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王毅 王邦達:深刻理解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大原則

王毅 王邦達:深刻理解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大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2018年5月18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大原則,對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全面部署。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闡明的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大原則,全面貫徹習總書記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決策部署,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的重要保證。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與自然相處的最高境界,就是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古以來人類就一直對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行探索思考。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類依靠大地生產勞作繁衍生息,大地依靠天氣時令養育萬物,天氣依於大「道」,大「道」最終也依於自然。這句話高度概括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揭示了人類「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樸素辯證的世界觀,也反映出我國古代人民的集體智慧。黨的十九大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將其作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這就為我們科學把握和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是大自然賜予的自然財富。作為生態自然資源,綠水青山本身就有轉化為經濟價值、產生經濟效益的功能。自古以來人類就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世代繁衍生息,依託山水發展農業和工業,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綠水青山是人類生產活動的財富源泉,當人類活動破壞了綠水青山,就需要用真金白銀去修復彌補,從這一點來說,綠水青山確實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不僅具有經濟價值,更具有民生價值,生態環境直接關乎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綠水青山就是我們生活的金山銀山。因此,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我們要牢牢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這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鮮明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現如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從過去「盼溫飽」到現在「盼環保」,從過去「求生存」到現在「求生態」,期盼享有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在盼溫飽求生存的年代,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最基本的民生;在盼環保求生態的新時代,生態環境就是最重要的民生。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環境就是民生,治污就是治國,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當前人民群眾追求的民生福祉。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的。從過去強調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體,到如今將草也納入生命共同體的統籌治理中,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新階段的不斷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構建起了大自然中人類生存所依附的共同生態環境,在空間上看似相對獨立,功能上卻相互依賴。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湖草也是生態循環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牢牢樹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的整體系統觀,守住生態環境底線。

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定出台和修訂完善一系列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規定和法律法規,先後制定和實施自然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並實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在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和執法上出實招,用法治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目前,覆蓋全國的主體功能區制度和資源環境管理制度已經建立,中央環保督察實現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覆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日趨完善,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紮實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方面實施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決策部署,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攜手打造 「綠色絲綢之路」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積極籌建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對全球能源轉型做出重大貢獻,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向聯合國交存《巴黎協定》批准文書,積極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和《蒙特利爾議定書》等國際環境公約。中國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亮麗的成績單,以敢於擔當的精神積极參与推動全球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彰顯了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可以肯定地說,中國始終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實踐者,未來也必將為世界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總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攻堅戰,也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的攻堅戰。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理解和落實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大原則,讓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讓全體人民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自覺性、堅定性。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政府職能部門的責任,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群策群力,努力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

(作者分別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生研究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白景明: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規模、結構與趨勢
走進新時代的中國地方志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