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任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遭遇第一奇案:假到笑哭的假國企中國藍田要還魂上市

新任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遭遇第一奇案:假到笑哭的假國企中國藍田要還魂上市

中國股市無奇不有,新任證監會主席很快遭遇了第一奇案,這個案子的荒誕不經,讓凌通社覺得有一點喜感。

而上交所煞有介事的問詢更讓凌通社想到那個故事,一個阿婆拿一張中共中央辦公廳落款的紙頭去銀行要求支付10萬元買好吃的,去建設銀行櫃檯,主管說:我們這是建設銀行,取的錢只能用來蓋房子,你要買吃的得去農業銀行,買穿的得去工商銀行。(故事全文附後)

煞有介事的搞笑公告

藍田股份作為中國股市第一爛股不死鳥的代表在中國股市歷史上有很重要的一筆,東方金鈺也是一個爛公司,而現在這2個爛公司居然要重組了,不過藍田股份換成中國藍田了。凌通社相信所有的當事方東方金鈺、中國藍田、上交所都心知肚明,但各方還是煞有介事地走了很規範的流程。凌通社看著上交所的詢問,心裡冒出一點喜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很罪惡啊。

1

第一步:東方金鈺公告賣身假國企中國藍田

東方金鈺披露稱,公司控股股東興龍實業的股東趙寧、王瑛琰與中國藍田於2019年1月31日就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相關事項達成共識,趙寧、王瑛琰擬將其合計持有的興龍實業100%的股份轉讓給中國藍田。轉讓完成後,中國藍田將間接持有公司31.42%的股權,成為公司實控人。

這一步中,凌通社關心的是中國藍田、農業部主管全民所有制企業、瞿兆玉這個幾個關鍵詞。因為人人都知道中國股市歷史上有一隻造假的不死鳥藍田股份,當年劉姝威600字《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的短文讓其一舉成名,中國藍田包括多名高管鋃鐺入獄,藍田股份亦於2010年破產。而瞿兆玉因為造假以及行賄農業部官員而二次入監。

而現在,白紙黑字,瞿兆玉還是中國藍田的法人代表,而且這個公司還是農業部主管的全民所有制企業。

2

第二步:上交所明知故問的詢問

凌通社估計上交所拿到東方金鈺和中國藍田的交易公告的時候也有些頭大,從程序上看,這個似乎沒有問題,雖然中國藍田和已經半死的藍田股份有二個字是不同的,但也有二個字是相同的啊。雖然從基本常識看農業部不可能有直屬的公司,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所有部委不準辦公司早就是所有領導公開說的事情。一個二次坐牢的人擔任一個部委的國企的老總,也是當所有人為白痴了。凌通社查了一下農業農村部的網站,這麼牛逼的一個直屬公司,居然沒有命中一條信息。

怎麼辦呢。上交所發了一個明知故問的公告。凌通社估計東方金鈺後面也就不回復了,這樣的重組就是胎死腹中,浪費所有人的資源,某報收廣告費。

2月10日,上交所向東方金鈺下發了問詢函上交所表示,公告披露,中國藍田總公司為農業部主管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代表為瞿兆玉。要求公司、實際控制人趙寧以及中國藍田明確說明中國藍田的實際控制人和股東構成情況,並提供有效的工商登記證明文件;目前中國藍田與農業農村部的關係;此外,瞿兆玉與中國藍田和已退市公司藍田股份的關係,其是否存在被列為失信人或其他不得收購上市公司的情形。

3

中國藍田假國企假到不能更假

所有公開資料都顯示中國藍田是一家假到不能再假的假國企。左安農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藍田股份曾經創造了中國股市長盛不衰的績優神話,這隻傳奇性的股票,在股市創造了很多不可能,而在這些不可能的背後隱藏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的謊言與欺騙。回頭看來,這些騙術十分荒唐,經不起任何推敲,甚至可笑,但在當時很多人深信不疑。

而中國藍田之假也完全有同樣的DNA.而隨便看一下中國藍田的企業網站,彷彿一個農村網站,看到凌通社笑得肚子痛,敢這樣的造假的藍田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學習致敬!

1

一個全民所有制中央大型國企居然

是國家工商局批准的

中國藍田的企業簡介說,中國藍田總公司於1989年03月06日成立,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中央大型企業,是農業部投資的直屬單位,是以服務三農、資產經營、科技開發等為主的大型綜合性國有資產經營試點單位,是中國農業農村領域唯一的一家中央級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公司。

事實上,早在1993年,中央主管機構就要求所有黨政機關企業和企業實體脫勾,而一個企業的批准一定不是工商局而是主管的上級機構。

2

工商註冊的公開信息也可能是假的

前幾天,凌通社在說到工商資料失真的時候,曾經說到過,其實雖然你看到的工商資料是巴拉巴拉,但你也必須想一下,工商資料也可能是假的。凌通社從公開的工商資料中查詢,發現中國藍田的信息白紙黑字還是農業部是大股東。農業部(現在的農業農村部)是不是應該出來走一遭呢?你們沒想到外面還有這麼大一塊資產把。

3

中國藍田的組織架構特別像政府設置。造假一定要有政工人才啊

一個公司居然有辦公廳、機關事務部。。。。黨群工作部。。。

4

這幾個英文翻譯讓我國的國企丟臉!造假一定要英文人才啊

5

中國藍田原來2018年7月才通過阿里巴巴註冊域民,這真讓我國的國企信息化丟臉啊。造假一定要IT人才啊!

//

假國企中國藍田的來龍去脈

//

說到這裡,肯定很多人替凌通社捏一把汗,開門見山說人家是假國企難道不怕又當被告啊,你小子已經被張一鳴告得很悲催了,還不吸取教訓嗎?

且慢,這是因為凌通社查到了公開的新聞資料,證明中國藍田就是一個假國企。

1

1、其前身是中國農業物資供銷總公司

中國裁判文書網一個中藍田總公司的勞動爭議的糾紛案中,這樣描述「1998年3月,中國農業物資供銷總公司變更註冊登記為藍田公司」

2

人民網2002年就揭露了其假國企的本質

在中國藍田總公司與農業部的關係上,中國證券報記者查詢國家工商局資料,證明「中國藍田總公司成立於1989年3月6日(但核准日期是2001年9月7日),註冊資本為4億元,性質為全民所有制,投資人為農業部,法人代表為瞿兆玉,在全國設有27家分支機構。」 為此記者提問說「藍田總公司既是農業部的全資公司,性質是全民所有,而法人代表是瞿兆玉,難道瞿兆玉在農業部有一官半職?」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此後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農業部官員時,農業部官員一口否認,並稱農業部與藍田「根本就沒有一點關係」,事情至此就越發令人感到藍田案迷霧重重。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也正是沿著這條思路,記者先後與多方面數次接觸,得到了一系列的一手材料,根據這些材料最終得出的結論令人豁然開朗,同時也令人吃驚,因為推斷出的謎底是,中國藍田總公司這一名稱直至1998年才註冊,而且是在將農業部下屬的一家中國農業物資供銷總公司(以下簡稱「物資公司」)兼并後,由這家國字型大小公司變更名稱後註冊而來。

3

中國藍田總公司的由來

根據記者調查的材料,中國藍田總公司的最早起源,仍是與上市的藍田股份緊密相關。1996年,瀋陽市政府將藍田股份公司1828萬國家股劃轉給農業部,農業部給藍田股份公司3000萬股上市配額指標。當年5月,藍田股份以每股8.38元向社會發行3000萬股公眾股,農業部持有藍田股份1828萬的國家股的經營管理權又委託給藍田代理。

事情的波瀾起於1997年,1997年藍田股份上市後獲得配股權,按10:3比例,1828萬股國家股擁有548.4萬配股權,作為擁有配股權的農業部決定以其下屬中國農業物資供銷總公司的凈資產認購其配股。

1997年6月30日,瀋陽中沈資產評估事務所對物資公司(含天津、鄭州、大連子公司)的資產與負債進行了評估,評估的結果是該公司資產是1.5億多元人民幣,而負債也有9000多萬元,凈資產為5306.9萬元人民幣,這一結果最終獲得國家國資局的認可。

1997年10月20日,農業部最終下達了兼并通知,在其農財發(1997)10號文件:「經部研究決定,將物資公司的全部資產、人員劃轉給了藍田總公司,法定出資人變更為藍田股份公司,劃轉後物資公司為藍天股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此後不久,由農業部財務司、人事司負責人召開物資公司職工大會,宣布自此物資公司與農業部脫鉤,據當事人回憶,瞿兆玉也參加了此次大會。

事情到此,一切似乎尚在合理之中,不掏錢而掏實物資產折現參與配股是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上市公司的一種普遍手法,隨著配股物資公司併入藍田也順理成章。但這裡值得特別提醒的是,在一系列公告中,都沒有聲明物資公司從此不再存在,而是以子公司形式存在。

4

怪事發生怪胎出世

怪事發生在兼并之後,這就是繼而發生的物資公司名稱變革事件,中國藍田總公司也由此出世。

記者調查獲得的資料顯示,1998年1月9日,由瞿兆玉簽字向國家行政管理局遞交了「企業申請變更登記註冊書」,該申請上清楚地顯示出企業法人名稱由「中國農業物資供銷總公司」變更為「中國藍田總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張仲銘」申請變更為「瞿兆玉」,此外,除經營範圍有所變化外,一律不變。與此同時,農業部在這份變更書上出具了「同意變更」的字樣,並蓋有部印章。

值得注意的是,在變更所需要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履歷表中,改為自1997年起瞿兆玉即擔任物資公司總經理,變更之前的1998年1月9日,瞿兆玉也以物資公司法人名義簽字,這一切都得到了農業部有關部門簽字通過。相信1998年1月時的瞿兆玉肯定感到一帆風順,元月23日,農業部致函國家工商局稱「請協助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手續」,此後,中國藍田總公司問世。中國藍田總公司成為了1989年註冊成立的公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按申請變更時提交的瞿兆玉簡歷看,1989年時,他還在瀋陽行政學院當副院長呢,哪來的什麼藍田總公司總裁呢?

很明顯的記錄顯示,瞿兆玉居然能夠利用這次兼并的機會,為自己移花接木,憑空嫁接起來了一個國字型大小的臉面企業。在整個藍田案的過程中,正是瞿兆玉有了中國藍田總公司這面大旗,為此後許多事件的發生做了虎皮。

5

關於中國藍田總公司

1994年8月,瀋陽市政府批准藍田股份公司為農業企業,歸農業部管理。

1997年5月26日,農業部致函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稱:農業部持有藍田股份公司1828萬股國家股,擁有該公司配股認購權548.4萬股。我部擬將中國農業物資供銷總公司的凈資產認購本次配售的全部股份。要求對物資公司的資產進行評估立項。

1997年6月13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通過1997年增資配股方案為:以1996年末總股本9696.5萬股,向全體股東每10股配售3股,配股價格浮動的幅度限定為8-12元。

1997年6月30日,瀋陽中沈資產評估事務所對物資公司(含天津、鄭州、大連子公司)的資產及負債進行了評估,結果凈資產為5306.9萬元人民幣,此結果已取得國家國資局認可。

1997年11月20日,農業部發出農財發[1997]10號文件:「經部研究決定,將物資公司的全部資產、人員等劃轉藍田股份公司,法定出資人變更為藍田股份公司,劃轉後物資公司為藍田股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請接此通知後,抓緊落實有關工作,保證物資公司的穩定和順利移交;同時,要根據藍田股份公司總體發展戰略,結合物資公司的情況,制定和實施物資公司的發展規劃及扭虧增盈措施,妥善處理好物資公司的債權債務,不斷增強物資公司的綜合經濟實力。」

1998年初,瞿兆玉將物資公司的法人代表換成自己,並開始辦理物資公司名稱變更為中國藍田總公司的手續。此時的物資公司仍在運作。

1998年1月23日,農業部致函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稱:「因工作需要,聘任瞿兆玉同志擔任中國農業物資供銷總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職務,解聘張仲銘同志擔任的中國農業物資供銷總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職務。請協助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手續。」

1998年2月名稱變更結束,中國藍田總公司由此誕生。

1999年初,農業部為貫徹國務院關於政企脫勾的指示精神,決定將所持藍田股份公司中的國家股交中水集團公司經營管理,取消藍田的代理。但最終將股權無償劃轉給湖北洪福公司。

看了不要笑:中國藍田上市和風婆婆的故事

朋友在建設銀行上班,昨天她說了一個親身經歷的事。

中午的時候銀行儲蓄大廳里沒有顧客,

朋友正坐在存取櫃檯的窗口裡發獃,

這時一位女顧客走進大廳,

來到朋友的窗口,

她遞給朋友一張紙條,說是要取錢。

接過紙條一看,上面寫著:

茲派XX同志前往貴銀行提取人民幣十萬元。

下面落款是中共中央辦公廳。

看著著極不規整的手寫紙條,朋友立馬感覺是個騙子,只是感覺這騙子也太小兒科了吧!

朋友猶豫著要不要報警,

抬頭仔細觀察才發現該女子神情恍惚,

穿著也很凌亂。

意識到可能是精神病患者,所以打消了報警的念頭。

把她交給了大堂的保安。

保安聽完朋友的介紹,就對她說:

你這張條子要取款,得先去對面的派出所,找所長蓋個章。

女子聽了保安的話,想都沒想就奔街道對面的派出所去了。

看到這一幕,朋友是特別佩服保安的機智。

好感倍增啊!

過了午飯時間,大廳里開始忙碌了起來,

這時那位女子卻興沖沖的又走了進來,

朋友和保安感覺非常詫異,

要知道如今這派出所可是好進不好出啊!

那女子高興的說,值班的警察告訴她,

如今為了方便群眾,辦公手續簡單化了,

她這條子不用蓋章就可以取錢。

一聽完女子的話,朋友別提多鬱悶了,

可有不得不佩服這位警察大哥,

誰說現在的警察不辦事?

你看這位警察大哥手法多純熟,一個官腔,就把麻煩又給忽悠回來了!

唉,不服不行!

這次朋友和保安沒輒了,

只好把女子交給了大堂的主管,

主管聽明白了之後,就問女子:你取錢幹啥?

女子說:買好吃的,好穿的!

聽了她的話,主管說:我們這是建設銀行,取的錢只能用來蓋房子,你要買吃的得去農業銀行,買穿的得去工商銀行。

女子一聽,又興沖沖的走了。

看著她離去的背影,朋友把大堂主管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又過了好一會,朋友都把這事快忘了,

不曾想,那女子又回來了。

這回朋友真心想哭了

好神奇,她怎麼又回來了?

朋友問這女子咋又回來了,

女子說農業銀行的人告訴她,

只有農民才能在農業銀行取錢,

她是城市戶口不能取!

後來又去工商銀行,人家工商更牛逼,告訴女子

我們是公行,母的不能取錢!

無奈,她只好又回來了。

這次真的不知咋辦好了,

這時,行長來了,接過紙條一看,對著朋友和保安還有主管就是一頓很批。

轉身,對女子說:同志,不是我們不接待你,您是中央派來的,我們級別不夠,要取錢,您還是去央行吧!

額的神啊,原來高手不是在民間。而是在銀行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投行報告 的精彩文章:

中國日報:中國減稅箭在弦上!法國巴黎銀行:2017中國2萬億大減稅/降費,稅費減免可能相當於GDP的2%
貝恩資本:中國新生勢力品牌研究——個人和家庭護理類消費品的增速遠快於食品和飲料

TAG:國際投行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