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沒有聽診器之前,醫生是這樣聽診的

沒有聽診器之前,醫生是這樣聽診的

沒有什麼,能比聽診器更象徵現代醫學了。

聽診器之於醫生,就如同鋼筆之於作家、教鞭之於教師。

但回顧歷史,這聽診神器的發明不過短短200年。

那麼在這之前,醫生是如何「聽診」的?畫面比想像中還要香艷。

在中國,自古就有「望聞問切」。

大夫替病人診斷病情時,會使用到諸如切脈、摸骨等方法。

不過,古人思想保守,講究男女授受不親。

所以為年輕女子看病時,老醫師會使出紅繩隔空切脈的特技,這也避免與大家閨秀的直接接觸。

影視作品中的懸絲診脈的橋段

而在西方,同樣也有著一套「視觸叩聽」的診斷手法。

只不過,醫生和病人間的接觸就沒那麼多講究了。

早在古希臘,希波克拉底就提出應用「直接聽診法」來評估患者病情。

說白了,此法就是直接將耳朵貼緊病人胸廓,來診查心肺的聲音。

為了治病,即便是女病人也不例外。

在這之後,醫生的聽診技術是不斷進步,但工具卻依然沒有誕生。

所以「直接聽診法」也被視為有效的檢查方法,沿用千年。

有人將此視為從醫的小福利暗暗竊喜,也有人為此窘境困擾不已。

而那位叫做雷奈克的羞澀年輕醫生,便是後者。

正是因為遇上那位豐滿的女患者,尷尬的雷奈克醫生才發明了史上第一件聽診器。

何內·雷奈克(René Laennec )

何內·雷奈克(René Laennec )出生在1781年,那時正值法國醫學的黃金時代。

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後,醫院就成了醫療教學與實踐的中心。

而大量的病例解剖,也證實了某些疾病可能引起胸腔內的異常聲響。

所以,病人身體的聲音也更受到醫生的重視,是探明疾病的重要線索。

現在的南特大學

當然,雷奈克也是位有醫學天賦的學生。

他的叔叔居洛木(Guillaime)就是位名醫,曾任南特大學醫學院的院長。

所以在叔叔的言傳身教下,雷奈克很自然就走上了醫學之路。

14時,他就考入南特大學醫學院,並在4年學成後加入了南特軍隊醫院接受診療訓練。

20歲時,他就有幸在巴黎最著名的慈善醫院學習。

當時,法國最著名的醫生科維薩特(J. N. Corvisart ),就在這家醫院工作。

科維薩特當時就非常推崇叩診與聽診法,並利用醫院的大量屍體來證實臨床叩診所聞。

而他也是拿破崙的御用醫師,一生帶出無數才智非凡的學生,其中一位便是雷奈克。

科維薩特(J. N. Corvisart)

年紀輕輕,雷奈克就頗受科維薩特青睞,並斬獲不少殊榮。

23歲時,他就獲得了一名法國醫學生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但可惜的是,雷奈克始終未能如願受政府醫院聘用。

直到35歲,還是經朋友的推薦,他才擺脫私人醫生的身份,開始在內克醫院任職。

也正是這一年,他發明了醫學的象徵——聽診器。

9月13日,雷奈克如往常一樣被傳召,前往巴黎的豪門為貴族診病。

一進門,他就看到那位面容憔悴的貴族小姐。

她正眉頭緊鎖,捂著胸口,看起來病的不輕。

在一番詢問後,雷奈克很懷疑這位小姐是心臟出了問題。

然而這一次,就算醫術再精湛,他也無法探明病因。

叩診手法

因為這位貴族小姐的體型實在太豐滿了,特別是胸部非常厚實。

當時雷奈克用了叩診法與觸診法,都無法起作用。

畢竟,隔著厚厚的脂肪,病人體內的動靜都被隔絕無幾了,效果是大打折扣。

但又礙於風俗,雷奈克更是惶恐不安,遲遲不願意使用直接聽診法

要說是老婦人不介意還好,但這位貴族小姐還年輕。

她望著雷奈克,幾度面露難色,也實在不願接受男醫生附在自己的身上。

此外,雷奈克也是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性格還內向羞澀。

要知道,直到43歲他才擺脫光棍這一身份與一位寡婦結婚。

所以,整個診斷進行得十分不順利,醫患關係異常緊張。

然而,就在這個尷尬的時刻,雷奈克腦內卻浮現出了一個歡快的場景。

早上在盧浮宮廣場散步時,他就看到幾個孩子正在玩自己小時代常玩的一種遊戲。

一個孩子附耳於一根長木條的一端,而另一個孩子則在另一端用大頭針刮出密碼。

在這個聲學小把戲中,即便不用親眼所見,孩子也能準確說出密碼的內容。

想著這傳遞情報的小遊戲,再結合現下的窘境,雷奈克靈機一動就有了方向。

既然聲音能這樣傳遞,那病人胸廓內的聲音也一定能被聽到。

於是,雷奈克便馬上拿起一疊紙,捲成圓柱狀的紙筒

就像兒時玩遊戲一樣,他把紙筒的一端往貴族小姐的胸部一放,自己的耳朵則湊近另一端。

就是這一瞬間,這個簡易的紙筒,便成就了臨床醫學的一大躍進。

果然,雷奈克耳朵立即傳來了清晰的心跳聲。

而更讓人驚喜的是,聲音透過某些固體的傳遞還有放大的效果。

這次的聲響,比他過去任何一次直接附耳於患者胸口來得更加清晰。

雷奈克打造的第一個聽診器

初嘗成功的果實,雷奈克異常興奮。

在這之後,他就敏銳地覺察到,這是個值得切入的研究點,決定打造出一種聽診神器。

經過多次試驗,換了多種材料,他也做出了效果最佳的聽診器。

這是一個空心木頭圓柱,長約30cm,直徑約2.5cm。

雷奈克的設計圖

最終,雷奈克將希臘語 stethos(胸膛)與 skopein(探知)結合構成複合詞, 為這一工具取名為「 stethoscope」 ,也就是「聽診器」。

除此之外,雷奈克還專門設計了一個可拆卸的聽頭,用於聽取胸廓內聲響。

這已經具備現代聽診器的特徵了,所以雷奈克也被尊稱為「胸腔醫學之父」

他發明的聽診器不但能更清晰聽到人體內髒的聲音,甚至能聽到胎兒微弱的心音。

雷奈克在學生面前示範使用聽診器

此外,雷奈克也結合死亡後的屍體解剖所見,讓叩診與聽診法更加規範全面。

自此,整個醫學界對疾病的認知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

而在這之後,人們也不斷改良聽診器。

1855 年, 紐約的喬治·凱曼(George Cammann)則將雷奈克設計的單耳聽筒,改良成由兩條橡皮管連接的雙聽筒。

而這一靈活的結構,也成了現代聽診器的設計標準。

現代聽診器

別看聽診器彷彿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但其用處卻很大,到今日依然是醫生最常用的診斷工具。

此前,想要確定人體出現了什麼異常,大多需要等到病人死後解剖。

而聽診器,則是醫學史上首個可以診病的非致命的器械。

現如今,醫學院也常把它與白大褂搭配,送給新生當做開啟醫學之路的禮物。

只要幾百塊錢,這設備就能讓醫生查出病人身體的早期疾病徵兆,性價比奇高。

我們都知道,那個年代的歐洲,是出了名的衛生條件差。

滿大街的肆意傾倒糞水不說,歐洲人民也不愛洗澡,有的人甚至一生都沒洗幾次澡。

而直接聽診,則直接增加了疾病的傳播率。

有時候還沒診斷出病人出了什麼情況,醫生就已經染上傳染病了。

所以聽診器的出現,則取締了這種不衛生的接觸,減少了醫源性感染。

當然,聽診器肉眼可見最大的用處,便是緩解了醫患間關係。

那個年代,都是清一色的男醫師,但生病的可不只有男性,還有女性。

所以直接聽診法,自然免不了尷尬。

而聽診器不但緩和了這一窘迫局面,還成了患者心中的一劑良方。

對很多病人來說,聽診更像是一種溝通,可獲得來自醫療人員的安慰。

現如今,若醫生看病時沒用上聽診器,一些病人甚至會覺得醫生不靠譜,診療不到位。

所以說,聽診器意義是遠遠大於用來聽聽心跳那麼簡單。

例如對於中國古代神奇的「懸絲切脈」法,就有這一解讀。

老醫師並不能憑著一根紅線診斷出病人有什麼端倪。

但他們會在事先買通後宮妃子身邊的婢女,以打探病情。

最後再結合「懸絲切脈」的「戲法」,老醫師下的診斷書才更有說服力。

診斷技術是不斷進步的。例如現在有X射線、心電圖、超聲與磁共振成像(MRI)等。

與傳統聽診器相比,這些技術確實提高了醫生的診斷能力。

但因為成本高、操作麻煩等原因,傳統聽診器的地位在今日依然屹立不倒。

除此之外,醫生亦需要學會最基礎的各種診斷法。

在某些緊急情況下,若沒有數字輔助,這便成了初步評估患者病情的重要工具。

豪斯醫生在監獄中使用的叩診手法

故事回到雷奈克身上。其實他的成就並非僅限於聽診器。

如今醫生們提及「雷奈克」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聽診器,而是肝硬化。

他在研究酒癮患者那因受損而結痂的肝臟時,就發現了肝上的暗棕色的特殊光澤。

而這病就是「雷奈克氏肝硬化」

不過可惜的是,雷奈克生來就瘦弱,年僅45便與世長辭。

在臨終遺言里,他就叮囑將自己所有的醫學財產都贈予他的外甥。

而在這些物品中,被他視為「最珍貴的遺產」的,則是當年製作的第一個聽診器。

聽診器金屬的聽頭接觸到皮膚的那種冰涼,是我們每個人都體會過的回憶。

而對於背叛了醫生小福利的雷奈克,我們當然是選擇原諒他啦。

*參考資料


RenéLaennec.Wikipedia

Stethoscope.Wikepedia

Arthur Hollman.An Ear to the Chest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evolution of the st ethoscope[ J] .J R Soc Med .2002


Ariel Roguin.Rene Theophile Hyacinthe La?nnec (1781–1826): The Man Behind the Stethoscope[ J].Clin Med Res. 2006.09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未經授權禁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喪屍締造者:史上最兇殘食人蠅,也難逃人類「斷子絕孫」之計
蟬中的奇葩:它們精通數論的模樣讓人類都自愧不如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