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史說鄭成功殺魯王,60年前有了新發現,學者:這是一個冤案!

清史說鄭成功殺魯王,60年前有了新發現,學者:這是一個冤案!

1959年,金門島上的工人在施工,意外的挖出了一座古墓。後來考古表明,整個古墓長250厘米,寬140厘米,墓碑高120厘米,露出地面20餘厘米,是極為普通的墳墓。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這一個小古墓里,卻有驚人的發現,尤其墓碑上的十個字,直接顛覆了歷史,揭開了一段迷案。為此,甚至一些學者不客氣的指出,鄭成功不容被污衊!

這一古墓和鄭成功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這涉及到鄭成功最大的一個污點!

作為明清之交的風雲人物,鄭成功一生充滿了傳奇,更是一名讓人敬佩的民族英雄。雖然鄭成功抗清不算成功,也有一定的私心,但鄭成功的確是一個值得後人敬仰的大英雄。

然而,從史書上看,鄭成功卻有一個大大的污點,犯上作亂殺了擔任監國一職的魯王朱以海!

《清史稿》中記載,「魯荒王檀,太祖第十子……久之,居金門,鄭成功禮待頗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將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在清朝史料中,幾乎都是宣傳鄭成功殺了魯王朱以海。

如果這一記載是真的,那麼鄭成功犯上作亂,而且殺的是監國,殺的是明朝宗室,這對標榜「反清復明」的鄭成功來說,的確充滿諷刺!

然而60年前,台灣金門島上的工人一次施工,竟然挖出了魯王朱以海的墳墓,其中墓碑上的十個字,揭開了朱以海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時間,時隔300年後,終於還了鄭成功的清白。

朱以海的墳墓非常寒酸,無論是墓穴大小,還是隨葬品,幾乎沒什麼可談的。但在墳墓之中,有一塊墓碑卻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因為上面刻寫了一些文字。

在一塊長方形的石碑上,清楚的寫著「皇明監國魯王壙志」八個大字。顛覆歷史的是,碑文內容是:「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

其他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十個字顛覆了歷史,即:「壬寅11月13日,中痰而薨」!朱以海死於壬寅年(公元1662年),死因是中痰,屬於自然死亡,和鄭成功毫無關係。

其實,朱以海死在鄭成功之後。史料表明,鄭成功死於1662年6月23。如此一來,鄭成功又如何「使人沉之海中」呢?因此,這一證據有力的反駁了《清史稿》的記載。

背了300年黑鍋的鄭成功,這時才終於沉冤昭雪。因此,專家直接指出,清朝宣傳魯王之死,兇手是鄭成功,這顯然是一個冤案!

讓人遺憾的是,如今還有人相信《清史稿》(清朝遺老編寫,民國時被禁止),認為鄭成功殺了朱以海,以此來攻擊抹黑鄭成功。甚至,還有人另發奇論,比如名人高曉松就公然宣稱鄭成功是大倭寇。

對此,有專家學者憤怒的指出,從朱以海墓誌來看,已經證明了鄭成功的清白,因此鄭成功沒有什麼污點;而且矢志不渝的反清復明,和擊敗侵略者的收復台灣,也說明了鄭成功的偉大,所以不容被任何中國人污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明朝六大奸臣中,他雖然降清做漢奸,卻最為冤枉!
中國一門學說,改變了日本千年,如今依然影響巨大,不是儒學!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