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李辛:為什麼現在病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好治,可以從這裡找原因

李辛:為什麼現在病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好治,可以從這裡找原因


法天則地,寶命全形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黃帝內經》裡面的原文,來印證前面我講的內容不是自己發明的,而是來自經典文獻,是幾千年無數醫生和智者實踐過的,到了今天,現代人能不能有機會與古代的智者同游共感呢?

如果閱讀可以擴展我們的意識與生命的維度、深度與廣度,何樂而不為呢?

《黃帝內經》分成兩個部分:《素問》與《靈樞》,書名的解釋有很多,「素」有純粹、直白、本來的意思。「素問」這兩個字,可以理解為關於生命本源的純粹的問與答。「樞」有樞紐,轉折、關鍵的意思,「靈樞」可以理解為關於心靈與精神世界的要義。

在《素問》第十四篇《湯液醪醴論》有一段很有意思。湯液和醪醴,是用稻米五穀製成,是兩種劑型。清稀液薄的叫湯液,稠濁甘甜的叫醪醴。「醪」就是「醪糟」的「醪」,「醴」是美酒的意思,特別甘甜的泉水也叫作「醴」,美酒與甘泉自古到今都是良藥啊。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他問,當一個人形體破敗了,氣血也耗幹了,治療就很難見效,這是為什麼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氣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醫生也沒有辦法調動了。

黃帝接著問,什麼是神不使呢?岐伯回答: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馳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這段大家慢慢玩味,為什麼現在病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好治,可以從這裡找原因。



還有一段,《素問》第二十五篇《寶命全形論》,這都是我大學時反覆看反覆背的,覺得美的不得了。寶命全形,把命當作珍寶,保全形體的健康,和前面的「神完氣足」可以配成一對。

這裡是關於關於針灸的五個基本原則。

「故針有懸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為真,」

治神,神的靜定專一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養身的方法;要熟悉藥物的四氣五味等作用。

「四曰制砭石小大,」

砭石就是古代用來調理氣血、揉按穴位、放血用的石制器材,現代用的刮痧板,就是這一類的,材料使用的更廣泛。

「五曰知府藏血氣之診。」

這是臟腑氣血的診斷。

這又是關於醫生的「內在訓練」,身心作為精密的調節治療媒介,其訓練與調試是成為「上工」、「中工」的基礎,是「本、體」,治療用的藥物、器材與診斷,是「用」。

每個時代的人都認為自己這個時代是末世,末法時代,幾千年前寫《黃帝內經》的人,如果到了現代,不知作何感想。《素問》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以上古之世對生命的態度,描述了當時的人:「以妄為常,以酒為漿」。

下面一段就很有意思了,還是《寶命全形論》一章,說

「今末世之刺也,虛者實之,滿者泄之,此皆眾工所共知也。」

,末世的刺法是虛者實之,滿者泄之,這是所有醫生都知道的。但他提出了更高境界的針灸,

「若夫法天則地,隨應而動,和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獨來獨往。」

這象不象金庸小說里的頂級高手?臨敵的時候,渾然忘我,但對方一舉一動,他能夠如影隨形,隨應而動。針艾、按摩,當治療者渾然忘我的時候,就能會體會到這麼一個東西。在《太極拳全書》里也有類似的文字,過去的武林前輩也有這樣的描述:「出手打人不是自己要動手,是給對方的動靜形勢給勾出來的」。

所以,學中醫和學傳統中國武術,有一個共同的好處,能讓你實地觸摸到中國文化裡面的一些看起來很玄很虛的東西。這些是無法用文字和思維領會的,如法練習,你能觸摸到。

等觸摸到了,你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個文化傳統的文明程度、成熟程度,對生命的了知程度,真是太深刻了。所以我常說,不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又有五千年歷史,就必須要弘揚傳統文化,如果是被迫弘揚,那太累了,是因為這個東西真的好,但這個得自己來嘗。

大學的時候,我的一個好朋友是練武術的,一個很有神氣的人,我們見最後一面的時候,是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操場上,冬天,下了厚厚的雪。他是練意拳的,王薌齋先生的意拳,也會打八卦掌。他跟我講意拳前輩「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感覺,這就是以我知彼。

然後他就在雪地上打八卦掌給我看,好美。



無以形先,可玩往來

我們接著講《寶命全形論》,岐伯講了針灸里「法天則地,隨應而動」的高境界後,君臣間的針灸問道又繼續了。

「帝曰:願聞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針,眾脈不見,眾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

這段話前面針灸部分解釋過,還是在講「治神」,後面的「眾脈不見,眾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又講到了針刺之際,忘掉脈象、癥狀,與患者內外合一,不被形象變化所牽引,玩味神氣的往來。

「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間不容瞚。

手動若務,針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伏如橫弩,起如發機。」

這兩段話,很像武林秘籍,「至其當發,間不容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顯然不是按照常規的治療方案,像插秧一樣,一根接一根的把針插進去。

而是像兩位武林高手的對決。是神氣互感狀態下的直覺反應,不容一絲半分的思索和雜念。

只有在神靜定的狀態,才可能觀察到當下的變化,這些變化無法用語言來傳遞,因為是身心與神氣的精微感受,只能用「冥冥」、「烏烏」、「稷稷」,因為它無形無象,「莫知其形,不知其誰」。這些變化的背後,是「勢」的消長,「伏如橫弩」,講的是其勢盛強,猶如張開的弓弩;「起如發機」,描繪的是其勢爆發外泄的那一刻。



下一段,「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岐伯曰: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

「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是高度專註而敏銳的精神狀態,才可能知道「經氣已至」,也才可能「慎守勿失」,這是上工的狀態。

「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在《靈樞·九針十二原》裡面有類似的一句話,叫作「迎之隨之,以意和之」,在這個水平的醫生,補瀉是心念的作用。

這個好理解,針只是傳遞和接通神氣的工具,比如一個桃子,就像坊間俗話,「我要噁心你一下,就給你個桃子;我要讓你高興一下,也給你個桃子」,完全在於你的心意。

一開始岐伯說的

「針者,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說的是病人,如果他的神已經散了,志意也沒辦法調整安定,即使用對了方法,但還是好不了。對醫生來說也是這樣,如果醫生自己的精神狀態是散漫的,甚至意識不到自己腦袋裡有很多雜念,精神是渾濁的,那怎麼用針?

一個醫生,可以拿到醫師證,甚至做到教授,但如果他自己「精神不進,志意不治」,可能就辜負了自己,也對不起病人。

哪怕你是個磨豆腐的,或者掃地的,做什麼沒有關係,不管做什麼,訓練「聚精會神」,也許能由此入道,入不了道,或許能成為某一行的高手。

來源:

《經典中醫啟蒙》李辛的空間



肥兒茶-健脾消食化積-成人小兒都適用


健脾強腎壯骨話補鈣 - 後愛傲骨無雙


李辛:腫瘤是固化的能量團


李辛:生病也不一定都是壞事,是在提示你讓生活停下來


李辛:用好人體的防禦體系,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附排寒氣方法)


林李之見:癌症並不可怕,你的觀念才讓它面目猙獰(林傑李辛)


李辛:身體一有大病,說明生命列車的方向已錯了很久


李辛:是不是必須素食?


李辛:為什麼說生病是正常的?


李辛:一切都可以是葯


李辛:如何看待令人恐慌的檢查報告


李辛:如何看待令人恐慌的檢查報告


李辛:離自己的內心近一些,身心便不容易出問題


李辛:比物質層面的補藥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補藥


李辛:一個中醫眼中的焦慮和抑鬱


李辛:一個中醫眼中的精神健康


李辛:如何深入學習經典中醫?


中醫李辛 | 真正的養生,是去感受自己


李辛:一個中醫眼中的抑鬱症


李辛 - 各行各業都在相互喂葯吃


李辛:了解你身體的大格局(強烈推薦)


李辛:大病是吃出來的嗎?未必!80%的疾病跟心理因素有關


李辛:增強體質的第一張處方


李可:要為細辛平反昭雪!


李辛:很多人都在補腎,其實所謂的腎虛只是一個假象


揭示生命奧秘,疾病與健康的本質(大全)


「仁義禮智信」對五臟健康的影響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618557934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近代反中醫的學術傳承
無證中醫轉正,到底該走哪條路?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