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夢見太陽入懷 後生下一帝 一舉措決定中國古代上千年治國模式

她夢見太陽入懷 後生下一帝 一舉措決定中國古代上千年治國模式

(說歷史的女人——第630期)在西漢時期,有一個女人很傳奇,她曾經夢見太陽入懷,後來還真的生下一個皇帝,而且此皇帝的一項舉措直接決定了中國古代上千年的治國模式。

此女叫王娡,是西漢初年諸侯臧荼之後,說起來也算是有著名門貴族基因。但其家道後來基本全部敗落了,所以王娡的老媽也只能找了一個老農民嫁掉。可是後來老農民掛了,王娡的老媽為了養活孩子,就只好改嫁。

那年頭生活不易,作為長女的王娡自然也要被早早嫁出去,以減輕家裡的開支。因此,王娡被老媽做主嫁給了一個叫金王孫的農民,並且生下了一個女兒。但就算到了如此地步,王娡的老媽也不放棄對女兒前程的關心。有一天,王娡的老媽請到了當地的著名相士姚翁給自己的子女們看相,可是姚翁逐個看了一遍之後,只在看到已經為人妻為人母的王娡時十分驚訝,並且表現出十分的尊敬。他對王娡的老媽說:「你這個女兒了不得啊,她有富貴之相,以後是要生下天子的。」

王娡的老媽一聽,內心頓時激動不已,不久就來到王娡的家裡,從王娡老公那裡強行把女兒給接走了。接著是變賣首飾等貴重物品,湊了一筆錢託人走關係,想方設法把女兒王娡給送入東宮太子府,後因王娡美貌出眾,得到了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的寵愛。後來,王娡為劉啟生下一子三女,分別為:劉徹、平陽公主、南宮公主、隆慮公主。

不過在懷劉徹的時候,她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一輪又紅又大的太陽滾入懷中,王娡夢醒後,對劉啟說此事,劉啟大喜,認為這是大吉兆。後來等懷胎十月期滿,王娡果然生下一名男嬰,即劉徹。公元前150年,年紀尚幼的劉徹被立為太子,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劉啟駕崩,劉徹繼位,是為漢武帝。

不過王娡雖然做有異夢,但現實並非夢境,劉徹能夠在十分激烈的競爭中最終勝出,被立為太子,其中並非那麼容易。作為母親的王娡雖然很少被電視劇翻拍(僅《美人心計》),但其在後宮中的手段也是頗為厲害的。她為了兒子的未來,也是秘密地上躥下跳,沒有鬆一口氣。在劉徹之前的太子是庶長子劉榮,劉榮最終敗給劉徹,其實是劉榮之母敗給了劉徹之母。而劉榮之母粟姬和劉徹之母王娡之間有一個人叫劉嫖,她才是決定最終成敗的那個砝碼。

劉嫖身份十分特殊,位同諸侯級別,極其顯赫。再加上她又是漢景帝的同母親姐之身份,其母薄太后又對其十分寵溺。因此,劉嫖在嫁給陳午後,就開始藉助自己的顯赫身份和地位為夫家謀福利。而在當時謀福利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搞政治聯姻,劉嫖本人生有2子1女。於是,在她看來,如果讓現在的太子劉榮娶了自己的女兒,那麼太子早晚要做皇帝,而自己的女兒也早晚必是皇后,如此以來,就實現了一榮俱榮。可是劉嫖找到粟姬商量這事的時候,卻遭到了粟姬的拒絕。

劉嫖很不爽,她又去找王娡,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徹,實現聯姻。王娡毫不猶豫就同意了。當然,王娡並非毫不猶豫,只能說王娡比粟姬更清楚劉嫖的厲害。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是明證,劉嫖到漢景帝那裡說了粟姬一大堆壞話,而且說得是有鼻子有眼,甚至說粟姬常暗中搞巫術等等,使得漢景帝也對粟姬好感大減。

而與此同時,因為聯姻關係,劉嫖自然也開始照顧王娡,總是對漢景帝誇讚王娡和劉徹。此外,還在私下與王娡聯合對付粟姬和太子。恰好在公元前151年,漢景帝的皇后因沒有生育子女而被廢掉。按說,王娡本該積極爭取自己去做皇后,才符合後宮的一般規律。但實際上卻事與願違,她和劉嫖商量後,反而利用一些大臣向漢景帝勸立粟姬為皇后。結果,這事讓漢景帝大怒,不僅粟姬的皇后之位沒得到,還把自己兒子劉榮的太子之位給搞掉掉了。結果是太子劉榮被廢臨江王,而粟姬是滿腹委屈卻沒機會給皇帝說,最後在抑鬱中痛苦死去。

可是粟姬和廢太子劉榮的情況,正好給了王娡機會,再加上劉嫖這棵大樹在後面不斷遮風擋雨,事情非常順利。雖然劉徹在漢景帝的兒子中並非最合適太子之位的,至少從年齡上來看,漢景帝有兒子14個,劉榮被廢后,下面至少還有9個都比劉徹大。但為何偏要立一個才6歲的娃娃呢?當然有人說劉徹天資聰明,可是一個人是不是做皇帝的料,從6歲就能看出來,這絕對是術士鬼話。因此說到底,還是劉徹之母王娡和劉嫖這工作做得到位。

劉徹被立為太子,不過是一場陰謀上位的結果,但卻陰差陽錯,反而促成或成就了一位千古一帝。這或許就是天意吧。劉徹繼位稱帝後,在位半個世紀左右,文治武功,政治卓著,有著非常顯著的歷史功勞。最為了不起的一項成績就是他的一舉措決定中國古代上千年的治國模式。

此舉措,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漢武帝之前,中國各朝各代是沒有明確的統一的治國綱領性思想的,說白了就是沒有形成了一個定勢的治國思想。比如秦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諸侯國,各國甚至都有一套自己的治國模式,法家、縱橫家等各門各派都在各國遊走,宣傳自己的治國方案。秦統一後,採用的則是法家和酷吏相結合的軍事化管理,結果失敗了,因為秦之模式使用於戰時,但卻不適合和平時期。

到劉邦再統天下,建立大漢,一開始沿用的還是秦制度,結果也不是很太平。那麼問題出在了哪裡呢?到了漢武帝時期,他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江山靠法、吏結合的軍事化管理來博取,但卻要靠文治,而儒家思想則絕對是諸子百家中最適用於和平時期治國思想的。它講究忠孝仁義,上至君臣,下至百姓,基本上全部都概括到了。為人臣者該怎麼做臣子,為百姓者該如何行孝義,等等,全部給出了行之有效的理論依據。

如此以來,以儒家思想為治國模式,就很容易形成這麼一個局面,那就是:臣忠民孝。這正是皇帝渴望看到的,大臣忠誠,皇帝放心,老百姓行孝,就不容易搞叛亂,皇帝安心。因此,漢武帝果斷採納了這個舉措,即董仲舒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舉措決定了中國古代上千年的治國模式。也是從此,在中國古代上千年的歷史中,各朝各代的帝王不但有了治國模式的思想綱領,甚至也有了信仰。儒家信仰,也成了貫徹整個古代史的一盞明燈。(文/蘭花蟑螂)

參考史料: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漢書·外戚傳》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此皇帝一死,這3人的厄運就來了,2位皇后被廢,1位寵臣自殺
他提拔一屯田小官話都說不利索卻在20年後殺孔明之子滅劉備之國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