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唐詩鑒賞辭典》第三十八首《送魏大從軍》

《唐詩鑒賞辭典》第三十八首《送魏大從軍》

【篇目】

【作品介紹】

【注釋】

【譯文】

【作者介紹】

【賞析一~~賞析二】

【古風泊客一席談】

送魏大從軍

【初唐·陳子昂·五言律詩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拼音版:

xiōng nú yóu wèi miè ,wèi jiàng fù cóng róng 。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chàng bié sān hé dào ,yán zhuī liù jun4 xióng 。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yàn shān héng dài běi ,hú sāi jiē yún zhōng 。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

wù shǐ yàn rán shàng ,wéi liú hàn jiāng gōng 。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作品介紹]

《送魏大從軍》是唐代詩人陳子昂創作的一首五律。這首贈別詩表達了對友人建功報國的殷切期望,表達了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全詩感情豪放激揚,語氣慷慨悲壯。

[注釋]

魏大:陳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

「匈奴」一句:前句使用了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的典故。猶,還。

「魏絳」句:魏絳(jiàng),春秋晉國大夫,他主張晉國與鄰近少數民族聯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後來戎狄親附,魏絳也因消除邊患而受金石之賞。復,又。從戎,投軍。戎(róng),兵器,武器。

悵(chàng)別:充滿惆悵地離別。三河道:古稱河東、河內、河南為三河,大致指黃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區。

六郡雄:原指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的豪傑,這裡專指西漢時在邊地立過功的趙充國。《漢書》中記載其為「六郡良家子」。

雁山:即雁門山。在今山西代縣。橫代北:橫亘在代州之北。

狐塞(sài):飛狐塞的省稱。在今河北省淶源縣,北跨蔚縣界。塞,邊界上的險要之處。雲中:雲中郡,治所在即山西大同。

燕(yān)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東漢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領兵出塞,大破北匈奴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記漢威德。見《後漢書·竇憲傳》。

「勿使」兩句:用竇憲典故。《後漢書·竇憲傳》中記載,竇憲為車騎將軍,大破北單于,登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惟,只。

[譯文]

匈奴還沒有被滅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絳一樣從軍保衛邊疆。

在三河道與友人分別,心裡有些悵惘;盼望魏大像趙充國那樣的英雄豪傑建下大功。

雁門山橫亘在代州北面,飛狐塞遠遠連接雲中郡。

不要讓燕然山上只留下漢將的功績,也要有大唐將士的赫赫戰功。

[作者介紹]

陳子昂(659~700),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慷慨任俠。成年後始發憤攻讀,關心國事。24歲時舉進士,直言敢諫,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下獄。兩次從軍,對邊塞形勢和當地人民生活有較深的認識。後因父老解官回鄉,父死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獄中。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

賞析

壹/

此詩作於武則天當政年間,是詩人在長安任職期間所作,時間大約在垂拱(唐睿宗年號,685—688年)前後。

整體賞析

作為唐代革新運動的啟蒙者,陳子昂一直強調漢魏風骨。此詩不落一般送別詩纏綿於兒女情長、凄苦悲切的窠臼,一掃同類題材的悲切之風,從大處著眼,激勵出征者立功沙場,並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壯志,很能代表陳子昂的文學主張。

首二句「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讀來令人震撼,藉此可以清楚地意識到邊境上軍情的緊急,也可以感覺到詩人激烈跳動的脈搏。首句暗用漢代威鎮敵膽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典故,抒發了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此處「匈奴」二字,是以漢代唐,借指當時進犯邊境的少數民族統治集團。詩人又把春秋時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晉國邊患的魏絳比作魏大,變「和戎」為「從戎」,典故活用,鮮明地表示出詩人對這次戰爭的看法,並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絳一樣殺敵建功,保衛邊疆,同時也從側面說明,魏大從戎,是御邊保國的壯舉。

三四兩句中,「三河道」點出送別的地點。《史記·貨殖列傳》說:「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處概指在都城長安送客的地方。兩句的旨意是:與友人分別於繁華皇都,彼此心裡總不免有些悵惘;但為國效力,責無旁貸,兩人執手相約:要像漢代名將、號稱六郡雄傑的趙充國那樣去馳騁沙場,殺敵立功。此二句雖有惆悵之感,而氣概卻是十分雄壯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這兩句是寫魏大從軍所往之地。一個「橫」字,寫出雁門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橫亘在代州北面;一個「接」字,既逼真地描繪出飛狐塞的險峻,又點明飛狐塞是遙接雲中郡,連成一片的。它們組成了中原地區(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處的景物並不在眼前,而是在詩人的想像之中,它可以是實寫,也可以是虛寫。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險峻,暗示魏大此行責任之重大。這就為結句作了鋪墊。

因此,「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二句作結,便如瓜熟蒂落,極其自然。此處運用的典故,說的是東漢時的車騎將軍竇憲,他曾經以卓越的戰功,大破匈奴北單于,又乘勝追擊,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刻石紀功而還。作者又一次激勵友人希望他揚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漢將功績,也要有大唐將士的赫赫戰功。這在語意上,又和開頭二句遙相呼應。

全詩一氣呵成,充滿了奮發向上的精神,表現出詩人「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感遇·本為貴公子》)的思想情操。感情豪放激揚,語氣慷慨悲壯,英氣逼人,令人讀來如聞戰鼓,有氣壯山河之勢。


名家點評

《瀛奎律髓》:

唐之方盛,律詩皆務雄渾。尾句雖拗平仄,以前六句未用意立論,只說行色形勢,末乃勉勵之。此一體。

《唐詩別裁》:

絳本和戎,今日「從戎」,此活用之法,一結雄渾。

《網師園唐詩箋》:

末四句勉以立功,義正詞雄。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陳德公先生曰:五、六自然雄句,不假怒張。陳律純以音格標勝,絕不刻劃,索之無異,上口便覺其高。於鱗尚格取音,故選陳詩無遺美。評:陳詩雖勝在音格,然生氣躍然,中饒骨力,故能詣極淺。夫襲其皮毛,虛枵直率之弊,所必不免。

佚名

賞析

貳/

送魏大從軍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從他的詩風可以看得出陳子昂是一個志存高遠的人,他的詩文一直強調的是漢魏風骨。一改南朝齊梁以來的艷靡之風,不再像一般的送別詩纏綿於兒女情長,陳詩從大處著眼,激勵出征者立功沙場。

詩人藉此抒發了慷慨壯志,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並希望友人像「昔年多功」的魏絳一樣殺敵建功,保衛邊疆,隱喻的道出了詩人的志向,希望能和魏大一樣從戎,御邊保國。

為國效力對詩人來說,是責無旁貸的信念。多麼希望能夠像漢代名將、號稱六郡雄傑的趙充國那樣去馳騁沙場,殺敵立功。

全詩可謂一氣呵成,淋漓盡致的抒發了詩人奮發向上的精神。從詩文中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感情豪放激揚,語氣慷慨悲壯,英氣逼人。讀來令人如聞戰鼓,沙場蒞臨,有種氣壯山河的豪氣之勢。

佚名

《送魏大從軍》 [初唐·陳子昂·五律]

匈奴猶未滅,魏絳(jiàng)復從戎(róng)。

匈奴還沒有被滅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絳一樣從軍保衛邊疆。

「匈奴」一句:前句使用了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的典故。猶:還。「魏絳」句:魏絳,春秋晉國大夫,他主張晉國與鄰近少數民族聯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後來戎狄親附,魏絳也因消除邊患而受金石之賞。復:又。從戎:投軍。戎:兵器,武器。

悵(chàng)別三河道,言追六郡(jùn)雄。

在三河道與友人分別,心裡有些悵惘;盼望魏大像趙充國那樣的英雄豪傑建下大功。

悵別:充滿惆悵地離別。三河道:古稱河東、河內、河南為三河,大致指黃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區。六郡雄:原指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的豪傑,這裡專指西漢時在邊地立過功的趙充國。《漢書》中記載其為「六郡良家子」。

雁山橫代北,狐塞(sài)接雲中。

雁門山橫亘在代州北面,飛狐塞遠遠連接雲中郡。

雁山:即雁門山。在今山西代縣。橫代北:橫亘在代州之北。狐塞:飛狐塞的省稱。在今河北省淶源縣,北跨蔚縣界。塞,邊界上的險要之處。雲中:雲中郡,治所在即山西大同。

勿使燕(yān)然上,惟留漢將功。

不要讓燕然山上只留下漢將的功績,也要有大唐將士的赫赫戰功。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東漢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領兵出塞,大破北匈奴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記漢威德。見《後漢書·竇憲傳》。「勿使」兩句:用竇憲典故。惟,只。

《送魏大從軍》這首詩當然是一首贈別詩。是詩人送一位姓魏在家中排老大的友人去從軍的贈別詩。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匈奴還沒有被滅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絳一樣從軍保衛邊疆。

首聯一開始就用了兩個典故,來揭示並鼓勵魏大的保家衛國英勇作為。

第一個典故是「匈奴猶未滅」,指的是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也」的典故。

第二個典故「魏絳復從戎」,魏絳是春秋晉國大夫,他主張晉國與鄰近少數民族聯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後來戎狄親附,魏絳也因消除邊患而受金石之賞,陳把魏絳「和」改成「從」,表明了其對當時邊事的看法,並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絳一樣殺敵建功,保衛邊疆。特別的,魏絳還因此受到了晉國國君晉悼公的獎賞,但魏絳拒受,還提醒晉悼公要居安思危。這就是成語「有備無患」的由來。

有意思的是,魏絳和魏大恰巧同姓。

這首句詩文,既點出了魏大從軍的背景,也以漢借指唐,鼓勵魏大保家衛國。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在三河道與友人分別,心裡有些悵惘;盼望魏大像趙充國那樣的英雄豪傑建下大功。

雖然送別友人不能再在一起了,有些惆悵,但是卻希望魏大英勇殺敵,建功立業。

頸聯所用典故:「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傑,這裡專指西漢的趙充國。《漢書》中記載其為「六郡良家子」。

同樣的,頜聯這裡也是借漢代指唐。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雁門山橫亘在代州北面,飛狐塞遠遠連接雲中郡。

頸聯指出戰爭發生的戰略要地。其實,不僅在漢代,就是在唐代,這裡也一樣是兵家必爭之地。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不要讓燕然山上只留下漢將的功績,也要有大唐將士的赫赫戰功。

尾聯所用典故: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東漢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領兵出塞,大破北匈奴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記漢威德。見《後漢書·竇憲傳》。

這是在鼓勵魏大,其實也是在鼓勵包括詩人在內的唐朝漢代將士在保家衛國方面取得了赫赫戰功,希望魏大及將士們能像漢代大破匈奴的有功將士一樣,能大破侵犯邊疆的契丹!

《送魏大從軍》,這首贈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建功報國的殷切期望,實則也抒發了包括詩人自己在內的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希望能像漢代有功將士一樣,能保家衛國,建功立業。

點擊輯期圖標,暢遊古詩文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品一盞茶,置一點閑適在心頭
《唐詩鑒賞辭典》第三十七首《晚次樂鄉縣》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