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善無形,兩個感動無數人的平凡女子

大善無形,兩個感動無數人的平凡女子

今天,我們來講兩位平凡婦女的故事,

一個是台灣高雄阿嬤,

一個是大陸西安阿姨,

她們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了,

但是她們的行為,

在這個一切向錢看,

為了掙錢不擇手段的浮躁時代,

卻如一股清流,

蕩滌著世人的心靈。

她們所做的事並不「偉大」,

都是免費為窮人提供飯食,

然而,她們又是偉大的,

因為她們可是幾十年如一日地這樣做著,

台灣阿嬤甚至為此賣掉七棟房屋!

而她們的思想更是令人讚歎,

她們說:只是助人,不是施捨。

我們從一場葬禮講起。

2015年3月4日,這本來是極其平常的一天,但是在中國台灣高雄市,卻舉辦了一場極其隆重的葬禮。

逝者是一位享年96歲的阿嬤,名叫庄朱玉女,並非什麼達官貴人,卻有數千人自發前來為她送行。

這些人,有碼頭工人,有普通市民,有明星藝人,有政府官員,僅花籃就長達幾百米。

79歲的前碼頭工人陳進璋哭得像個孩子,「再也吃不到阿嬤做的飯了」。

阿嬤被他們親切地稱作「人間菩薩」、「清苦人的守護神」。

她行善的主要模式就是,在最需要的地方,以有尊嚴的方式,幾十年如一日地為窮人們提供近乎免費的「便當」。

高雄人都知道,在市公園路橋下,常年有一個阿嬤擺自助小攤。

紅燒魚、鹵煮肉、玉米、香腸、米飯……,再搭配幾樣小菜,菜色極為豐富,幾十年來,每餐僅需10元新台幣(摺合人民幣2元),食客卻可以無限量食用。

遇到有困難吃不上飯的窮人,阿嬤就不收取任何費用。

然而,阿嬤早年的家境並不好,可以用「很窮」來形容,但是卻有一顆極其善良的心。

阿嬤1920年出生於中國台灣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16歲出嫁後隨丈夫移居高雄。二戰期間,丈夫被日本人抓到南洋做苦力,只剩她一個人靠駕牛車掙錢養家糊口,帶著孩子到處逃難,時時刻刻膽戰心驚。

直至1945年小日本投降後,丈夫從南洋歸來,阿嬤才過上安穩一點的日子。

為了提高生活水平,阿嬤和丈夫開始經營台電的外線包辦業務,幹了幾年事業稍有起色,丈夫卻遭遇意外,在電線杆作業的時候不慎摔了下來,身體狀況大不如前。

為此,夫妻二人放棄了外包事業,到高雄港租倉庫開了一家小公司,做起了碼頭裝卸生意。

在這裡,阿嬤發現,碼頭工人賣一天苦力下來,只能拿到一丁點收入,不但食不果腹,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

心腸柔軟的阿嬤想起自己吃過的苦,及在困苦中幫過自己的人,就主動在倉庫前搭了個屋棚,擺張大桌子,置辦好板凳,開始為工人們提供愛心自助餐,讓他們免費吃。

同時,她還把自家倉庫提供給工人住宿,好讓他們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時間長了,阿嬤也承擔不起這細水長流的開銷,就象徵性地收工人一點錢,最先是收新台幣3元,後來收5元。

很快,阿嬤的善舉就被傳開,工人、附近的窮人、流浪漢,紛紛跑來她的小攤吃飯,一天前來吃飯的人數不少於200。

十年以後,隨著物價上漲,也是在工人們的一再要求下,阿嬤才提高到每位新台幣10元。但是,從此以後,她堅決不再漲價。

看著大家吃得飽飽的,阿嬤從心裡感到高興。但日久天長,這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有人建議阿嬤提高價格,最起碼要保本啊。家人也捨不得阿嬤太辛苦,讓她不要做,或者少做點,但她總是說,自己總比別人強點,能撐下去就要撐下去。

有一次大兒子勸她雨天就不要去賣啦,阿嬤依舊細聲說,「我不去賣,工人們去哪裡吃飯?」

而且,阿嬤這些年不僅是做飯,碼頭工人沒錢結婚,她也都是自費幫忙籌辦。

為了應付開支,阿嬤先後賣掉了自家的7套房,另外這些年還欠了50萬新台幣。

後來,長子庄吉雄事業有成,見勸不了媽媽,就貼錢給她做善事。

為了節省開支,阿嬤從來都是自己動手去買菜、買米、做菜、做飯,甚至去撿垃圾賣貼補開支。

「從沒算過花了多少錢,也沒數過有多少人來吃飯。我也從不會罵客人一句話,我很高興他們吃我做的飯,我不會計較啦。」阿嬤說。

來這裡吃飯的人不但填飽了肚子,而且因為阿嬤對人永遠都是和和氣氣,從不計較,大伙兒也深受阿嬤影響,收穫平和的內心。

賣菜、賣米的人也都知道阿嬤的善事,所以在賣給她東西時,總賣給她好的,卻只收本錢,甚至還虧一些。

他們都說,雖然自己不能夠像阿嬤這樣堅持做好事,但也會盡一份力。

來吃飯的人,也都甚是感恩,學習像阿嬤一樣默默地做起善事,不求更多人知道,只為內心的一分善念。

有人說的好,阿嬤行善,並非出於宗教背景或特殊的發願,但她的愛心飽滿,卻始終保持謙抑,這就是「個人行善團」、「一個人的功德會」。

在她簡陋而開敞的自助餐棚攤,那些錢囊羞澀的人能夠大方走進來,用十個銅板換取一餐飽足和有尊嚴的接待;同時,讓他們知道,日子雖苦,但社會上仍有源源不絕的愛心,讓他們可以支撐下去。

阿嬤的子女也都很有出息,有開旅行社的,有開船運公司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都很有善心,從不忘做善事,經常在澎湖賑米,給窮人發放慰問金,給貧困學生髮放獎學金等等。

在母親逝世一周年時,阿嬤的子女們還專門成立了庄朱玉女慈善會,希望能延續母親的善良與愛。

阿嬤雖然去了,但她的善舉仍舊蔭澤人間。

而在古城西安,也有位阿嬤一樣的阿姨,長期堅持為特殊群體提供免費煎餅。

這位阿姨叫趙彥蘋,她的煎餅攤就在西安朱雀廣場,做煎餅10年來,她幾乎每天都給孤寡老人、殘疾人士、遇到困難的人士提供免費煎餅。

10年來送出了多少煎餅,趙彥蘋說從來沒有統計過,其中有一名殘疾男子每天早晨都會坐地鐵來吃免費煎餅,並給她帶一份當天的報紙。

除了可以自行前來免費吃煎餅,趙彥蘋還抽空主動去給需要的人送煎餅吃。

趙彥蘋的家境實際很不好。

她是河南許昌人,夫妻倆很早就來到西安打拚,賣過味精、筷子,2007年丈夫突發腦溢血導致偏癱,治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原本需要上門送貨的生意也做不成了,一家的擔子全壓在了趙彥蘋肩上。

丈夫要看病,兩個女兒要上學,趙彥蘋必須堅強,她開始在街頭賣煎餅,每天4點起床,到下午2點左右收攤回家。

說到自己的善舉,趙彥蘋說:「這麼多年丈夫看病,女兒上學,西安人幫了我們不少忙,女兒學校的老師和家長都給我們捐過錢物。大家都這麼幫我,我也想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幫別人。別的我也沒有,我就給孤寡老人、殘疾人士、遇到困難的朋友提供一個煎餅。」

趙彥蘋的善舉也感動了不少顧客,有的常來吃她的煎餅,拿走一個煎餅,在放錢的紙盒裡放上10元、20元錢,趙彥蘋要找錢,他們說不用找了,就當愛心煎餅基金吧。

大善無形,

或許我們沒有力量,

強大到足以改變世界,

但在社會的小角落,

卻能因為你我的善良,

而變得更加美好。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這些字竟然也是姓氏,其中有你嗎?
十個常用成語點評《紅樓夢》中人,真正的大智慧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