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過了保質期,食物還能吃嗎?為了鑒別食物是否變質,這些科學家操碎了心……

過了保質期,食物還能吃嗎?為了鑒別食物是否變質,這些科學家操碎了心……

圖片來源:Knowable Magazine

預測食品腐壞時間的新技術,可以大量減少食品生產鏈中的浪費。

撰文 | Alla Katsnelson

翻譯 | 陳德芊

審校 | 吳非

2011年8月,我把一罐豌豆罐頭放進食品儲藏室,這是颶風艾琳(Irene)襲擊美國東北海岸時,我在恐慌之下購買的。但是緊急情況結束後,這個罐頭一直放在我的櫥櫃里,直到7年後我再次注意到它。

罐頭上清晰的文字給我帶來了新的困惑。「最佳使用日期2014/12/31」,我應該扔掉它嗎?豌豆罐頭會變質嗎?我又怎麼知道它有沒有變質呢?

這種困惑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也導致了大量的浪費。在美國,40%的食品被丟棄,一大原因是人們認為食品包裝上的過期日期意味著食品不安全。

其中部分原因是這些標籤本身。對於冷盤和生肉等食品來說,由於容易滋生微生物,標註「在此日期前食用」的措辭表明,在標註日期之後,這些食品可能是有害的,而另一些食品是州法律(或聯邦法律,如嬰兒配方奶粉)強制規定標註的。但是可以長時間存放的產品所標註的「最佳食用日期」、「最佳賞味期」等字樣只表示最佳質量,而不是食品安全。通常,這些標籤都不能反應產品實際的保質期。

很多國家都要求簡化食品包裝,規定標註保質期(此後食品可能會變質)或最佳食用日期(食品可能開始變得不那麼美味的時間)。塔斯馬尼亞大學的食品微生物學家湯姆·羅斯(Tom Ross)說:「即使在已經實行雙標籤系統數年的澳大利亞,消費者也不知道兩者之間的區別。作為專業的食品科學家,我需要解釋清楚這一點。」

羅斯和其他專家說,更有效地避免浪費的方法,可能來自於確認和追蹤食品貨架期的一系列技術進展。在信息學、感測技術和化學分析技術的推動下,食品的日期標註會更加精確,甚至有一天它們會被棄用。「這是一場革命,」羅斯說,「小型化、自動化、快速的檢測手段將脫穎而出。」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一種感測器,有朝一日可能投入市場。這種透明的薄感測器可以檢測肉類或其他易變質食品中的病原體,如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該聚合物貼片上印有特定的DNA探針,當探針接觸到病原體或病原體分泌的某些分子時,探針上的分子就會被激活,並發出熒光。人們可以藉助手持設備或智能手機掃描熒光,在不打開包裝的情況下檢測細菌。(圖片來源:Knowable Magazine)

變質食品的基本屬性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食品技術專家Tiny van Boeke說,食品會以各種方式變質。微生物污染,例如細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等最為常見。其中很多氣味非常難聞,但是並不致病。變質的牛奶可能讓你想吐,但是如果牛奶曾經過巴氏滅菌法處理,就不會讓你生病。其他污染,例如沙門氏菌、李斯特菌或某些大腸桿菌菌株,才是真正危險的。「保質」期其實是以這些微生物為標準制定的。

食品還會經歷生化上的破壞。水果過度成熟時,果膠和澱粉的酶解會破壞水果的口感。此外,還有化學物質的變性。脂質氧化或美拉德反應等過程會導致味道的改變或外表的褐變。

過去,科學家通過試驗來確定微生物生長的風險。羅斯說:「傳統的方法是製作出食品,然後把食品放置在某地,觀察食品的變化。」在鹽的含量、濕度、酸度,尤其是溫度等條件已知的情況下,微生物的生長是可以預測的。過去二三十年來,研究人員積累了大量數據。食品製造商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來估計食品的保質期,然後通過試驗來驗證這些假設。

CFU:菌落形成單位,單位體積中微生物的群落總數。

我們怎麼判斷變質的食品?這取決於食品的種類。這張表格描述了研究人員對不同食品所做的測試。其中一些標準,如細菌計數,由監管機構制定。

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食品科學家Maria Corradini說,對於很多保質期較長的食品,如能量棒和餅乾等,味道、氣味和質地的改變是其變質的首要表現。科學家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就是確定如果通過感官確定食品是否變質。這項任務包括召集志願者參與食品測試,找出影響測試者味覺的分子,然後追蹤該分子的變化。隨後,食品製造商會建立數學模型,計算產品變質至消費者不再喜歡的時間。

在某些情況下,科學家還能確定食品關鍵屬性變質的速度。Corradini說:「如果飲料中有一定量的維生素,那麼維生素的降解速度就決定了它的保質期。」隨著數學模型日益複雜、光譜學和近紅外輻射等化學分析技術的改進,研究人員可以更快更容易地測量這些反應的動力學。

運輸途中的問題

不幸的是,在預測產品的保質期後開始計時,並不能保證明確的保質期或最佳食用期,因為印在食品外包裝上的日期並不能預見運輸和保存中的意外。無論是由於集裝箱製冷系統故障、雜貨店夜間斷電還是消費者沒有及時儲存食品,保存溫度不當尤為常見。「在夏天,把一瓶牛奶放在85華氏度(約29.4℃)的櫃檯上一小時,相當於在冰箱中保存了三天。」明尼蘇達大學的食品科學家Theodore Labuza這樣說。

一些食品製造商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在食品包裝中,尤其是容易腐敗的食品中,使用了一種名為時間溫度積分器的檢測標籤,這種標籤在包裝的溫度變化時變色。這些標籤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存在了,但是早期版本只能提示溫度變化,而不能指示溫度變化了多久,或溫度變化了多少。食品行業現在已經開始採用了新一代的溫度探測器,可以更詳細地顯示溫度變化。

總部位於瑞典的Vitsab開發了一系列時間-溫度指示劑,可以檢測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暴露於特定溫度範圍之外的時間。未激活狀態下,標籤為白色,而在激活後,標籤變為綠色。當產品的保鮮期接近終點時,標籤變為黃色;一旦產品的保鮮期結束,標籤會變成紅色。該公司正在開發一款智能手機應用,可以掃描指示劑,讀取產品的保質期時長。

圖片來源:VITSAB INTERNATIONAL LAB

檢測食品變質時釋放的化合物分子,提供了一系列基於化學、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其中很多方法都尚在開發中。例如,Corradini在使用一種稱為冷光光譜的分析方法,測量菠菜、橄欖和其他蔬菜的「能譜指紋」——一種不同波長下樣品發射的光的模式。這些綠色植物中的葉綠素和其他物質在自然情況下產生熒光,她的團隊正試圖將檢測到的熒光量與食品的新鮮程度聯繫起來。Corradini認為,這些光譜模式「就像是食品內在變化的信號」。

原則上,這些技術已經足夠先進了。至少對某些食品來說,手持設備或手機應用就可以立即顯示其新鮮程度,其準確度遠超過日期標籤能提供的精度範圍。隨著檢測特定分子的感測器上線,企業可以在合適的成熟階段運輸農產品,以保證食品在超市裡達到最佳狀態,或者確定食品能夠運輸的時間和距離,以最大限度地延長庫存期限。

當然,只有在實驗數據和數學模型允許食品科學家預測,溫度或濕度等環境條件如何影響特定標記物的情況下,這類分子檢測才有效。但這一缺陷也在改善,企業已經開始使用一種不斷更新信息的加密式分散式賬本,也就是區塊鏈技術,來實時追蹤食品在世界各地的交易狀態。

隨著這一行業在未來幾年內對檢測工具進行改進,日期標記可能完全被取代,或者以某種「智能」的方式得到補充。不過,我敢打賭,在我需要那罐豌豆之前,這個罐頭肯定會一直放在櫥櫃里。羅斯說,除非罐頭包裝被腐蝕或脹罐,表明肉毒桿菌可能導致了嚴重的污染,否則罐頭很可能是未變質的。當然,如果懷疑變質,還有一種簡單的補救方法:食用之前徹底煮熟。

https://www.knowablemagazine.org/article/technology/2018/dating-game-when-food-goes-bad

《環球科學》2018年合訂本(上)熱賣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出軌和不忠都刻在骨子裡?24個基因讓動物本性難移
比快餐更容易讓你長胖的吃法是…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