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遺址出土「陶制炮彈」,專家大膽猜測用途寫進教科書,最終被打臉

遺址出土「陶制炮彈」,專家大膽猜測用途寫進教科書,最終被打臉

中國是陶瓷的故鄉,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輩就掌握了制陶技術。秦漢時期,陶向瓷過渡,東漢末年,「南青北白」兩大瓷系形成。陶瓷的產生,既是我國文明進步的標誌,同時又推動了人類社會進一步向前發展。如今的生活中,離不開瓷器,由封建社會傳下來的瓷器也精美絕倫,例如元代青花瓷,清代琺琅瓷、粉彩瓷,都蘊含著不菲的價值,是中國文化的象徵。但我們知道,任何成熟的技術都要經歷一個發展階段,在中華文明的早期階段,人們掌握的是制陶技術,這在考古學上早有應證。在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就發現了許多陶制器皿,而且能夠推測到主要是一些生活用具。但畢竟距離現在時間久遠,在某些特殊形態的器皿的用途上,仍然存在一定爭論,我們今天說的這枚偶然發現的「陶制炮彈」就是一個例子。

說它是「炮彈」,只是現代人從視角上對它的第一印象,其實考古學家們給這種陶器所起的真實名稱叫做「尖底瓶」,它兩頭尖尖、小口細頸、斜肩鼓腹帶有雙耳。關於它的用途,專家們在1957年 遺址發掘工作完成前就有了結論,這一年,與該遺址文化相關的半坡遺址博物館建成,館內中央水池的小山上一座少女的雕像格外醒目。只見她身穿麻布裙衫,左手腕戴陶環,右手持一半坡類型的尖底瓶,半蹲著身體在池邊,作汲水狀,也就是說當時的考古學界普遍認為這尖底瓶是一種陶制汲水器皿。

後來,這種觀點還被寫進了初中歷史教科書,書中圖文結合詳細地介紹了使用尖底瓶汲水的方法。將繩子套在雙耳上,將水瓶沉入水中,待水自行注滿後,重心下移,而這時瓶口豎向朝上,只將瓶子吊上來就實現水滿瓶而一滴不漏。

理論上,這種論斷確實體現了遠古人類滿滿的智慧。然而,就在近些年,科學家們利用這個原理做了無數次實驗,卻證明傳說中的「虛則斜,中則正,滿則覆」的汲水方式根本行不通,簡直就是打了專家們的臉。另外,在遺址也並沒有發現有水井,因此,尖底瓶是否真的是取水工具還存在很大的嫌疑。至於這東西到底是幹啥用的,人們也紛紛作出了猜測。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首先,有人說這是一種釀酒的器具,因為在尖底瓶的下底部有明顯的草泥痕迹,懷疑這是在釀酒時需要發酵,長時間放置在一定的地方所致,另外他們還從字形的角度作出了考證。「酒」字左邊的「酉」部,其甲骨文和金文形態都像極了尖底瓶的樣子。

其次,也有人說這或許是用來取暖用的,小口注入熱水,嚴密防漏,另一段尖底插入泥土穩固易放,特殊的形狀還保溫,因此很有可能是現代人所用的「暖壺」之類的生活用具。

最後有人提出可能是古代「禮器」,理由是這種形狀的瓶子並不容易放置,因此很有可能是祭祀的時候被捧在手中裝酒的工具,因為祭祀一般也需要酒,另外,他們還說瓶子的形狀象徵著果核,而果核在古人的意識中可能意味著新生,再就是尖底瓶多出土於墓葬中,這也可以佐證很有可能跟古人的靈魂信仰有關係。尖底形狀的裝酒禮器,在人類歷史上也並不是沒出現過,古埃及壁畫中就有反映。

然而,這類似於現代「炮彈」樣子的尖底瓶子到底是幹嘛的,以上說法都還只停留在推測層面,現代人的想像力無窮盡,古人的智慧更不可小看,也許有一天我們真的能揭開它真實的用途,也許它永遠都只是個謎,對於此,您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很多人認為「吃虧是福」,但看了其前半句,你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
古代最知名科學家,名氣卻和人品成反比,做出的事至今被人唾棄

TAG: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