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019 《山弈候約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遼 佚名 絹本設色 縱106.5厘米 橫54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畫於1974年在遼寧省法庫縣葉茂台七號遼墓出土。畫面繪有峰巒峭拔,杉松茂密,廳堂深鎖。嶺坪上兩人對弈。山門外曲廊相通。一長者策杖前行,尾隨二童,一負葫蘆,一負琴囊,為赴約入山而來,巧妙地組成一幅耐人尋味的隱者生活畫面。遼代捲軸繪畫作品傳世不多,《山弈候約圖》雖無作者名款及印記,卻是遼代早期墓葬出土,製作年代是確實可靠的。此畫為研究中原和契丹繪畫藝術的相互影響,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020 《層岩叢樹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巨然 絹本墨筆 縱144.1厘米 橫55.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巨然是僧人,鍾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詳細生平已很難考證,主要活動在五代末至北宋初。他是鍾陵開元寺的僧人,後因善畫山水而出名,成為南唐後主李煜的座上客。他在繪畫史上與荊浩、關仝、董源並稱為四大家,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此畫山巒起於畫幅的左下角,取側入之勢。山峰層巒疊嶂,山勢奇峭險峻,林中小徑,曲折環繞,虛實相生,意趣深遠。另外,畫中勾皴兼具,筆墨秀潤,深得山水之真趣。本幅無作者款印,不過有明代董其昌的題識,稱此為「僧巨然真跡神品」。

021 《秋山問道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巨然 絹本墨筆 縱165.2厘米 橫77.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圖無款,以立幅構圖畫重重疊起的山巒,下部清澈的溪水,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山坳處茅舍數間,屋中有二人對坐,境界清幽,前人謂巨然之山水,善為煙嵐氣象,「於峰巒嶺竇之外,至林麓之間,猶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類,相與映發,而幽溪細路、屈曲縈帶、竹籬茅舍、斷橋危棧,真若山間景趣也」。

022 《溪山蘭若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巨然 絹本墨筆 縱185.4厘米 橫57.6厘米 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藏

此圖高聳雲表的山巒雄居於畫幅上部,山頭布有礬頭狀的卵石,猶是巨然本色,下部岡阜林木蔥鬱,掩隱樓閣屋宇,前部有坡岸溪水,展示一片寧靜清謐的意境。畫幅右上有「巨五」編號,當是六幅通景屏風中的第五幅,僅為大幅山水的一部分。畫上鈐有宋「尚書省印」、清「安儀周家珍藏」及「乾隆御覽之寶」。

023 《蕭翼賺蘭亭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巨然 絹本墨筆 縱144.1厘米 橫59.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無款,《石渠寶笈初編》定為宋人畫,畫上端山巒起伏而多變化,山麓林木間露出宅院屋宇,前臨溪水板橋,山巒坡岸以短筆披麻皴畫成,圖中皴擦點染諸法兼備,筆墨細膩富有層次。明代張丑敘及此畫:「丙子陽月望前二月,作同朝延世兄訪吳能遠氏,話間承示宋裱居然絹本《蕭翼賺蘭亭圖》立軸,上有『宣文閣印』、『紹興』小璽,紀察司引,其畫山水林木,滿幅皆用山水墨兼行法,止人物屋宇稍微設色,筆法奇古,漸開元人門戶,故是甲觀。」

024 《山居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巨然 絹本墨筆 縱67.5厘米 橫40.5厘米 日本阪齋藤氏董藏

此圖無款,亦未見歷代著錄,畫法蒼勁,筆墨厚重,層巒疊翠,葉茂林森,奇峰崛起,煙林清曠,咫尺千里。畫群山叢林溪流橋杓竹籬茅舍的山居景色,筆墨松秀粗放,繪畫技法以乾擦為主,略施烘染,氣韻瀟洒,運筆自然,有山似夢霧,石如雲動之感。右上鈐有「天曆之寶」大印,右下有明紀察司半印,可知曾為元、明內府收藏。

025 《雪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巨然 絹本墨筆 縱103.6厘米 橫52.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無款,宋明時曾為宮廷收藏,畫上鈐有「緝熙殿寶」大印、明紀察司半印及乾隆諸收藏印。詩堂上董其昌題:「巨然雪圖,董其昌鑒定。」明末為王時敏,後歸崑山徐氏所有,清代收入內府。表現奇峰積雪高出雲表,其下坡陀岡阜松杉蕭疏,山腳寒車馬行旅,峰巒從上至下,全以焦墨直皴,樹欹屈多之勢,坡石微用捲雲法,已是李郭畫派風貌,故此圖繪製時代已在巨然之後。

026 《雪霽江行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郭忠恕 絹本設色 縱74.1厘米 橫69.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郭忠恕(?—977),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五代宋初文字學家及畫家。少年時即顯示出非凡的才華,舉童子科及第。後周是召為宗正丞兼國子監主薄,又因縱酒肆言時政而流配登州,死於途中。郭忠恕擅長界畫,造型準確,嚴謹精密,被推為「當時第一」。

此圖無款印,畫雪江上大船兩隻,船之結構及船夫勞作之狀被刻畫得精妙入微。此圖已經裁割,畫面已不完整,畫上有宋徽宗題「雪霽江行圖郭忠恕真筆」十字。

027 《明皇避暑宮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郭忠恕 絹本墨筆 縱161.5 橫105.6厘米 日本大阪國立美術館藏

此圖無款識,傳為郭忠恕所繪,畫幅題籤:「郭忠恕越王宮殿圖,穰梨館藏。」畫中宮室建築宏偉壯麗,結構複雜,細密精工,造型準確,避暑宮背山面水,景色宜人。圖中山石呈捲雲狀,已是北宋中期郭熙畫派的風致,故此圖繪製時間應晚於郭忠恕,當在宋元之際。畫幅右下鈐「過雲樓收藏印」著錄於《穰梨館過眼錄》。

028 《讀碑窠石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李成 絹本水墨 縱126.3厘米 橫104.9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李成(919—967)是由五代入宋的畫家,本來是唐朝的宗室,在唐末避亂移居山東營丘,世家出身使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因不曾入仕,便寄情于山水。他的山水畫師法荊浩,也學過關仝,但青出於藍。

宋初有所謂「三家山水」,這三家是山東營丘人李成、陝西長安人關仝和陝西華原人范寬。

從畫面碑側有款題:「王曉人物,李成樹石。」可以看出,《讀碑窠石圖》是李成與人物畫家王曉的合作,畫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寫了幾株歷盡滄桑的老樹和一座古碑。

此圖置境幽凄,氣象蕭瑟,古樹枝椏奇勁參差,背景空無一物,杳冥深遠,寓無限悲涼於其中。另外,此畫畫樹石時先勾後染,清淡明潤,饒有韻致。從這件作品中不難看出,李成藝術的「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無不與他企圖展示其敏感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緊密相關。

029 《茂林遠岫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李成 絹本水墨 縱45.4厘米 橫141.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茂林遠岫圖》近景輕舟泊渡、行人車馬往來其間;遠景宮殿密布,塔影隱現,知去城郭未遠。飛泉水口,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李成的藝術對後世的山水畫畫家影響很大,把李成畫派推向一個新階段的畫家是宋神宗時期畫院的名家郭熙。此畫歷經南宋賈似道、元代鮮於樞、明項元汴等名流收藏,後入清宮內府,上有百多方收藏印跡。

030 《晴巒蕭寺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代 李成 絹本淡設色 縱111.4厘米 橫56厘米 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館藏

本幅以直幅形式畫冬日山谷景色,畫中群峰兀立,瀑布飛瀉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樓閣,山麓水濱築以水榭、茅舍、板橋、間有行旅人物活動。山石雄偉而秀美,皴染用筆多有變化,兼具關仝之雄渾與李成之清潤。畫家以尖利筆致畫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靜謐,雖非平遠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畫風特色。估計此圖當完成於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傳派的作品。宋《宣和畫譜》中著錄有《雪霽江行圖》不知是否即此圖。

031 《喬松平遠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李成 絹本墨筆 縱205.5厘米 橫126.1厘米 日本澄懷堂文庫藏

本圖表現冬日寒冽窠石坡陀上挺然生長著的長松老樹,背後映襯平川遠山,坡石壯如雲頭,送針細利,筆墨清潤,樹根部隱然可見李成款識,識者以為系後世添寫,但本圖鮮明地顯示李成畫風本色,處於宋元李郭畫派中之高手當無疑議。畫上鈐有「怡親王寶」、「明善堂覽書畫印記」、「淮陰鮑氏所藏」等印。

032 《寒林平野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李成 絹本墨畫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成「師荊浩未見一筆相似,師關仝則葉樹相似。」而且由於他獨特的創造才能,他在宋代「三家山水」中影響最大。李成對山水畫的突出貢獻,在於他擅長表現山川地勢與季節氣候的豐富變化,並有所寄託感喟。他創造的「寒林平遠」的形象已從荊關一派宏偉壯麗的面貌中脫穎而出。

本幅繪長松兩株,雜以枯枝寒樹,松樹枝作蟹狀,右上角有宋徽宗題「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書」半璽,畫上端有乾隆題詩及收藏印鑒。

033 《小寒林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李成 絹本墨本 縱40厘米 橫72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近景畫坡陀上生有松樹數株,松干挺直,枝杈虯曲多姿,林木籠罩於煙靄霧氣之中,其後為平遠景色。前隔水有行書「李成小寒林圖」題識,接縫處鈐有宋高宗乾卦印,畫心處有明紀察司半印,前後有梁蕉林收藏印多方。《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034 《群峰雪霽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李成 絹本淡設色 縱77.3厘米 橫31.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無款,表現山高雪密瀑布寒泉,岡阜一亭翼然,左方飄綾上有高士奇題詩,中有「毫端師造化,畫史重營丘」句。畫上鈐有乾隆、嘉慶、宣統等印。

035 《寒林騎驢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李成 絹本淡設色 縱162厘米 橫100.4厘米 美國紐約大都市博物館藏

此為張大千氏大風堂舊藏,在大立軸上畫文人騎驢行於郊野,前後有童僕相隨。畫上古松有凌雲之勢,間有枯樹寒溪,頗有意趣。詩堂處張大千題以「大風堂供養天下第一李成畫」。畫幅下端又綴有長題,其中云:「米元章《畫史》雲寶月大師李成四幅,路上一才子騎馬,一童隨,清秀如摩詰畫《孟浩然騎驢圖》,此雲騎馬,一時誤書耳。」又雲「松枝勁挺,松葉郁然有陰,荊棘小木無冗筆,不作龍蛇貴神之狀,即此圖也。」

036 《溪山行旅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范寬 絹本墨筆 縱206.3厘米 橫103.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范寬,又名中正,字仲立,陝西華原(今陝西耀縣)人,生卒年不詳。據畫史記載,他生於五代末,在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1年)還健在。

此畫畫巨峰巍然聳立,山澗中瀑布飛瀉而下,山巒雄峻渾厚,樹木繁茂蔥鬱,岩石的皴紋也歷歷可辨,顯示出一種「全景山水」,「大山大水」的磅礴氣勢。山腳下霧氣迷朦、怪石兀立、老枝虯勁、溪流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趕著馱隊經過,人畜雖畫得小如蜉蟻,卻真實生動,使人彷彿能聽到驢蹄得得之聲。范寬在用筆上多採用「雨點皴」,再施以「搶筆」,在刻畫北方山水的風骨方面可謂得天獨厚。此畫氣韻生動,運墨深厚,運筆雄強,意境悠遠,實在是山水畫曠古絕作。

037 《雪景寒林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范寬 絹本水墨 縱193.5厘米 橫160.3厘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范寬發展了荊浩的北方山水畫派,並能獨闢蹊徑,因而宋人將其與關仝、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

此幅採用全景似構圖,畫面層次分明,中心突出。畫中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縈迴而下,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秦地山川雪後的磅礴氣勢。筆墨濃重潤澤,皴擦多於渲染,層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細密的雨點皴余蒼勁挺拔的粗筆勾勒,表現出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

038 《臨流獨坐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范寬 絹本淡設色 縱166.1厘米 橫106.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無款,表現的是崇山峻岭的山野景象。山中點綴溪流飛瀑和樓閣寺觀,氣勢恢弘,雲煙浮動,近岸秋林老屋旁有一老叟在臨流撫琴。畫幅上有明洪武時蘇伯衡等人的題詩,鈐有「式古堂卞氏」、「天目吳元讓圖書」、「王獻臣印」、「希代之珍」及乾隆等收藏印。《式古堂書畫匯考》和《石渠寶芨續編》著錄。

039 《雪山蕭寺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范寬 絹本淡設色 縱182.4厘米 橫108.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無款,王鐸題為范寬之作。畫面畫皚皚白雪覆蓋下的群山深谷,山頂密林寒樹叢生,山澗布置古剎、寒泉及行旅,以水墨染出陰翳的天空,山石皴筆不多而氣象雄渾,依然顯示出范寬「寫山真骨」、「與山傳神」的精湛技藝。畫上鈐有清嘉慶諸璽,詩堂有王鐸題「博大奇奧,氣骨玄邈,用荊關董巨運之一機,而靈韻雄邁允為古今第一」。

040 《秋林飛瀑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范寬 絹本設色 縱181厘米 橫99.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范寬學畫初期,取法於荊浩、李成,後來立志革新,移居終南、太華諸山中,朝夕對著真實景象,創意構圖,最後終於領悟到「山川造化之機」,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此圖無款,舊傳為范寬所作。圖繪秋山棧道瀑布流泉,遠處岩關列岫隱約可見,氣勢磅礴,景色宜人。著錄於《石渠寶芨三編》。

041 《雪麓早行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佚名 絹本淡設色 縱162.5厘米 橫74.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本圖寫大雪過後深山巨壑的早晨,崎嶇的山路上行進著騾隊行旅,左方山坳處有山村茅舍,右方則建有水磨,山間瀑布流經磨房注入溪澗之中。

此圖舊題為范寬所作,從畫風看應為宋時范寬傳派畫家的作品。當時「關陝之士唯摹范寬」,據文獻記載,師法范寬較為著名的畫家有黃懷玉、紀真、商訓、寧濤等人,元代湯垕《畫鑒》中認為范寬的弟子中「黃(懷玉)之失工,紀(真)之失似,商(訓)之失拙,各得其一體。若懷玉刻意臨摹其雪山,遇得意處,深淺未易斷也」,此畫當是黃懷玉一流所作。

042 《江山放牧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祁序 絹本設色 縱47.3厘米 橫115.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祁序,生卒年不詳,江南人。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謂其工畫花竹、禽鳥,兼長畫水牛圖、鬥牛圖,奇思巧構,人或雲有戴嵩遺風。其作品生動活潑,富于田園野趣。

此畫為祁序傳世孤本,細筆畫春景牧放。平遠的江南水村田野蔥蘢,農人們或在田間辛勞耕作,或偷閑盤坐樹下對弈。水塘中、沙岸邊,牧童們趕著自家的牛兒彙集於此。用筆工緻秀潤,設色清麗淡怡,樹石畫法明顯受郭熙的影響,是風俗畫與山水小景畫的完美結合。

043 《漁村小雪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王詵 絹本設色 縱44.5厘米 橫21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詵山水畫崇尚李思訓和李成兩家法規,在李成的清逸中融入了李思訓的華麗,在水墨畫法中引入了金碧山水的某些設色法,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貌,人們稱其畫風「清潤可愛」。

此畫描寫快雪時晴之際關山、嶺巒和漁村的景緻。畫家用筆尖勁清散,在刻畫物態上十分精細自然,工中帶寫;用墨則明潤秀雅,華滋淳厚,注重氣氛的烘染。至於用色則更富創見,不僅在繪天山坳處用墨青作了處理,托出山嶺坡岸的積雪,又在崖巔、樹頂上用哈粉漬染,表現積雪在陽光下燦爛奪目的景象。

044 《煙江疊嶂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王詵 絹本設色 縱45.2厘米 橫166厘米

王詵(1048-1104),字晉卿,山西太原人,居開封。官至宣州觀察史,娶英宗趙日署女魏國公主。官左衛將軍,駙馬都尉。王晉卿所畫煙江疊嶂圖,傳世不止一本,畫法略用青綠設色,石皴在不方不圓之間,小樹多夾葉,別具一種風格,同專學李成、郭熙畫派的不同。

此畫面蕭疏清遠,表現了煙霧迷濛的水鄉景色,在構圖上,遠近疏離,似有一透視感,遠山隱映於雲霧之中,悠遠秀麗。本幅無款印,有宋徽宗趙佶標題:「內府所藏王詵四卷中此為第一」。

045 《溪山秋霽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王詵 絹本淡設色 縱45.2厘米 橫206厘米 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

本圖以長卷形式表現秋日雨過天晴後郊野的清麗風光。卷中忽而兩山夾峙野水逶迤,忽而重岩疊嶂連綿而起,忽而江水橫陳浩淼空闊,其中點綴高人逸士漁夫釣者,表現其悠閑生活情趣。宋人論畫山水謂需寫出可游可居之景,此圖布置有序,意境優美,正體現了這一要求。畫上無作者款識,元時曾經倪瓚、柯九思等人收藏,定為郭熙之作,但此畫畫風清潤素雅,用筆尖利,與傳世的郭熙雄健渾厚之畫風頗不相同,謝稚柳更定為王詵之作。

046 《贏山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王詵 絹本設色 縱24.5厘米 橫145.1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用勾勒青綠填染畫山,古樸清雅,元代錢選小青綠山水即似此畫風,卷末山石上有小楷題識,云:「保寧賜第王晉卿贏山既覺,因圖夢中所見,甲辰春正月夢遊者。」但此圖是否為王詵手筆,鑒賞家中尚有不同意見。

047 《山水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李公年 絹本淡設色 縱130厘米 橫48.4厘米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館藏

李公年,北宋後期畫家。曾為江浙提點刑獄公事,是一位文人身份的山水畫家。《宣和畫譜》稱他「運筆立意,風格不下前輩,寫四時之圖,繪春為桃源,夏為欲雨,秋為歸棹,冬為松雪,而所布置者,甚有山水雲煙餘思,至於寫朝暮景趣,作長江日出,疏林晚照,真若物象出沒於有無之間,正和詩人騷客之詠題。」可知李公年善於在山水畫中圖繪四時朝暮,抒寫富有詩意的景趣。

048 《江山樓觀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燕文貴 絹本設色 縱31.9厘米 橫161.2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燕文貴(967-1044),北宋山水畫家,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太宗時至汴梁於街頭賣畫,被畫院待詔高益發現並加以舉薦,後進入翰林圖畫院,甚得太宗賞識。作畫時常自出機杼,落筆命意不因襲古人,所畫景物清潤秀雅,又善於把山水與界畫相結合,將巍峨壯麗的樓觀閣榭穿插於溪山之間,點綴以人物活動,刻畫精微。

《江山樓觀圖》描寫江景,氣勢開闊曠遠。卷首寫江邊丘陵起伏,近處碎石散布,雜樹迎風搖曳,遠處江水浩瀚。畫中溪山重疊,景物繁密,山間山濱布置台榭樓觀,筆法細緻嚴謹,是典型的「燕家景緻」。

049 《溪山樓觀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燕文貴 絹本設色 縱103.9厘米 橫47.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燕文貴又曰燕貴,兼擅山水、界畫與風俗題材,較為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生活景況。

此圖繪高遠、深遠景色,溪山重疊,自下而上,自近及遠,繁複細密。在險峻的峰巒之中,顯現出雄偉壯觀的樓觀殿宇,山崖下水榭迴廊與水波浩淼的江面互相映襯,加上陡峭的山勢與艱險的山徑,使此畫的境界雄渾沉秀,繁中見清。筆法尖勁峭麗,山石皴中有染,精細工整,是「燕家景緻」的典型範例。本幅左邊石上有「翰林待詔燕文貴筆」。有清代皇帝弘曆的御題詩,並鈐有「古稀天子」等收藏印章。

050 《春山瑞松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米芾 紙本設色 縱35厘米 橫4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居士、海岳外史等,40歲後改名芾。祖籍山西太原,後遷居襄陽(今湖北襄樊),世稱「米襄陽」。宋徽宗時為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其性潔成癖,好奇石,行止狂放,人又稱「米顛」。其畫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爛漫,不求工細,多以水墨橫點,人稱「米點皴」,而其山水面貌多雲煙變滅之景,人稱「米家山水」,在中國山水畫中別具一格。

此圖描繪的是雲煙涌動的山林景色。畫中山石樹木的造型秀雅溫和,松樹姿態婉然,山石以「米點皴法」,青翠柔麗,使景物開闊、平靜而凄迷,顯示出春日潤濕而有生趣的意境。

051 《秋山蕭寺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佚名 絹本淡設色 縱32.5厘米 橫321.4厘米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本圖開卷處圖繪遠山溪岸,繼而群峰疊起大壑飛瀑,頗為壯觀,再次又轉入平川岡阜秋樹遠山,漸成清遠之境,布局變化錯落有致。全卷以水墨為主,間以簡淡之賦色,山石皴紋稍嫌呆板,林木結構系出於郭熙傳派,與傳世燕文貴作品之風格有出入,似應為南宋畫家的手筆。卷上有燕文貴小字款,乃後人所加。畫上鈐有「琴書堂」、「信公欣賞」及乾隆收藏多方印章。

052 《夏山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屈鼎 絹本淡設色 縱45.3厘米 橫115.2厘米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屈鼎,河南開封人,仁宗朝為圖畫院邸侯,擅畫山水,論者稱其「頗得燕文貴之彷彿」。

本卷為全景式構圖,描繪夏季山野景物。開卷為江水沙岸,遠山隱現的平遠之景,繼而轉入煙籠霧罩的崇山峻岭,點綴以舟橋水榭、樓閣寺廟及行旅、魚樵、高隱等人物活動,景色明潤,景物多變,從中可以看到燕文貴山水的影響。此卷題為《燕文貴夏山圖》,押縫處有「宣和」、「大觀」小璽,北宋徽宗時收藏於內。

053 《窠石平遠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郭熙 絹本設色 縱120.8厘米 橫167.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郭熙,中國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人,生卒年不詳,出身布衣,好道學,喜遊歷。善畫,初無師承,後在臨摹李成山水畫中受到啟發,筆法大進,後升遷待詔,成為宮廷畫院重要成員。郭熙能畫出「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

此畫畫深秋清曠之景, 神韻獨絕, 樹石畫法與《早春圖》頗為相似, 細部描繪將簡略。

054 《溪山行旅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郭熙 絹本設色 縱24.5厘米 橫2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郭熙作為北宋著名山水畫家, 在山畫理論上也頗有成就, 他傳世的繪畫理論著作有《林泉高致》一書。郭熙十分強調畫家對自然景物的觀察研究。他深知自然山水體貌結構的規律及其在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中的變化特徵,而且還特彆強調畫家如何去發現和塑造山水的優美藝術形象:「山形面面看, 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現千姿百態。

此圖淡彩畫岸壁溪橋、雜樹、途中行旅。畫上無名款,梁清標題鑒定為郭熙之作。

此畫在畫風技法上雖然接近郭熙一派,惟筆簡略而不經意,與郭熙嚴謹靈活的意趣有別。畫上有明人的收藏印跡,還鈐有「乾清宮鑒藏寶」等內府的收藏玉璽。此畫入《石渠寶芨重編》等書著錄。

055 《關山春雪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郭熙 絹本淡設色 縱197.1厘米 橫51.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圖以立幅形式表現深山春雪過後的景色,畫之上部雪山巍峨,峻峭的山巒和茂密的林木襯出山中的屋舍,溪水流淌,水磨歡轉,使寂寥靜謐的雪山增添了生氣。

畫幅左下方山石上有「熙寧壬子二月奉王旨畫關山春雪之圖,臣熙進」款識,可知此圖繪製時間與《早春圖》為同一年,畫法有大體相近。

056 《山村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郭熙 絹本淡設色 縱109.8厘米 橫54.2厘米 南京大學藏

此圖於夏季山野風景中穿插村落及隱居的生活。立幅正中是崢嶸巍峨的巨峰,山勢奇險在煙藹中浮現,其下為兩山夾峙的峽谷,下部平坦處建有山莊及亭閣,山麓淺沙平岸有漁船停泊,山水中點綴乘轎的士大夫及樸野的漁夫山民,雖寥寥數筆,但人物神情動態躍然於絹素。

此圖雖無款識,但似捲雲狀的山石和壯健的筆墨正是郭熙的本色,畫中山巒林木鬱鬱蔥蔥,展現的是「夏山蒼翠而如滴」的風貌。

057 《溪山訪友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郭熙 絹本墨筆 縱96.5厘米 橫46.3厘米 雲南省博物館藏

此畫寫深秋山水。凌雲而出的高山,清冽的溪水,巨石突兀,長松喬木,點綴著尋幽訪友的高士,表現了寄情林泉的雅興。

畫幅右上方有作者楷書「臣郭熙」三字款識,應系在畫院奉旨所作,此圖筆墨秀勁章法嚴整,繪製年代應在《早春圖》之前,是現存郭熙傳世繪畫中的早期之作。

058 《幽谷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郭熙 絹本墨筆 縱167.7厘米 橫53.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本圖構圖創意頗為別緻,在狹長的立幅上布滿險峻的山石,岩間生有寒樹數株,石罅中又瀉出清泉一股,畫家以淡墨畫山,用濃墨寫樹,境界清幽,頗有筆簡氣壯景少意長之妙。但從景物布置而論,此圖又似是通景大屏中的一部分,原畫已難窺全貌,此一推測很難確定是否成立。此畫為北宋秘府收藏,著錄於《宣和畫譜》,畫幅上鈐有「宣和寶殿」等印。此畫雖無作者名款,但流傳有緒,歷代皆定為郭熙之力作,應屬郭熙傳世繪畫中的精品。

059 《寒林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郭熙 絹本墨筆 縱153厘米 橫98.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圖於雙幅拼成的立軸上畫古柏一株,旁襯以寒林枯木,古柏老乾虯枝,寒樹木葉盡脫,二者各具姿態,鮮明地寫出了柏樹歷經歲寒不凋的品格。郭熙不專以畫寒林著稱的,但這方面也具有相當的造詣,他曾在宋宮欽明殿中圖繪《松石平遠圖》,可惜未流傳至今,此幅寒林圖無作者款識,曾經清宮收藏,雖不能斷言出自郭熙之手,但作為李郭傳派的宋代優秀作品當無疑義。

060 《樹色平遠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郭熙 絹本墨筆 縱32.4厘米 橫104.8厘米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此圖描繪一河流兩岸樹色平遠的景色。畫中之景以河為界可分作前後兩部分。前景畫河流近岸,平地坡石,其上生古樹數叢,枝幹盤曲伸張,樹上枯藤纏繞,垂蔓點水。整個景物清寒枯硬,其境界清曠平淡。畫面以平遠布局,構景簡潔,開闊而均衡。其樹似鹿角蟹爪,山石筆法靈活多變,墨色濃淡變化豐富而微妙,所造之境具體真實,從中可以看出李成畫風的影響,同時又體現出郭熙山水畫的典型風格。

061 《早春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郭熙 絹本水墨 縱158.3厘米 橫108.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表現出冬去春來,大地復甦的細緻的季節變化。在章法上兼有高遠、深遠、平遠,層次分明,畫中雖無桃紅柳綠的景色,卻已傳達出春回大地的信息。畫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樹繞岩葉溪開凍,樓閣仙居家上層。不籍柳槐間點綴,春山早見氣如蒸。

062 《溪山春曉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惠崇 絹本設色 縱24.5厘米 橫185.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此圖畫江南平遠山水景色。畫面前後始終以重山疊嶺為背景在這山溪河流中間,崗巒起伏,平渚相牽,其上林木蔥鬱,花開爛漫,竹林深幽,垂柳依依。畫中布局取平遠之勢,但崇山疊嶺,雲氣蒸騰,亦顯境界深幽,而縈繞于山間的河流、湖水與雲氣融為一片,又使其境空靈渺遠。

畫中筆法溫和平淡,近山、林木等勾皴外,山石多以染法,隨形變化,濃淡相宜。其敷色簡淡,醒目異常,增強了畫面春日融融的明麗氣氛。此圖無款印,傳為北宋惠崇作。引首有李兆蕃篆書「溪山春曉圖」五字。

063 《沙汀叢樹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北宋 惠崇 絹本設色 縱24厘米 橫2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惠崇(?-1017),北宋詩畫僧,淮南(今江蘇揚州)人,一作建陽(今屬福建)人,與希盡、惟鳳等八人時稱「九詩僧」。畫工小景,煙雨蘆雁,寒汀遠渚,沈括歌其為「小景惠崇煙漠漠」,實為南方山水畫派之支流。

此圖原是《唐宋元集繪冊》中的一幅,梁清標定為惠崇所作。表現早春季節郊野沿河的景色。河塘里水草浮在水面,林木煙籠霧鎖,溪水明凈,具有抒情的詩意。

064 《漁父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許道寧 絹本淡設色 縱48.9厘米 橫209.6厘米 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館藏

許道寧,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曾在長安市賣葯,畫山水招徠顧客,後師李成,至中年成名,專工山水,脫去舊習。畫高峰峭結,頗似李成,但差清婉致遠。老年筆筆簡練,峰巒峭拔,林木勁硬,故張士遜有詩云:「李成絕世范寬老,惟有長安許道寧。」

此圖畫江岸上群峰,江心有捕魚船數只,筆法堅挺,學楊成而有所變化,所謂「峰巒峭拔,林木勁硬,別成一家體。」觀此畫信之。所畫層巒疊嶂,似有輕雲繚繞其中,山石形式別具一格。漁舟水波也有一番情趣。

065 《關山密雪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許道寧 絹本設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許道寧擅畫山水,學李成而能自成一家之體。長於畫林木、平遠、野水,是繼李成、范寬之後在北宋最享有盛名的山水畫家。

本圖繪覆蓋大雪的高山寒林,畫中山巒起伏,皴筆很少,山頭俱施以粉,水天皆用淡墨渲染,景物荒寒蕭寂。畫左有小字款書「許道寧寫李咸熙關山密雪圖」。畫上鈐有「明昌御寶」、「沈周寶玩」等印鑒。

066 《湖庄消夏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宋 趙令穰 絹本設色 縱19.1厘米 橫161.3厘米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趙令穰 ,字大年,北宋後期畫家。為宋太祖五世孫,工草書,愛好收藏書畫,猶以晉宋以來法書名畫為最,官至崇信節度使觀察留後,善作坂坡汀渚水鳥小景,時宋室有不得遠行之禁,故其所畫景物不出京洛間三百里,畫畫貴有新意。生平傳略見於《畫繼》、《宣和畫譜》等。

此圖畫風工麗,筆墨柔潤,表現湖邊柳岸幽居的情趣,塘中荷葉田田,岸邊煙樹迷離,清幽靜謐,景色宜人。

067 《雪山歸獵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宋 翟院深 絹本墨筆 縱155厘米 橫99厘米 安徽省歙縣博物館藏

翟院深,營丘(今山東益都)人,宋代前期畫家,出身於樂工,擅畫山水,學李成幾可亂真,但不能跳出藩籬,缺少創作,也缺乏自己的畫風。

此畫表現北方山區冬日寒冽景象。畫中雪山崔巍,老木寒柯,氣象蕭疏,因畫面所點綴的獵人與犬而得名。此畫左下楷書署款「營丘翟院深畫」。翟院深無作品流傳於世,此畫是歙縣博物館自安徽文物商店收購,不見於著錄,是一幅李成傳派的宋畫。

068 《春山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宋 燕肅 紙本墨筆 縱47.3厘米 橫115.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燕肅(?—1040)字穆之,祖籍山東益都,博學多聞,曾歷任地方及中央各種官職,秉性正直,為政清簡,精明幹練,頗有建樹。在科學上也有重要貢獻。

《春山圖》是一幅畫在紙上的水墨全景山水。畫上春山聳秀,溪流板橋,竹籬村舍,高松垂柳和高士在山水中尋幽訪勝的刻畫,流露出畫家對林泉之樂的嚮往。畫中生拙凝重的筆墨和山水造型,與一般的職業畫家迥異,帶有早期文人畫的形跡。

069 《千里江山圖》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宋 王希孟 絹本設色 縱51.5厘米 橫1191.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中國傳世山水畫全集(二):遼、宋

王希孟(公元1096—?),北宋畫院學生,受宋徽宗趙佶親自指點,才華橫溢,畫藝早熟。他18歲時用半年時間嘔心瀝血完成《千里江山圖》,不久便去世了。

《千里江山圖》是以一匹整絹創作的青綠山水畫長卷,氣魄宏大,構圖嚴謹,刻畫精細,色彩絢麗,充分展示了中國山水畫的風貌。畫家在布局上獨具匠心,使之「咫尺有千里之趣」。

《千里江山圖》表現了綿亘山勢,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飛泉,水村野市,漁船遊艇,橋樑水車,茅蓬樓閣,以及捕魚、游賞、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動。全面繼承了隋唐以來青綠山水的表現手法,突出石青石綠的厚重,蒼翠效果,使畫面爽朗富麗。水、天、樹、石間,用摻粉加赭的色澤渲染。用勾勒畫輪廓,也間以沒骨法畫樹榦,用皴點畫山坡,豐富了青綠山水的表現力。用傳統青綠法,用筆極為精細,在蘭綠色調中尋求變化,為千古青綠之傑作。人物活動栩栩如生。充滿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境界的嚮往。

此畫用筆精細, 既能把握住山水景物的起伏變化大勢, 對各個局部的刻畫又細緻入微, 畫面既顯得富麗凝重而又和諧統一。元人評價此畫時道:「設色鮮明, 布置宏遠, 使王晉卿(詵)、趙千里(令穰)見之亦當氣短。在古今丹青小景中, 自可獨步千載, 殆眾星之孤月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畫畫真言:畫畫吧,畫畫就是最好訴說
品行是天生的嗎?重溫一段大家熟悉的故事!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