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9成是陸軍,這大國39天就被征服!二戰教訓深刻,編製怎麼改?

9成是陸軍,這大國39天就被征服!二戰教訓深刻,編製怎麼改?

二戰中,一些國家偏重某些軍兵種的建設,使軍隊力量存在嚴重缺陷,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如法國以貝當元師為首的保守勢力,拘泥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重點發展陸軍和陸軍步兵,陸軍的人數佔90%,而海、空軍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結果,在德國飛機、坦克、機械化部隊的進攻下,無力抵擋,僅39天便被征服。美國也是重點發展海軍和海軍航空兵,對陸軍的建設不夠重視。由於缺乏一支強大的常備陸軍,因而二戰初期不能及時在歐洲戰場投入美國的力量。

上述事例表明,戰爭的勝利只有靠各軍種和兵種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一個國家軍隊的建設,如果軍兵種比例存在缺陷,必然在戰爭中導致嚴重後果。只有協供發展各軍兵種,才能適應未來戰爭。因此戰後主要國家根據二戰的經驗教訓,對軍兵種的構成比例作了相應的調整,力求避免軍隊結構有大的缺陷。如美國:陸軍佔36.5%,海軍佔35.7%,空軍佔27.5%,戰略核力量佔4.5%;蘇聯:陸軍佔46.8%,海軍11.4%,空軍和國土防空軍佔22.7%,戰略火箭軍佔8.6%。而且戰後世界主要國家還十分重視按照客觀情況的變化,來動態調整軍兵種比例關係。

世界主要國家對技術性較強的軍兵種都注意保持較大比例,如美國海空軍等佔67.5%,蘇聯海空軍等佔42.7%,英國海空軍等佔49.6%,法國海空軍等佔34%,各國陸軍中的坦克、導彈、火炮、航空兵等技術兵種也佔了相當比重,真正的步兵,比例很小。

二戰表明,新型武器裝備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軍隊原來的組織形式就難以與之相適應,就必須加以改革。戰後,美、蘇等國,全面的改革都超過3次以上。至於每裝備一種新性能武器而相應作的編製調整,則更為頻繁。如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的列編,各種型號地空導彈裝備陸海空三軍部隊所引起的局部編製的變化等,都是如此。另外二戰後的局部戰爭也在指導軍隊編製的變化,以適應戰爭需要。

同時,二戰中一些國家軍隊編製體制缺乏預見性,墨守成規,因而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的教訓,極為深刻。因此戰後世界主要國家都十分重視武器裝備的發展趨勢及其可能對軍隊編製體制帶來的影響,研究制定軍隊的編製,規劃武器裝備的發展,增強軍隊適應未來戰爭的能力。美軍就認為,打贏上一次戰爭的好編製,不一定能適應下一次戰爭,因此很重視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如美軍2000年陸軍、海軍和空軍的編製,就是從80年代開始研究預測的。

二戰的實踐證明,軍兵種部隊編成的合成度至關重要。此外軍兵種的編組合成不在形式如何而在於能否達成整體合力。蘇聯在衛國戰爭初期,偏重軍兵種組合的外在形式,如坦克集團軍由3個坦克軍和個步兵師混合煸成,結果坦克兵團向敵縱深穿插時,步兵師跟不上,機動受到限制,作戰受到較大影響。戰爭過程中,蘇聯接受了教訓,注重軍兵種合成的實效,形成整體合力。到庫爾斯克會戰時,坦克集團軍就由2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反坦克部隊、炮兵部隊和其他部隊編組而成,大大提高了坦克協同步兵的作戰能力。

所以戰後世界主要國家都把優化組合軍兵種編成作為軍隊建設的重點內容。在現代條件下,軍種已不僅是由多兵種紐成的,而且是由各軍種的有關兵種組成的,軍種之間,互相聯繫,互相滲透,傳統的軍種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由於各國重視各種武器火力的組合,軍隊的火力具有很強的立體性、縱深性、攻防性和殺傷破壞性,與二戰相比,火力增強了數十倍。保障力量的組合也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大型運輸機、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飛機、偵察機等空中力量已經成為提升軍隊遠程快速打擊能力的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諍聞軍事 的精彩文章:

29億軍費咋貪,內鬼搭上富豪!大國戰機荒唐採購,瞧這一家子!
「浪」了22天,巴黎一片狼藉!逼馬克龍下台,這大國是黑手?

TAG:諍聞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