橋段,讓電影在喜劇的基礎上更加註重情節和人物內

心的刻畫,而不是流於表面的膚淺的搞笑或是整蠱。

而以前擅長用自嘲或者誇張的扮相來反映小人物的無

奈與辛酸的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中也不見了蹤影,即使偶有誇張的動作,卻再也沒有了讓人捧腹大笑

的那股魔力。


《唐伯虎點秋香》,1993


《喜劇之王》,1999

也正是從《喜劇之王》開始,周星馳徹底改變了自己的風格,與曾經的那個「無厘頭」周星馳徹底說了再

見。從 2001 年的《少林足球》開始到 2016 年的《美人魚》,周星馳再也沒有觸碰過喜劇片。或者可以說,

在周星馳的導演生涯中,他從來沒有拍攝過正宗的港式喜劇片。

周星馳從來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個百變星君,他真實的內心世界大部分都映射在他導演時期的作品之中。

2004 年的《功夫》是周星馳導演生涯中最為出色的一部影片。影片中呈現出了 40 年代大上海的風貌,帶著

一絲西洋又有几絲中國傳統古典美。在周星馳打造的「豬籠城寨」里,形成了一種後現代美學。恃強凌弱在這裡不復存在,「真善美」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小人物演繹出具有武俠精神的浪漫主義戲碼。

在《功夫》中,周星馳構建了一個理想鄉,在這裡人們是不需要通過「壓迫」來獲取幸福的,美好雖如「啞女」一樣稍縱即逝,但也具有傳世的意義。


《功夫》,2004

可以說《功夫》中的星爺不用說整蠱了,連笑意也完全沒有了,滄桑的裝扮宛如一個中年大叔。雖然他的

喜劇不在了,但是帶給影迷的那份小人物的感動仍然還在,可以說小人物勵志發奮圖強是周星馳電影中亘

古不變的永恆主題。

但《功夫》之後,周星馳的導演之路開始變得異常艱難。

一方面華語電影市場越來越大,周星馳也面臨著

拍攝大成本製作的商業片的煩惱。可是草根出身的他,並沒有駕馭大製作的能力,「格局」有限的周星馳

很難滿足製片商的要求。

另一方面,周星馳本人的創作能力也在持續走低,好像《功夫》已經窮盡他的想像,沒有什麼題材是他還能想得出且拍得出了。

事實證明,《長江七號》、《西遊降魔篇》、《美人魚》三部影片的水準並沒有達到周星馳之前導演的水

平,儘管周星馳仍舊具備挖掘張雨綺、林允這種新人的能力,但是創作能力的下降是明顯的。影迷還會帶

著他的喜劇光環前去捧場,說明周星馳在中國的喜劇大師地位著實穩固,但如何解決創作危機給他帶來的

困擾,作為導演的周星馳,前方仍是任重道遠的任務。


《長江七號》,張雨綺


《美人魚》,林允

這十年,也是華語電影成長最快的十年,人們不再滿足於特效電影、合家歡喜劇電影,而是把眼光放到了

很多優秀文藝片以及高質量的商業片上。這導致了傳統喜劇片市場縮水嚴重,沒有好的劇本,只能依靠頂

級 IP 演員來提升票房。

可一來二去,市場份額依然一跌再跌,靠明星提升電影關注度的時光已然一去不復

返,如今當道的是口碑好、故事新的國產新型電影。周氏喜劇,已成歷史。

就在人們紛紛淡忘了這位滿頭白髮的「老人」的時候,他卻攜新戲再度歸來。80 後 90 後也許還會因為情懷

心甘情願為他埋單,哪怕他的電影事業在近幾年經歷了一些低潮,但人們對於他總是滿懷期待的。

當年他扮演的那隻猴子,偷走了多少痴男怨女的眼淚,今天人們還會期待周星馳,就是期待能找回自己當年的屌絲青春記憶。


導演麥兆輝:用電影人的想像力


拍出空白的地方


《廉政風雲》

如何評價電影《廉政風雲》?


知友:麥兆輝

(2,500+ 贊同,導演,代表作《廉政風雲》、《竊聽風雲》、《無間道》)

我有一個哥哥,學會計的。大概我 12 歲的時候,他讀書還不錯,中學的時候就到英國留學,然後大學就是學會計,大學畢業進了一家很有名的公司工作,大概兩年以後他就離開了,去當警察。

小的時候我不會問他為什麼,大了以後 30 多歲,我當了導演,有一次我想起這個問題,就問他。

我哥哥講了一番話,我蠻感動也蠻激動的。我問他為什麼那個時候你不當會計師?他就說他在大學學規則的時候,他覺得很有興趣,因為他是在學用那些數字去解決問題,解決很多很複雜的問題,他很有興趣。

當他去當會計師的時候,他就覺得是完全不同的開始。工作的時候,他是用他學的方法,去把一些數字隱藏,他就開始覺得不舒服。他這倒是沒有犯法的,但是感覺自己是在騙人,所以他就離開了。

我很感動還很激動的原因是,我覺得他講這個問題,就是真正現在全世界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有一條界線的,黑跟白有一條界線,黑是犯法的,白就是沒犯法,這中間是沒有一個所謂灰色的地帶,這些事都是法律定的。

那為什麼有一條灰色地帶?

這個邊界下邊有一些東西,就是我們的道德標準,我們不會這樣做。這個道德標準,控制這個灰色地帶。

但是問題就是,現在有人把這個灰色地帶打開了,把這個道德標準往下落,把它變成一個完成壞事的地方。這個灰色地帶不犯法的,但是騙人。

所以我聽完我哥的話以後,我覺得很激動。以前我不會這樣做的,我不會這樣對待其他人。可是現在這樣是沒問題了嗎?只要我自己有好處就可以嗎?我把這些思考都寫到了這個會計師的角色里,就是張家輝演的這個角色。

為了拍這個故事,最開始我做了很多調研,但是很多都找不到。因為跟走私香煙有關係,也跟香港的安全有關係,有些問題你永遠不會知道它的真相是什麼樣的。

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電影人,如果我有很多空白的地方,我是不是可以用我的想像力把它拍出來,我覺得這樣也不失為是一個很好的故事。

最後能夠有機會把這個戲寫出來,主要就是廉政公署。對於我來講,廉政公署是完全空白的,對大部分的香港人也是一樣。因為它基本上是很神秘的一個組織。

廉政公署只有一千多人,我身邊沒有任何人認識廉政公署的人。因為他們的工作合約裡面有一個嚴重的保密條款。你不可以把任何在廉政公署裡面的事情講給其他人聽。

所以很多在廉政公署裡面工作的人,就不告訴其他人自己在那裡工作,說他在一家公司當文員,什麼公司呢,很悶的公司。所以在廉政公署工作的人很保密的,不輕易把自己的秘密講出來,沒有朋友也可以的。他自己工作的能力很高,很聰明,很專業,但是沒有朋友,所以整個基礎就開始往內跑,內部通婚率很高,所以才會有劉青雲和林嘉欣他們這對夫妻。

但是問題就是,一個這樣的機構,他找來工作的人呢,通常都很像。性格相同的人在一起也是有問題的。大家都這樣聰明,大家保密的能力都那麼高,所以吵架時候就會很好玩。

吵架的時候老公說我出去,老婆問你去哪裡,老公說我在查一個案件不可以告訴你,其實是到樓下的夜總會喝酒。所以很奇怪,廉政公署內部的離婚率也很高,就開始有這個故事。

故事的轉變有了,我就是沒有裡面的人,到底裡面的人是怎樣的,我再開始想。

劉青雲的角色,我最開始寫的時候,就是想劉青雲跟他的太太林嘉欣兩個人的感情有問題。感情有問題,寫的時候你就要找感情的問題在什麼地方,其實是很困難的。

在找的時候,需要你很了解那個角色的性格是什麼樣的,他們遇到的困難是怎麼樣?為什麼兩個人的感情有問題?蠻困難的,要找一些東西。但是很容易的方法,就是把劉青雲寫的有出軌。我希望可以往難的地方走,真的把整個人物的性格,他們的困境找出來。

《無間道》本來是沒有三部曲的,當時第一部出來那麼受歡迎,老闆就說再來再來,永遠都是這樣。其實《無間道》拍完第三部以後,他還叫我們拍第四第五的,但是我們不可以這樣。

《無間道》是這樣,《竊聽風雲》也是這樣。但是《竊聽風雲》有點特別,因為第一部裡面的角色都死了。

拍《竊聽風雲》的時候是於冬老闆,他說來再來原班的人馬。我跟庄文強就很難使這個故事延續。總不能一個飛機美國回來,吳彥祖有一個表哥跟他長得一模一樣,然後原班人馬,我們不可以這樣,所以想法就開始變了。我們就想,幾部片里都用竊聽元素,然後我們更像一個舞台劇的劇團一樣,同一班人,但是每集演不同的角色。

其實真正的三部曲只有這次,《廉政風雲》一開始就這樣想的。為什麼這次不這樣?因為其實故事開始寫的時候,我已經知道要講廉政公署的題材。

然後因為之前有《竊聽風雲》,所以很方便,就把《廉政風雲》寫到劇本的開頭。好,然後說試試,寫完以後我發現有一個名字很適合這個戲,就是現在這個《煙幕》。

因為裡面是講走私香煙的,也講很多人跟人之間不同的煙幕,你永遠都不知道他真相是怎樣?我覺得這個名字很好,也很有型,其他演員啊還有工作人員也都很喜歡這個名字。但是就是講不服一個人,就是楊先生。

一開始這個名字他也很喜歡,他說很容易跟人家講這個是怎麼樣的一個戲,也跟《竊聽風雲》有聯繫。所以我就開始想一個辦法,怎麼樣可以保留這個《煙幕》的名字。

我就跟他講不如這樣,《廉政風雲》其實是一個大的題目,好像一個傳統的三幕劇一樣,現在是第一幕,《煙幕》。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進行廉政公署的調研時,我有其他的案件也很喜歡。所以明年就有第二幕《黑幕》,然後還有《內幕》,就是一個三幕劇。





導演郭帆:《流浪地球》不完美,


但對我個人而言沒有遺憾



《流浪地球》

如何評價劉慈欣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流浪地球》?


知友:郭帆

(25,000+ 贊同,導演,代表作《流浪地球》、《同桌的你》、《李獻計歷險記》)

首先感謝大年初一帶著家人們來看電影的各位朋友,也感謝你們的中肯評價!

從 2015 年正式開始著手這部電影創作至今已經四年了,當影片在剪輯線上一格一格以細碎的鏡頭所呈現的時候,它特別像 DNA,那時候我覺得電影是有生命的。這部電影是很多人的孩子,我們用四年的時間培育出了他,現在他終於走到了大家的面前,像第一次入學,接受你們的考驗。

在中國做科幻電影並不容易,這種不容易不單單是技術層面上的。我們電影行業的工業化還遠遠不夠,拍攝完成一部大製作的影片非常艱辛,從每個部門的組建開始都會遇到重重困難。

工業化就是把雜亂的東西標準化,從而對內容進行量化和拆分,之後才有分工。我們在劇本創作的階段就開始了工業化的嘗試,用編劇軟體協同工作,並且嚴格按照悉德·菲爾德的編劇理論,完成了三幕七個情節點的設置。

首映剛剛結束的時候,我收到了很多朋友發來的祝賀和讚揚,但我知道,這裡面其實有很多包容的成分在,因為行業內的朋友會清楚具體有多困難,他們的評價是有同情分在裡面。

所以我一直期待影片正式公映,能夠聽到更多來自市場和廣大觀眾的評價,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只要是有意義的評價,我們都會廣泛地收集,作為經驗和總結,幫助我們下一部作品更好的進步,所以非常期待大家的聲音。

映前也有一些媒體的朋友來問我對於這部電影自己的打分,其實是這樣,對於大家現在所看到的《流浪地球》,儘管它可能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對我個人而言已經是沒有遺憾了。

在這四年的製作過程中,我們整個電影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已經竭盡全力,它或許有不好,但這就是我們目前的能力所能做到最大的程度了。再來一次,結果也會是這樣。竭盡全力,無愧於心,不留遺憾,就是我對這部作品的打分。

之所以選擇拍攝科幻片,正是因為我在小時候就被種下了一顆嚮往科幻的種子。現在我也希望我們自己的科幻電影能夠為青少年種下一顆熱愛科學、憧憬未來的種子!就像電影里,劉培強對劉啟說的那句話,「三、二、一……抬頭!」讓我們一起仰望星空,相信未來。

最後,在這裡祝福知乎的朋友們新春快樂,感謝走進影院的親人們!


知友:張亦馳

(3,300+ 贊同,演員,代表作《悲傷逆流成河》、《流浪地球》)

大家好,我是張亦馳。流浪至今,我真的只能說有幸參與。

幸,本義指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災難,如倖存、僥倖。說玄了叫命運,說理性了可能是概率吧。在拍攝的過程中和郭帆導演討論,他也提出過這樣的觀點。小到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大到宇宙的斗轉星移,都是一個概率事件。

概率事件也是科學本質之一。比如蘋果砸頭,蒸汽頂壺。科學就在那,它不是被創造出來的,而是安靜地等待著一個意外的出現,揭開面紗。片中導演給李一一的角色定位也是「意外」。空難不死男,骰子轉不停……有時候面對如此宏大的不確定性,會忽然變得悲觀。恆紀元亂紀元無規則交替,我們只是幸免於難。

「那個時候大家不關心太陽」,但忽然間,太陽成了所有人唯一的「熱搜」。似乎感覺自己的命運掌握在一個巨怪的手中。一如一窩螞蟻,大家分工有序地生活著。忽然一個穿開襠褲的小童,一泡熱尿全情灌注進去。一個文明就瞬間崩塌了……而這個文明起根兒上就不會料想到這種糟心事會發生。概率真的很可怕。

但小小生命在面對不可抗力(不可理喻之事)時所呈現出來的主觀能動性卻也是洶湧澎湃的。「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也是這部電影,在浩瀚宇宙中點亮的一點溫熱之光。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關於春節檔電影的那些事兒

飛 2500 年,換 1 個太陽,這是只有中國人才能寫出的故事


36 年來首登春晚,葛優一出現就是「全場最佳」


過年了,關於喝酒的 8 個傳言,一次性說清楚


牛排點全熟的就會被嘲笑?最早大家可都是吃全熟的


知乎好問題:你有哪些小時候不明白、長大了才懂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學點知識 | 為什麼浣熊喜歡洗東西?
本周知乎熱榜 | 拼多多出現 100 元無門檻優惠券漏洞,大批羊毛黨趁虛而入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