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侵華日軍每頓吃什麼?意外發現日軍遺留軍糧,70年後還能吃

侵華日軍每頓吃什麼?意外發現日軍遺留軍糧,70年後還能吃

在日軍侵華時,我們知道中國軍隊常常是缺糧少葯,總之是物資補給跟不上,常常在彈盡糧絕後跟日軍拼刺刀,可是就連拼刺刀也往往拼不贏日本人。

除了刺刀技術外,跟雙方士兵的體質也有很大的關係,很明顯,一個力氣和體格小的人,通常是打不贏力大體格健碩的人,而日軍士兵在個人身體素質上,是佔優勢的。

當然這並非是天生的,而是取決於雙方士兵的伙食,在抗日時期,中國士兵能有白饃饃吃就很不錯了,可日軍士兵卻能經常吃到肉。

據日本《步兵操典》記載,日軍在作戰時,日軍士兵每周能吃四頓的葷腥,總之不是肉就是魚,比較常見的有豆腐豬肉、鹹魚乾等等。

大家可能奇怪,難道這些肉食蔬菜都是大老遠從日本運到中國的嗎?肯定不是,其實這些物資都來自日軍對中國掠奪,也就是老人們常說的「鬼子進村」。

在許多抗日影視劇中都有表現,鬼子進村見到牛羊就牽走,雞鴨都抓著掛在槍杆子上,其實日軍進村主要並非是找花姑娘,而是找食物。

這些掠奪去的是食物,日軍通常會當時就弄的吃掉,後來村民也學聰明了,會把自己的家畜和糧食藏起來,到了戰爭後期,日軍想再從村民手中掠奪糧食已經很難了。

此外日軍國內也會生產軍糧,以供作戰攜帶方便,其中以各種罐頭為主,在日本香川縣的一家豉油廠倉庫的遺址中,人們意外發現了日軍二戰時遺留下來的軍糧。

這些軍糧全是1944年生產的,專門供日本特工隊食用的,罐頭包裝上的生產日期是1944年,也就是日軍投降的前一年,人們打開了其中的一罐,離開香氣撲鼻。

經過了70年的軍糧不僅有香味,就連顏色也看著很是新鮮,這是一種紅豆糯米飯罐頭,雖然看著和聞著都還不錯,但無人敢去試吃。

後來,專家通過檢測得出,這種罐頭至今仍可以食用,並且現場操作,在罐頭進行加熱,一股紅豆的香氣隨即四溢,專家親自吃了一口。

不過這批日軍遺留的軍糧並未被食用,而是被收藏到了日本的一個博物館進行展覽,作為反映日軍二戰時的一種物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家故事 的精彩文章:

張靈甫後人的現狀?兒子成大老闆,孫子稱爺爺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張自忠全軍覆沒殉國,妻子絕食7天殉情,他的子女現狀如何

TAG:獨家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