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布施和供養

布施和供養

布施是獲得財富的正因。不過,布施的行為要隨著自己內心境界而定,不要超過自己的心境和能力。也就是說,隨力隨分去做,布施錢物以自己不會感到心疼的額度為宜,讓自己歡歡喜喜,無怨無悔。

布施可以破除慳貪,擴大心胸、增長福報。先從自己不會感到心疼的財物做起,比如,自己有一百元時,布施一元。別人布施更多而自己做不到時,真心地隨喜他。布施,不是自己捨出什麼去給別人,而是借外在的緣為自己種善因、積累福報。越施福越厚,越慳福越薄。

福報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要靠自身的努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布施,不在於財物多少,而在於發心的廣大與猛利。

布施利他,也要以智慧引導。如果你給予的是別人不需要的,甚至是會損害到別人的,那還叫什麼布施呢?

布施不僅僅是捐獻財物,去寺里掃掃地也是布施,給流浪小孩一句關懷也是布施。

一心修布施,就不要想太多,對方是假的,自己因此而生起的布施心是真的。但修布施也要以智慧輔助,一是不要超過自己的能力,令自己付出時感到為難、勉強;二是不能完全聽從對方的要求,而要觀察是否合理。如果懷疑對方是騙子,布施一個微笑或一句佛號也不錯。不要嗔怨,要慈悲,發願結善緣。

供養有二種,財供養、法供養。為資養三寶,供衣服、飲食、醫藥等物,謂之財供養,去寺院參加勞動、建設,也是供養;恭敬、讚歎、禮拜三寶,聽聞及為他人演說佛法、依教奉行等,是法供養,以法供養,最為殊勝。

聽到過的道理,要常常去思維。遇到境界時,能夠用這個道理來轉心。習性與佛法矛盾時,能夠依照佛法去做,而不是隨順習氣,依教奉行,是最勝供養。

可將收入分作幾分:基本生活開支、孝養父母、儲蓄生息,再撥出其中一分供養三寶。供養到寺廟客堂,不要單獨供養某位出家人。

以誠心供養僧人,以悲心治療疾病,供養者和醫生都造了善業;如果受供者貪財,病人身體好了再去做不好的事,那是他們自己的惡業。前者得福報,後者感苦果,各自受報。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把握好自己行善的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以身語承事三寶也是供養,寺里開許免費吃住,不必有心理負擔。如果條件夠,願意承擔費用,那是自己積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人生佛教、人間佛教與生活禪
濟群法師:當太子悉達多遇見老病死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