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台灣的大學教材編寫者發掘被掩藏的名將

台灣的大學教材編寫者發掘被掩藏的名將



粟裕


來源|大風號·掌上文史

無冕元帥、常勝將軍粟裕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前半生算無遺策所向披靡,有奇功卻未得奇賞,擔元帥之責僅獲第一大將軍銜,常常藏於他人陰影之下,功名也被歸於他人;後半生遭同僚中的「好人」——「兩個半元帥」整肅,至死不得申其冤而被冷藏,三十年碌碌無為,最後鬱鬱而終。


近二十年來,粟裕因被軍史「發現」而重新譽滿天下,其高尚人格與經典戰例都成為軍事院校教學的典範。令人意外的是,作為敵對一方的台灣大學院校也將他名至實歸地冠以「紅軍驃騎」,列為「近代兩岸十大名將」行列,編入教材,規劃課時,予以重點講述。


這本名為《近代兩岸十大名將領導風範》的教材遴選了國共雙方各五名將領,國民黨將領是「國軍的納爾遜——黃百韜將軍」、「衛青再世——邱清泉將軍」、「金門恩主公——胡璉將軍」、「巴頓第二——劉玉章將軍」、「東方隆美爾——孫立人將軍」;中共將領是「紅軍之父——朱德元帥」、「紅軍政工——羅榮桓元帥」、「紅軍軍神——劉伯承元帥」、「紅軍儒將——陳毅元帥」、「紅軍驃騎——粟裕大將」。



這是一份基本上不看官銜而看實質的名單,國民黨陣營中名位遠高於黃百韜等五人的顧祝同、劉峙、蔣鼎文等都不在其列;中共陣營中的賀龍、聶榮臻、葉劍英等實際不曾統軍作戰或者不善大兵團作戰的元帥也不在其中,而僅有大將軍銜的粟裕赫然在列。


「武皇內卷分明在,莫謂人間總不知。」單就粟裕而言,台灣方面的研究可謂深為得之,儘管戰爭年代蔣介石屢屢犯迷糊,並不知自己「深惡痛絕」的華東共軍實際為粟裕指揮。


國共角逐最激烈的解放戰爭時期,奉毛澤東「戰役指揮交粟負責」的命令,粟裕以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的身份統率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征戰華東、中原,成為蔣介石「卧榻之側」的「心腹大患」,先後取得

蘇中、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濟南、淮海、渡江和上海

等10大戰役,創造了戰爭史上的經典傑作,與東北的林彪一道使解放戰爭提前兩年結束,和平的曙光重返華夏大地。


因而,1994年12月新的中共中央軍委給粟裕1958年蒙冤正名時說:「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的輝煌戰績,在戰役指揮上,粟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粟裕被平反前,這些戰役常常被張冠李戴列入陳毅乃至許世友名下,實在挨不上邊時則代以「華野前委」。


台灣的大學教材編寫者們能從中共戰史撲朔迷離的記敘中發掘出被掩藏的粟裕,讓曾被埋沒的真金閃爍於陽光之下,殊為不易。


《近代兩岸十大名將領導風範》一書編寫者介紹編寫的宗旨與特色說:國共戰爭曾是我歷史上一個令人驚悸與痛苦的烙印,也是形成當前海峽兩岸分治的重要因素。過去雙方在政、經、軍、心各方面的嚴重對峙下,仇視多年,並透過教育、宣傳方式極力貶抑對方。本書重新用客觀、理性的態度來檢視國共戰爭時期雙方的軍事將領,擇取十位「

將軍中的將軍,元帥中的元帥

」,介紹他們的生平事迹、人格風範與領導特質。


這一遴選宗旨與標準無疑頗為客觀,也是歷代史家所奉行的「不虛美、不隱惡」的寫史最高境界。


編寫者還指出:「這十位優秀將領無論在才智學術、武德氣節、領導風範方面,都是值得效法、學習的最佳典範;本書引領讀者拋棄政治的立場,透視客觀的視野,欣賞不為歷史洪流淹沒的英雄人物。」


編者除仍然將淮海戰役誤以為是當時並不在華野總部的陳毅所指揮,「儒將」長處其實不在軍事而在外交、詩詞等外,其餘所論也還算公允。


《近代兩岸十大名將領導風範》課程的教學安排的學期總課時是36課時,每周兩課時,制定了嚴格的「課程授課綜合考核表」,要求授課教師做到四點:


1、各校軍訓主管依規定考核授課人員,並依時限登錄於本表各欄。


2、特別記載為登錄授課人員有關教學特殊優劣事迹,如擔任教學觀摩授課教官,參加輔教器材製作,軍訓論文獲選佳績等,或有未依規定播放教學影帶。


3、學期末軍訓主管考核所屬同仁授課成效,辦理獎懲。


4、提報等第對照:特優(100-96),優(95-91),甲上(90-86),甲(85-81),乙上(80-76),乙(75-71),丁(70以下)。


課程對學生也進行了分析:


一、此一階段學生的可塑性高,以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將領與領導人物,作為領導知能的學習範疇;提供具體鮮活的實例作為學習目標,絕對能引導學生見賢思齊,並強化學生對領導學的領悟。回溯歷史,兩岸態勢曾經劍拔弩張,激烈內戰,甚至迄今仍然糾葛難解,在昔日戰火熾熱的的時光,雙方都曾出現一些軍事素養及領導能力皆優的軍事將領,相信以這些親身馳騁戰場,經歷烽火的優秀將領為研討對象,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生在課程學習或活動參與的過程中,彼此之間會自然形成領導與被領導的狀態,因此若能在課程學習中,適時融入領導知能的素材,應該可以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意見多,愛表達」是此年齡層學生的特色之一,本課程所介紹的十位兩岸名將,一般而言,皆是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因此學生心中或許也存有許多疑惑和想法,藉由本課程正可讓學生提出疑問以及共同討論,從辯證過程釐清觀念,甚至建構價值取向,使學生自然而然對課程內容有深入的了解與透徹的吸收。


這一課程制定的教學目標有三個:一是使學生能認識十大名將的軍事功績,軍事素養,人格風範與領導特質等;二是使學生能養成見賢思齊的態度;三是使學生能將所學領導方法與要領運用於生活中,實際鍛煉領導技能。


課程制定的教學方法也頗為實際有效,其中一個是「分組討論教學」:將學生編成10個小組,分別以書中介紹的軍事將領為研討對象,指導學生利用網際網路搜集相關資料,例如奇聞逸事,民間傳說,真實事迹等,然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報告與討論。


《近代兩岸十大名將領導風範》課程將粟裕的內容安排在第10章,標題是「紅軍驃騎——粟裕大將」。


主要章節是:「第一節生平事迹:一、常勝將軍;二、勇戰英跡。第二節人格風範:一、平易近人;二、臨難不苟免;三、高風亮節;四、重義念舊。第三節領導特質:一、用兵如神;二、善於運用戰術;三、心思縝密;四、關懷部屬。」


具體內容要求是:


第一節:一-1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的出身,背景;一-2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的驍勇善戰;二-1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在淮海戰役中的智勇表現。


第二節:一-1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親切隨和,謙和有禮,民主開放的性格特質;二-1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遇難不自逃,反保護下屬的不苟免不避險性格,同時體認領導者面臨危難時應有責任感,以及對部屬應承擔的領導倫理;三-1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三度辭帥的淡泊性情與不爭氣量,同時體認領導者應具備的風範與雅量;四-1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對部屬重義念舊的性格,同時體認領導者應具備同袍之義。


第三節:一-1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用兵謹慎,以智謀取勝的領導特質;一-2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果斷明快,機動靈活的領導風格與作戰方式;一-3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勇者得勝」的領導教育;二-1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作戰深謀遠慮,機動靈活的領導風格,及其善於出奇謀奇兵而建奇功的作戰模式;三-1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心思縝密,堅忍果敢的領軍風格;四-1讓學生了解粟裕大將真誠關懷部屬的領導風範。


在具體內容中,課程特別講述了粟裕「三度辭帥的淡泊性情與不爭氣量」。而在教學活動中,課程還重點要求講述粟裕「對淮海戰役的戰略構想,及其在戰役中殲滅黃百韜、黃維、杜聿明等數兵團的表現」。這一點,似乎比因為需要突出鄧小平而有意閹割的大陸教材還要客觀公正。


課程規定的具體教學活動是:


第一節:一-1-1講述粟裕大將的生平經歷,以及其對戰爭研究的熱衷與靈活嚴謹的作戰行動;一-2-1講述粟裕大將因為在中日戰爭與國共戰爭期間,驍悍勇猛,籌畫謀略,屢獲佳績,而獲常勝將軍的稱號;二-1-1講述淮海戰役的概況;二-1-2講述粟裕大將對淮海戰役的戰略構想,及其在戰役中殲滅黃百韜、黃維、杜聿明等數兵團的表現。


第二節:一-1-1講述粟裕大將為官親切風趣,與部屬沒有隔閡,受到部屬愛戴敬重的事例;一-1-2講述粟裕大將深具民主精神,喜歡與部屬討論,分享的事例;二-1-1講述粟裕大將在戰爭期間,面臨危難寧可陪伴官兵而強化部隊向心力的事例;三-1-1講述粟裕大將雖戰功彪炳卻三辭元帥職,視名利富貴如浮雲的事例,及未被列入十大元帥的經過始末;四-1-1講述粟裕大將對部屬情意皆具的關懷照顧事例。


第三節:一-1-1講述粟裕大將富於智謀,靈活善變,制敵機先的領導作為:一-2-1講述粟裕大將戰鬥時身先士卒,英勇自信的事例;二-1-1講述粟裕大將善於智謀,作戰靈活而掌握作戰契機的事例;三-1-1講述粟裕大將謀定而後動,擬想敵人戰略的作戰行動;四-1-1講述粟裕時刻為部屬著想,真誠關心部屬的事例,並以此教誨其從軍之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國共相爭的歷史隨著硝煙的逐漸遠去,終將與秦漢唐宋的英雄角逐一樣靜默在時間的深處,國號也許一變之後還會再變,但正如《近代兩岸十大名將領導風範》所說,粟裕這些創造過一個時代的人,是「不為歷史洪流淹沒的英雄人物」,他們永遠是這個民族的典範。台灣大學院校教材能客觀予以講述與評價,可謂深得史家之精髓,值得後來者仿效。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歷史 的精彩文章:

花總,我認為他很「牛」
美俄角逐,誰在俄烏爭端、敘利亞戰爭中收穫很大

TAG:掌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