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曾國藩傳》⑨ | 真心很貴,別隨意浪費

《曾國藩傳》⑨ | 真心很貴,別隨意浪費



文 | 張宏傑 · 主播 | 宸聲




回顧: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張宏傑的《曾國藩傳》。



昨天我們讀到曾國藩通過人才培養塑造了接班人李鴻章,實現了裁湘留淮。


今天我們將了解他晚年爭議極大的天津教案事件。



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



(文末有送書福利哦!)

導火線:武蘭珍迷拐案

1868年,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成為疆臣之首。

就在他準備將整頓吏治進行到底之際,發生了著名的「天津教案」。



教案的直接導火線是武蘭珍迷拐案。


據說一個叫武蘭珍的人在天津某村迷拐了一位少年,案犯供述是受教堂中的教民指使才做的這個事,然而卻並沒有查實。



外國傳教士在中國拐賣兒童,挖眼剜心用來做葯或者煉金之類的傳說,早就在中國流傳。



武蘭珍迷拐案查不下去,地方官的處置不當,法國領事豐大業的傲慢挑釁等種種因素,激發了天津民眾的怒火。



憤怒的群眾焚毀了教堂,打死包括法國領事在內的外國人二十人,還有多名中國教民以及中國僕役被打死,大量財物遭到搶劫。

這就是有名的「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震驚了全世界。

這次教案不但死亡者眾多,更關鍵的是,法國高級外交官也死於此難。



北京的八國公使聯合照會清政府外交事務的最高負責人恭親王。

法國軍艦駛抵大沽,鳴炮示威。

知道事情嚴重性的慈禧指派曾國藩前往辦理。



曾國藩調查「挖眼剜心」



這道命令讓曾國藩陷入焦灼之中。

首先是這次教案事端重大,而自己身患重病,可能無法支撐。



此外,介入此案的後果非常嚴重。

如果教案處理不當發生戰爭,以清王朝的國力,結果必是再一次割地賠款。

要避免戰爭,勢必要和洋人妥協。



然而晚清以來,有一個規律性現象,那就是在對外交往中,凡是主張強硬的人,通常都會獲得民眾的熱烈歡呼。

而主張和洋人講理妥協的,幾乎都會被罵賣國。


因此他的幕僚幾乎一致反對他接管此案。



曾國藩完全有理由不介入此案。他雖然是直隸總督,但是他的職責範圍中並不包括外事。

但是稍一猶豫之後,曾國藩還是決定接下這個任務。



曾國藩從來不是一個逃避困難的人。

他對待君主,一貫以誠自命,遇事不敢推諉。



前往天津之前,他給兒子們寫下了一份很長的遺囑。



他把自己一生為人處世最重要的心得又向兒子們交代一次,那就是為人一定要做到「不忮不求」。



所謂「不忮」,就是克制自己的嫉妒心。「不求」,就是克制自己的貪求心。



對於曾國藩的到來,天津紳民歡呼雀躍。

曾國藩在當時普通中國民眾心目中,是一個扭轉乾坤的大英雄,也是一個中國文化的堅定維護者。



到天津之前,曾國藩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



為了平息這種浮囂的民氣,曾國藩向天津紳士百姓聲明,他此行不是為了開戰而來。

此文一出,引起了天津人民的極大憤慨。



緊接著,曾國藩將辦事不力的三名地方官撤職,以讓法國人心平氣和地開始談判。

然而撤掉三個很得民心的中國官員,令曾國藩更大失天津人心。



曾國藩不是不知道這樣處理會激起輿論不滿。

他這樣做,自有他的道理。




第二次鴉片戰爭讓他認識到,中國和列強在軍事上特別是海上力量的巨大差距;

中國也許能在某次局部戰爭中取勝,但是從全局和長遠來看,根本沒有取勝之道。

今天為了發泄民族情緒打一場仗固然不難,但是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中國和西方軍事實力的差距太大,避戰顯然是明智的選擇。



至於將三名中國官員撤職,以向法方表示中國處理此案的誠意,則是基於曾國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形成的「誠信」外交觀。

所以他才定下「不開兵端」的宗旨,把處理教案的核心,放到了查明「挖眼剜心」到底有無其事上。

如果果然如天津百姓所說:


教堂僱人迷拐中國兒童,「挖眼剜心」用來做葯。

那麼此案就是洋人理虧,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全世界公布他們的野蠻行徑,他們也自然難以提出非理要求。




如果這些都是子虛烏有,那麼顯然是中方理虧,只能認錯賠錢,老老實實處理罪犯。



曾國藩在辦理天津教案以前,處理過揚州教案,那次經歷讓他明白,所謂洋人挖眼剖心應該並無其事。

但是慈禧太后和朝中一些大臣卻對謠言半信半疑。

因此曾國藩決定由此入手,拿出有說服力的調查結果,用有力證據來說話。

這樣才能說服中國各個階層,接受教案的處理結果。



經過調查取證後,曾國藩發現並無挖眼剖心的事情發生,於是他向朝廷力辯此時的虛妄不實。

接下來,曾國藩又開始詳細分析天津教案的原因。



首先他根據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的意見,為西方人做了一些辯解。

認為英國法國是西方著名大國,天主教是勸人為善的,不會做殺死孩子,割心挖眼這樣的事。



西洋人致力慈善事業,為此花了很多錢,卻得到這樣的罵名,所以他們憤憤不平,也是可以理解的。



為洋人說完話,曾國藩又為中國百姓說幾句。

他認為中國人對外國人的強烈反感,也不是空穴來風。



百姓們對終年神秘莫測的教堂並不了解,加上平時經常聽到挖眼剜心的傳言,已經非常懷疑憤怒。

直到法國領事豐大業對中國人開槍,才終於激起事變。



曾國藩精心撰寫這道奏摺,有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希望他的這次調查,可以終止挖眼剜心的傳聞繼續流傳,以免再激起新的教案。



應該說,曾國藩的奏摺有理有據地說明了歷來傳說的不實,既替外國人說了話,也為中國人說了話。

如果這封奏摺得到廣泛傳播,無疑會起到促進中外雙方和解的作用。



然而,內閣在發抄這封奏摺時,居然將為中國人說話的的關鍵內容刪掉了。

這樣一來,這道奏摺就只剩下曾國藩專為洋人說話的部分了。



曾國藩一下子成為人民公敵。


想不到被人們寄予了無限期望的曾大人,竟然是這樣一個賣國賊!

朝廷這樣做,可以把曾國藩貼上賣國軟弱的標貼,將民眾對朝廷的仇恨轉移到曾國藩身上:


是曾國藩軟弱,而不是朝廷軟弱。



這樣就可以不失民心。


朝廷仍然是正確的,只是他曾國藩沒有辦好。



曾國藩投入巨大精力,調查挖眼剜心一事,結果卻受到輿論如此猛烈攻擊。

在抓捕「兇犯」方面,曾國藩進展也不順利,多次受到朝廷批評。



天津教案中共有20名外國人被殺,中國司法習慣是以命抵命。

儘管曾國藩想盡辦法,還是只抓獲了十餘人,而且在嚴刑之下,均堅不吐供。



法國人於是加大戰爭威脅,重壓之下,曾國藩舊病複發。



他希望朝廷命李鴻章帶兵來天津。

一方面可以武力震懾法方,表明中方的備戰決心;另一方面,有著豐富外交經驗的李鴻章還可以做曾國藩的助手,直接幫助他處理此事,了此一段殘局。



對曾國藩已經非常不滿的慈禧太后下旨,令曾國藩調補兩江總督,而以李鴻章補授直隸總督。



機遇對於李鴻章似乎格外垂青。



上一次通過「剿」捻,他已經接替了老師的軍事權威,這一次接手處理天津教案,他將可能在外交舞台上取得核心位置。



李鴻章在曾國藩已有的成果之上繼續收尾此案。



曾國藩已經替他完成了最艱難的「緝兇」任務,並且定了二十人死刑,至於其他問題,都很容易處理。



關於賠償問題,清政府和各國並未有多大爭議。

由此可見,李鴻章處理曾國藩的各項未了之事,主要不過是坐享其成罷了。



天津教案之後三十年,發生了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運動和天津教案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



雖然天津教案中曾國藩全力闢謠,但挖眼剜心的謠言仍然在義和團運動中起了巨大的動員作用。



曾國藩在天津教案中全力避免戰爭,然而在他死後40年這種戰爭卻成為現實。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一國同時宣戰。



【結語】



今天,我們了解到曾國藩從國家大局出發,在天津教案中全力避免戰爭;

卻反而替朝廷背了黑鍋,使自己成了民眾眼中的賣國賊,精神受到極大打擊,被朝廷調任兩江總督。



在曾國藩最後的歲月中,他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

讓我們期待明天的共讀。






活動時間:


2019年2月1日-2019年2月10日


有獎互動

你怎麼看待


曾國藩從「中興名臣」到「千夫所指」?


你是否也曾替別人背過鍋,


你是如何處理的?

當你被冤枉時,你會解釋嗎?

歡迎在留言區

分享你的故事哦


今天將抽選

1

幸運讀者送書


假期歸來後為大家送出書籍哦



▲共讀打卡,記錄成長

-領讀-


張宏傑,知名歷史學者,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後,現就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成敗論乾隆》。著有暢銷書《曾國藩傳》《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


-主播-


宸聲,電台主播。有一種對白是文字幻化聲音後的遇見。微信:宸聲(chen-voice)。



實習編輯:小鹿

今日共讀《曾國藩傳》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下載十點讀書App


免費領取精品小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蔡康永說話之道》回顧 | 你說的話,暴露了你的三觀
中年人的婚姻現狀 | 白天是夫妻,晚上是鄰居

TAG:十點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