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野蠻生長二十年後,「已禿」90後帶給植髮市場的新想像空間

野蠻生長二十年後,「已禿」90後帶給植髮市場的新想像空間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人還沒老呢,頭先禿了。我的頭髮在衣服上,在枕頭上,在梳子上,就是不在自己頭上。我就像一顆蒲公英,風一吹,就成了禿瓢。」

這段令人捧腹的調侃「脫髮」的音頻先在抖音上火了起來,衍生的小視頻又引爆了微博等其他社交媒體。

獲贊81.1萬的其中一條相關抖音視頻

類似的段子還有很多,背後是為脫髮焦慮的廣大90後、甚至95後群體。根據《中國脫髮人群調查》,中國30歲左右脫髮群體發展最快,比上一代人脫髮年齡提前了整整20年。

隨著脫髮問題的年輕化趨勢,植髮市場日漸「火熱」。自2014年起,植髮市場幾乎以每年100%的速度在增長,至2018年規模達到97億元。在這一過程中,雍禾植髮、碧蓮盛、科發源等漸漸具備規模,成為行業領先者;小型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綜合類醫美機構也紛紛入局。

隨之而來的是,各類App、網站、地鐵站、電視、公交站牌、樓宇等,無論線上線下,處處可見植髮機構廣告。營銷投入巨大的背後是機構間激烈的競爭。

資本的關注為這場火添了一把柴。公認的第一梯隊玩家雍禾植髮、碧蓮盛先後獲得投資,科發源等其他具備規模的機構也正在接受盡調。

不過在過去一年中,尚未有融資相關的好消息傳出。外界對植髮行業亂象與天花板的質疑也從未平息。

那麼,這場「火」是否真正具備燎原之勢,又將燒向何方呢?

90後:又「禿」又愛美

當下,脫髮群體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脫髮已然成為國民級現象。與此同時,脫髮正在逐漸摘下「中年大叔的悲哀」的標籤,悄然下沉到90後、甚至95後群體。

2016年,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發布的《中國脫髮人群調查》顯示,中國脫髮人群約為2.5億,以20到40歲之間為主,30歲左右發展最快,比上一代人脫髮年齡提前了整整20年。北大清華曾經做過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有一半的學生表示自己在最近一年內有脫髮現象,1/3甚至認為自己「脫髮嚴重」以及「快禿了」。

「已禿」的90後並不掩飾自己的焦慮,甚至把這件事掛在嘴邊自嘲,和「窮」、「肥宅」之類的標籤一樣。但90後們並未選擇「放棄治療」,較之前代人,他們愈發重視顏值。雍禾植髮市場營銷負責人鄭瑋向創業邦介紹,目前雍禾的消費用戶中90後佔比已超過20%,「90後對於美的要求太高了」。

當代青年大多篤信顏值的重要性,而一些研究佐證了顏值的積極價值。

英國刊物《經濟學人》指出,權力往往屬於顏值更高的領導人,不管在大猩猩社群還是今天的西方發達國家,領導人要達到職業生涯的最高點,相貌(包括身高、肌肉、語音語調)和成就同樣重要。

著名經濟學家丹尼爾·荷馬仕20多年來專註於研究「顏值對實現個人價值所能起的巨大作用」這一問題,他在《顏值與勞動力市場》的論文中指出,顏值和終生勞動力總收入呈較強的正相關性。

90後消費群體的崛起讓圍繞顏值的一系列消費市場發展迅速,極度看臉的時正在到來,顏值經濟悄然興起。

與顏值休戚相關的我國醫美市場也應勢而起,增速尤為突出。根據《新氧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中國醫美市場份額或將達2245億元,同比增速27.57%。新氧創始人兼CEO金星表示,新氧用戶中64%為90後。

數據來自《新氧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

這一潮流不僅席捲了女性,男性消費者對顏值的投入也在與日俱增。新氧數據顯示,我國醫美消費者中男性佔比為11.12%,但平均客單價7025元,是女性的2.75倍。而全球男性醫美消費者均重金砸向了毛髮。

越發普遍的脫髮現象與顏值經濟發展一同帶來了毛髮產業的繁榮。其中,隨著90後消費者植髮需求激增,植髮市場發展極快。2017年,我國植髮行業市場規模為97億元,較2016年增長一倍左右。

藝術型植髮成增量市場

植髮市場中的玩家也感受到了這種趨勢。目前,雍禾植髮已覆蓋全國30座城市,碧蓮盛開設了23家直營分院,科發源也進軍了20城。頭部玩家也紛紛吸引著資本關注的目光。

消費數據也是市場中的一針強心劑。新氧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雙十一期間,全國正規醫院賣出了13300個植髮項目。同期,科發源在天貓旗艦店推出的微針植髮項目銷售額為1141萬元。雍禾植髮創始人兼CEO張玉則表示,近年來,雍禾完成的手術人次年增幅近100%。

但與以往植髮用戶普遍為男性認知不同的是,女性植髮用戶正在異軍突起,這也是市場向好的原因之一。

在深圳工作的新疆女孩趙盈(化名)就是一個典型的女性用戶。趙盈有著新疆女孩立體的五官,身形高挑、瘦削,但對顏值的追求讓她總是想彌補下不是特別完美的髮際線。

醫生為趙盈規劃的髮際線種植區域

2018年12月16日一早,趙盈就已經等候在了手術室外,額頭上是醫生用黑色記號筆畫好的髮際線,即規劃的植髮區域。接下來是常規的剃髮、麻醉、毛囊提取和種植步驟。護士編起趙盈頭髮準備剃光後枕部時,她還能開玩笑,覺得自己的造型像天山童姥。

輕鬆感並沒有持續多久。接下來的麻醉環節,針扎進後枕部頭皮的疼痛讓趙盈直接哭出聲來。疼痛之後是麻木,趙盈覺得「後腦勺像石頭一樣」。到了髮際線麻醉、打孔、種植就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了。

整個手術過程持續了7個小時左右,手術帶來的隱痛和腫脹持續了一周,對日常生活不免產生影響。雖然植髮作為一種手術過程十分痛苦,趙盈卻只覺得滿足與值得。

趙盈並非個中特例,而是眾多女性植髮用戶的縮影。隨著社會壓力不斷增加,脫髮群體在年齡下沉的同時,性別界限也逐漸模糊。植髮不再是男性的專屬需求,「治禿」也不再是植髮的唯一目的。

長久以來,植髮用戶群體以男性為主。據張玉介紹,10年前雍禾用戶中男性佔比達95%。這些男性脫髮患者大多數受脫髮困擾多年,經過線上知識積累和廣泛對比多家機構,赴篩選出的幾家機構逐個面診後,仍需較久的比較諮詢做出選擇。從萌生想法到做出決策,往往耗時幾個月的時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性為了追求更美好的髮型甚至臉型選擇植髮,男性的需求也逐步擴展至植鬍鬚、植眉等。這在業內被稱為藝術型植髮。熙朵醫療美容機構聯合創始人李美瑛此前曾公布,去年,男性大面積禿髮治療佔總營收的70%,藝術植髮等佔30%。其中,藝術植髮佔比在逐年增加。「雍禾女性用戶中約70%都是來做髮際線的,我們也正在為這部分需求專門培養一些女醫生」,鄭瑋透露。

鄭瑋向創業邦介紹,如今雍禾植髮的女性用戶已接近40%。與男性消費者相比,女性消費更感性,往往在一念之間便決定手術,甚至迫不及待趕緊付錢。「上次一對情侶來我們醫院諮詢,男生脫髮有點嚴重,問了很多也沒當場決定,結果女朋友跟醫生聊了幾句就去做髮際線了。又過了三四個月,男生才來植髮。」

而這部分女性用戶,是很多機構正在爭奪的所謂增量市場。

差異化源於運營服務體系

以趙盈為代表的植髮新勢力正在對傳統植髮行業從業者發起挑戰,這種挑戰主要在於醫生的審美以及機構的運營服務體系方面。

無論是治療脫髮還是追求美觀,植髮效果都會受到醫生的技術和審美影響。但當下植髮作為表皮類手術,風險小;無痕植髮FUE引入中國已近20年,技術門檻也並不高。

因此,對美的高評判標準使得醫生的審美水平更被植髮群體關注,尤其是女性。單就女性種植髮際線來說,前端需纖細毫毛,效果需要更柔和,十分考驗醫生規劃時對美的觀感。

雍禾植髮、碧蓮盛等頭部連鎖機構已摸索出了較為完善的培訓制度。二者均在聘請具備多年經驗的公立醫院醫生之外,針對全流程培訓打造自己的醫護團隊。

針對藝術型植髮,各家植髮專科、綜合類醫美機構的植髮科等也都在盡顯其能。以雍禾植髮為例,團隊正在儲備自己的女性醫生團隊,以求滿足更為細緻的需求。

也有從業者對此提出異議。首瑞植髮CEO高攀認為,植髮項目的本質仍是「治病」,男性作為剛需群體,才是植髮項目真正的消費主力。

不過,植髮產品同質化嚴重,植髮機構之間的差異化並不能在人才與項目上體現,而是更依賴於整體的運營服務體系。一套完善的運營服務體系,既可以幫助機構提升運營效率(如提高營銷的投產比)、打響品牌,又能夠在此基礎上讓醫生、機構更專註於醫療和服務本身,提升用戶體驗,進而積極作用於自身口碑。

如前文所述,我們的生活中如今隨處可見連鎖植髮機構、小型植髮門診、綜合類醫美植髮科室的植髮廣告。透過這些廣告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植髮機構的運營仍處於過度包裝產品、技術階段。但是隨著消費者訴求的變化,植髮行業也應隨之轉型,將運營服務更多聚焦於消費者本身。

聯合麗格醫療美容集團董事長李濱在其發布的《中國醫美的2.0版本》一文中提到,「互聯網20年的飛速發展,流量紅利消耗殆盡,人們的目光轉向『留量』的價值,如何加強存量數據的粘性,成為所有目光的焦點」。對此,他提出的建議是醫美行業應由「銷售主義」向「患者主義」轉型,對機構來說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作為醫美細分市場的植髮行業也當如此,並且正在發生。

植髮市場的隱憂與機會

植髮市場的生機在經過近20年的發展後引起了資本的關注。不過,截止目前也僅僅完成了兩筆投融資:2017年9月,雍禾植髮與中信產業基金達成戰略合作,獲後者注資3億元;去年1月,碧蓮盛完成5億元戰略融資,由華蓋資本旗下華蓋醫療健康基金牽頭組成的投資聯合體投資。

去年,具備一定規模的其他機構也接受了盡調,但至今仍未傳出達成投融資意向的好消息。

究其根本,在於一片紅火難掩亂象——植髮機構的負面新聞同他們做的廣告一樣,層出不窮。

一方面,植髮行業技術無甚挑戰,准入門檻和風險較低。在醫生較為短缺且成本高昂的情況下,不乏濫竽充數之事,或在術中「偷天換日」以護士替代醫生角色,甚至找些具有醫療背景的人操作。

另一方面,植髮行業的營銷手段較為傳統,競價廣告仍為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艾瑞諮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植髮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植髮機構營銷費用中,搜索類廣告佔比60%,信息類5%,其他如健康網等佔5%。這其中自然也存在許多虛假宣傳的案例。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長此以往,機構營銷成本高居不下,盈利困難。一些機構便通過「見人下菜碟」的方式胡亂定價,或秉持「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觀點,在植髮之外推銷各種養護髮產品。

針對這些問題,一些大型機構已經在摸索應對策略。同時,頭部玩家均希望能夠聯合官方機構(如衛健委)、同行等構建行業的標準,凈化行業。

專業人才方面,雍禾植髮計劃將自己培訓人才的雍禾大學基於行業開放化,以收緊業內醫護人員的缺口;並且希望。碧蓮盛在培訓之外,重視管理模式,將服務和營銷作為兩條獨立的支線,以提升專業人才的效率。

在營銷方面,機構也做了許多新的嘗試。碧蓮盛將重點放在了線上內容運營,藉此進行更深入、廣泛的用戶教育。這些內容觸達人群更為精準,能帶來更好的轉化,降低營銷成本。

雍禾植髮近兩年來則在逐步去百度化,並將營銷分為流量化和品牌化兩部分。去年,雍禾植髮開始嘗試影視劇、綜藝廣告投放,投放的幾檔劇目和節目流量累計超過20億。「一個太原的患者,之前沒聽過我們醫院,看完《延禧攻略》搜著導航就找過來了」,鄭瑋介紹。

雍禾植髮在《延禧攻略》中的植入

除了這些積弊,植髮的市場規模也在受到質疑。雖然我國脫髮人口已近2.5億,但如狂脫期、後枕部毛囊供體資源不足等脫髮患者並不適合植髮,適合植髮的人也並非都有意願,植髮消費又極為低頻。因此,很難預測行業天花板何在,公認的不過是其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

對此,頭部機構正在開啟自己的泛植髮化布局。

「植髮市場份額也就佔中國整個毛髮市場的1%」,張玉在接受創業邦採訪時曾表示,並認為雍禾的未來應該著眼於毛髮全產業鏈上。2017年,雍禾植髮收購史雲遜健發中心,布局防脫市場。去年,雍禾也在積極洽談對假髮品牌的收購,並將開展毛髮幹細胞等生物技術研究,打造自己的防脫閉環。

碧蓮盛亦有圍繞「頭髮」拓展產品和服務的計劃,包括增加養發、護髮、假髮、藥品等業務。

在這一契機下,市場上湧現了一批補發品牌,如近日完成天使輪融資的蜘蛛科技補發,為用戶提供一對一上門量體、交付服務,使其擁有更自然的模擬頭髮。這類項目更能滿足脫髮但不適合植髮人群的美觀需求。

護髮、養發的細分領域中,目前也只有絲域養發一家獨大,在全國擁有近1500家分店門店。這些門店數量不足以撐起年輕消費群體的防脫、養發需求,新品牌崛起勢在必行。

而從植髮行業的整個產業鏈條來看,也存在很多的創業機會。比如為正在泛植髮化布局的植髮機構提供用戶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使用戶對機構產生更強的黏性,為其節約運營的人員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或者為上游的器械耗材廠商提供工具或平台,提升其對倉儲、銷售全流程的把控程度,削減其銷售成本,為其創造更高的利潤。

此外,針對植髮手術耗時長這一難題,如果新興機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殺入戰場,或縮短手術時長,或降低手術價格,或減輕術後痛苦,則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這些都是這一賽道未來的想像空間。

春節互動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企業創投聯盟」,ID:cvcb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一個插線板暢銷23年,一年狂賣67億,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確認過眼神,我遇上懟的人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