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一場親情的朝聖

春節,一場親情的朝聖

文 / 華商韜略 賈澎

過春節,絕不是一件輕鬆事。每年春節,都會花很多「冤枉錢」。

春節最大的主題就是回家過年。但對那些工作與生活的地方,與家並不在一起的人來說,回家要經過千里迢迢的奔波勞碌。

尤其是,當全國所有人都在同時進行回家這件事的時候。無論是對人的耐心,還是運輸系統,就需要經受如雙十一時的淘寶伺服器般的巨大的考驗。

春運是中國特有的,完成同樣的旅程,人們需要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卻要成倍增加。回家僅僅是開始。在經歷返程春運的再次試煉之前,人們還有很多麻煩要面對。

各地,各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紅包行情。前兩年,據統計中國發紅包最多的地方是廣東,江蘇和浙江緊隨其後。

而相對於收入。紅包很有可能成為一項經濟負擔。

但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小事。甚至走親訪友的的各種伴手禮,都比紅包更讓人傷腦筋。選擇禮物的講究眾多,要考慮遠近親疏。輩份,如果親友多,則頗需費一番心思。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為了顯示心意,禮物也往往是需要遠程人肉運輸。每當這時,就會感恩滾輪箱這項偉大發明。

發完了紅包和禮物,七大姑八大姨的噓寒問暖,往往終將轉變成尬聊。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結沒結婚?生沒生二胎?買沒買房子?發沒發財?二姨家的表哥今年升職加薪了,三姑家的表妹嫁給了英俊總裁。

每當我們被迫微笑著談起並不想被觸及的話題,都彷彿有種胸口被打了一拳的感覺,有點喘不上來氣兒。

更不要說喝大酒、打麻將、放鞭炮,如果有人說這些是陋習,也沒毛病。因為從功利角度而言,的確都是些弊多而利少的事情。

前兩年,有一篇文章成了爆款,《不好意思,你們的春節是種陋習》。能火起來的原因,也是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

然而,春節對中國人而言,不僅僅是習俗,更是信仰。

假如有一天不再過春節,你能保證有錢沒錢,每年都回家看看嗎?

當人們可以隨時在線上保持溝通,大家還會以春節拜年為由,去組織參加一年一度,充滿儀式感的親友聚會嗎?

顯然,在物質還不太豐富的時期,人們過年更快樂。因為那時過年,可以吃大餐、穿新衣服、孩子們還能得紅包。但如今,這些都不再是過年特有的快樂,人們感覺現在的年味兒淡了。

不過,正如團圓飯的價值不在於飯,而在於團圓。春節的價值也不在於物質,而在於精神。

人情,是中國人的信仰。春節,就是一場人情的朝聖。

在春節必須完成的很多麻煩,從經濟角度上顯然缺乏效率,各種昂貴,各種不方便。

但其實,中國人談到春節時,談的從來不是效率與金錢,而是信仰。

雖然的確有點麻煩,有點貴。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20年前,其他地產大王財富大縮水,李嘉誠卻能穩賺
100名改革先鋒人物,只有兩位香港人,其中一人是他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