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中國人口為何能達到四萬萬?這與清王朝的治理密切相關

清末中國人口為何能達到四萬萬?這與清王朝的治理密切相關

清朝的人口發展,在整個中國人口發展史上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階段。尤其是在鴉片戰爭之前,奠定了有清一代人口迅猛發展的基礎。

進入18世紀以後.清人口的增長明顯加快了速度。乾隆6年(1741年)。全國在冊人數在我國人口統計史上首次突破1億大關。達到14340萬。此後人口再生產的勢頭越來越猛。以平均高達千分之二十以上的年增長率急劇膨脹。到乾隆27年(1762年)和乾隆55年(1790年-)相繼突破了2億和3億。至道光14年(1834年),人口已躍增到4億以上,從此奠定了現代中國龐大人口的基礎。

鴉片戰爭前清朝人口突飛猛進的發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筆者認為,鴉片戰爭前清代人口以如此驚人的速度迅猛增長,主要是由以下原因所導致:

第一、清初統治者對生產關係的重大調整和推行的政治經濟措施.為人口增長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證。

康熙聽政以後,為恢復農業生產,穩定社會秩序,採取了一系列與民休息的措施。他大幅度地蠲免租稅,從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48年(1709年),「所免錢糧共萬萬兩有餘」;康熙49年(1710年)又決定。自明年起「普免天下錢糧,三年而遍」。康熙還諭令停止圈地,將大片明皇室土地改為「更名田」交給農民耕種;並大力鼓勵農民開墾無主荒地,規定對地方官計田功論升黜。在這些政策的直接扶植下。墾荒發展很快,使清初「彌望千里。絕無人煙」。「有少耕之田而無耕地之民」的荒涼景象。變成了「無寸土之荒蕪,開墾無遺」的局面」。

第二,康、雍、乾時期生產力的大發展和高產農作物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為人口增長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清初統治者十分注意發展社會經濟,在幅員遼闊的版圖奠定之後.組織了大規模的邊疆開拓和國內移民,從而為人口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廣闊的地域條件。

康、雍、乾時期對邊疆的開發,其範圍之廣、速度之快、收效之大均是歷朝從未達到的。如在西北方向上,清政府在新疆天山南北組織了大規模的兵屯和民屯;乾隆時,新疆地區的屯丁加家屬及其他移民已近百萬數。又

如針對四川在明清之交飽經兵禍、人口銳減的情況,清政府組織了「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這使四川的人口由乾隆14年(1749年)的250餘萬增加到嘉慶24年(1819年)的2560餘萬,年增長率高達3.4%。到道光30年(1850年),四川人口一躍而居全國首位。

總之,在順治18年(1661年)到嘉慶17年(1812年)這一個半世紀中,經過空前規模的墾荒和邊疆開發運動。清朝耕地面積從54900餘萬畝增至78800餘萬畝.增幅約為44%。可是這個增長率仍顯著低於同期人口的增長率,那麼相對緩慢得多的田地增長何以能支持如此迅速膨脹的人口呢?

除因清田地統計不實造成土地隱匿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單產的提高和糧食來源的擴大。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生產出更多的糧食。清政府十分注重優良稻麥品種的培育和高產作物的引進推廣。比如這一時期因引進早稻而產生的雙季作物得到了更大範圍的傳播。當雙季作物達到其增長極限之前,又引進了美洲的高產作物蕃薯、玉米、馬鈴薯等,以其可利用閑置之山坡旱地種植。即「不與五穀爭地」的特點。給貧民帶來了福音,有力地支持了人口的繼續增長。

第三、清前、中期既無內敵又無外患的空前政治一統與社會的穩定和平,為人口增長提供了必要的社會條件。

1644年清王朝在北京建都後,節節勝利。1662年最後一個南明政權瓦解;1664年夔東13家農民抗清失敗;1681年平定三藩;1683年收復台灣。自此到1795年止,除邊疆還有若干小規模的少數民族叛亂外。整個清王朝堪稱空前統一,安定的局面占多數,生產力發展水平亦隨之大幅度提高。正是由於清政府政治一統與經濟基礎雄厚.又及時採取了治河、賑濟、蠲免等抗災、救災措施。才使人民有效地抵禦了兩個世紀中近千次的大小自然災害,使災害對人類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整個社會能繼續穩定和平地發展。中國人口也漸漸攀上了41000萬的巔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名狂客 的精彩文章:

面對殘酷的獄制,清朝終於進行了改革,都是列強逼的

TAG:無名狂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