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甘肅和寧夏兩個省區,30年時間內,為何會進行兩次大分家?

甘肅和寧夏兩個省區,30年時間內,為何會進行兩次大分家?

寧夏自治區和甘肅省是一對鄰居,兩個地區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接近的,從文化上來說,甘肅和寧夏都屬於隴上文化區。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甘肅和寧夏曾經是一家人。直到1928年,寧夏建立省份之後,兩個地區才最終分家。在接下來的歷史中,甘肅與寧夏兩次合併,但又兩次分家。那麼,短短30年時間,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一、甘肅和寧夏曾經是一個整體,屬於一家人

甘肅和寧夏兩個地區的地質結構非常接近,在文化上也非常相似,屬於同一個文化區,一起創造了著名的隴上文明。對於歷代中原王朝來說,在國內各方面問題穩定之後,都會全力向西發展,打通絲綢之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甘肅地區是重中之重。但北方的游牧政權經常南下侵擾,為了抵禦北方游牧政權,中原王朝會經營寧夏地區,利用寧夏地區的複雜地形抵禦北方游牧騎兵南下。從漢朝一直到唐朝,寧夏、甘肅等地一直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但是在宋朝時期,西夏政權崛起,宋朝傾舉國之力,也沒有能夠消滅西夏,西夏政權的主要控制區就是甘肅和寧夏。元朝統一天下之後,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但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很不完善,管理模式和行政制度都存在很大問題。因此在明清時期,行省制度進一步的細化。

從甘肅省出現之後,寧夏地區就隸屬於甘肅省。不過在甘肅的管理之下,寧夏地區基本上屬於副省級。在清朝統治時期,甘肅省進入了鼎盛時期,當時甘肅省的管轄區比現在的面積大得多。截止清朝乾隆時期,甘肅省的管轄區包括了今天的寧夏、甘肅、內蒙古西部、青海東部和新疆東部,屬於西北最大的省份。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講到了甘肅各地的風土人情各有不同,這是符合甘肅歷史的。清朝沿用了明朝遺留下來的行省制度,但是東北、新疆、內蒙古等地,清朝的管理模式非常鬆散,並沒有建立行省制度。在清朝統治的中前期,雖然這樣的模式已經出現了問題,但影響並不大。到了鴉片戰爭之後,清朝的國力逐步衰落,西方列強紛紛染指清朝。此時,沒有行政區劃的問題出現了危機,尤其是內蒙古地區。

二、寧夏建立省份,與甘肅第一次分家

在清朝統治時期,內蒙古地區的區劃問題一直沒能解決。在清朝滅亡之後,國家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也沒有進行區域整合的機會。在1928年,北伐戰爭結束之後,國家終於能夠騰出手來解決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為了鞏固北方地區,國家把內蒙古地區分成了幾個部分,前後建立了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和寧夏省,被稱為塞外四省。1928年,寧夏與甘肅分家,寧夏地區成為了省份。當時,寧夏省的省會在銀川,但管轄區比現在大。在30年代,寧夏省的管轄區包括現在的寧夏和內蒙古西部的兩個旗,管轄區面積很大。寧夏省的建立主要是出於軍事防禦目的,拱衛我國的北方地區。後來的事實證明,這4個新建立的省份確實起到了防禦和戰略緩衝的作用。尤其是在抗戰期間,這幾個省份屬於抗擊日本軍隊的橋頭堡。

一轉眼到了建國的初期,隨著國家局勢的全面問題,外部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北方地區的防禦壓力大大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塞外四省存在的價值越來越小。從察哈爾省開始,塞外四省開始陸續被撤銷。1954年,我國進行了大面積的區域整合,很多省份的管轄區都進行了調整。1954年9月,寧夏省被撤銷,管轄區併入了甘肅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甘肅與寧夏合併,這段歷史僅僅維持了3年時間。因為在區域整合問題結束之後,民族區域自治的問題開始提上日程。在1958年,寧夏與甘肅省再次分家,不過這次不是寧夏省,而是寧夏自治區。寧夏自治區的首府在銀川,劃分給內蒙古的兩個旗沒有再次劃入。就這樣,在短短30年的時間裡,甘肅和寧夏經歷了兩次大分家。到了50年代模式,甘肅、寧夏兩個省區基本上形成了現在的行政輪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瞬繁華萬里 的精彩文章:

日本軍隊中,一個騎兵旅團有多少兵力,為何戰鬥力很強?
中國軍隊前後用了10年的軍兵種符號,為何會被緊急撤銷?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