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信願行合一的境界有深淺,所以證到的境界也有深淺

信願行合一的境界有深淺,所以證到的境界也有深淺

信願行合一的境界有深淺,所以證到的境界也有深淺





佛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千言萬語,只是要人認識本來面目,相信自己本來是覺不是迷。但因何而迷,要使自己研究個所以然出來,方才肯去怖苦發心。發心的力量有大小,因為研究有明白不明白,有些人完全不知道苦,自然完全不肯發心。

信願行合一的境界有深淺,所以證到的境界也有深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有些人已經發心,但因循放逸,是半明半昧,所以不痛切了。更有些人,用功雖切,但進步極遲,不得親切受用,是由於明白不透徹,信雖有而不堅,願雖發而不大,行雖持而不恆。

信願行合一的境界有深淺,所以證到的境界也有深淺

經雲發心第一難事,發心者,發信願行之心也,信自己本來是佛,只因迷而不覺,今日既知所以,只要肯修,迴轉頭來,此生決定可以見性成佛。自己決不肯自暴自棄,是謂信。既明白此理,見到沉淪的苦,彼岸的樂,自然要於此生成佛,勿再因循坐誤,是謂願。既願矣,就要在事上去實行,是謂行。前為理,此為事,理事相合,是為信願行合一。

信願行合一的境界有深淺,所以證到的境界也有深淺

合一的境界有深淺,所以證到的境界也有深淺,不是他人可得而測,只有自己知道。知道本來面目,我人既抱利己利他之願,當為人決定一條正路。先把因地弄正,使伊明白因果,明白自己因地本來完全不缺,與佛絲毫不二,只是不肯啟發,所以不得果。我人既負這個勸導的責任,總要教伊信得全,信得大,信得切,否則誤人慧命。關鍵只在此點,可不慎哉。

信願行合一的境界有深淺,所以證到的境界也有深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不是六塵辜負人,而是世人負六塵
如來名號約有多種,茲略言之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