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別再尬吹《流浪地球》了!

別再尬吹《流浪地球》了!

文/ 金錯刀頻道 Zoe

沒想到!

這個春節檔最大的話題電影不是寧浩黃渤、不是韓寒沈騰、甚至不是星爺寶強,而是科幻片《流浪地球》!

截止發稿前,《流浪地球》票房已突破13億!一躍成為春節檔的最大「黑馬」!

相比去年的《紅海行動》在春節檔過半才衝到單日票房第二位、最後時刻才上演反超,《流浪地球》從首映第四名到單日票房登頂,僅用了2天!

目前豆瓣最新評分為8.0。

網友驚呼:中國終於拍出了優質的科幻片,我們等這一天,已經十年了。

網友甚至把《流浪地球》評為「國產科幻里程碑」、「中國科幻拓荒之作」、「中國科幻元年」、「流浪地球一小步,中國科幻一大步」等。

主演之一吳孟達看過劇本後都不相信劇本是中國人寫的。

現在全網都要爆吹《流浪地球》。

隨著口碑的發酵,預測票房甚至達到了 50.99 億!

《流浪地球》是實至名歸還是讚譽過度?

1

春節檔黑馬差點就涼了,被吳京救活!

《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短篇小說,影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未來的某一天,人們發現太陽內核在急速老化,持續膨脹、地球將被吞沒,35億人類唯一的生路就是逃離太陽系,但是這可比逃離北上廣難多了。

不過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沒有選擇坐飛船逃離,去開墾去殖民新的星球,而是決定帶上地球一起流浪,在外太空重新找一顆恆星當「爸爸」。

這就是所謂的「流浪地球」計劃。

故事主要聚焦在一個三代之家。

已過花甲之年的吳孟達,飾演和藹的姥爺韓子昂,在地下城照顧外孫和孫女;

吳京飾演的父親劉培強,是一個空間站領航員的身份;

青春朝氣的屈楚蕭和趙今麥,飾演哥哥劉啟和妹妹韓朵朵,對地面上的世界充滿好奇。

作為一部國產片中少有的科幻電影,從上映前就備受關注,被各路大V發博推薦。

徐崢誇其是里程碑式電影;

姚晨稱其為中國硬核科幻電影;

被譽為當代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作家韓松撰文:「好多人都看哭了」;

就連著名導演卡梅隆都表示祝賀:

Good luck with your space journey of the Wandering Earth. Good luck with the voyage of Chinese sci-fi films.

祝你在漫遊地球的太空之旅中好運。 更祝福中國科幻電影發展順利。

《南華早報》的評語為這部片子定了調:史詩級科幻電影!

然而,這部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的誕生,並非一番風順,甚至可以說是歷盡艱辛。

從2014年至今的四年多時間裡,《流浪地球》項目經歷了撤資、停拍、補拍等各種困難,劇組一度窮到問寧浩導演的《瘋狂的外星人》團隊借服裝。

這當中還有一個插曲,吳京本來只是客串,後來導演告訴由於投資方撤資了,電影拍不下去,結果吳京二話不說自己掏了6000萬投資,最終影片才得以面世。

事後,吳京曾向媒體透露:

「這次我彷彿在他(郭帆)身上看到我當年的影子。

執著、瘋狂地投入到自己喜歡的行業中的一個人,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自己還在那邊瘋狂的崩潰的默默支撐著。我被這種情懷感動。」

從停拍到被全網熱捧,除了吳京這個大功臣外,《流浪地球》何以如此硬核?

2

8000張分鏡頭,10000件道具!

每個人都為《流浪地球》拚命

劉慈欣的小說向來是以硬核、科幻聞名,其中龐大的設定、恢弘的世界觀以及大量晦澀難懂的理論設定,改編劇本的難度非常之大,拍成電影被大眾接受更是難上加難!

慶幸的是,電影版《流浪地球》將小說中天馬行空的設定,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影像。

1.特效堪比好萊塢大片

電影開頭有一個長鏡頭,從地面的運載車一直拉到空間站,這個鏡頭讓我誤以為自己在看好萊塢大片。

感受下12000座行星發動機全功率啟動的畫面:

就是這個行星發動機!來回畫了3000張概念圖,最後才定了這一版。

為了拍電影,編劇跟導演寫了100萬字的劇本!

這還不算,他們嚴謹到什麼程度呢?郭帆說,編劇們編了100年的「編年史」,把從今天到100年之後的世界都描繪一遍。

光這套世界觀,就寫了8個月!

包括生物群落、大氣現象、世界人口、行政版圖、行星發動機、地下城、運載車、補給站、空間站等一大堆背景。

不僅如此,為了展現一個逼真的未來世界,團隊畫了8000張分鏡頭畫稿;

完成了10000件道具製作,拿李光潔穿的外骨骼防護服舉例,成本超過45萬,第一次做好之後,重量超過100斤,由於穿著太痛苦,改良之後重量任高達80斤,需要四到六個人穿一個半小時。

同時團隊還完成了100000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

這些畫面的宏偉程度使得《流浪地球》走出了「五毛特效」的怪圈,邁出了中國科幻的第一步。讓很多驚嘆:原來國產電影的特效也可以做到這種水平。

2.科幻片的清流:「帶球跑」

中國的科幻,一直都有著有別於歐美科幻的不同的文化內核。

我們看慣了「一人開掛,拯救人類」的歐美好萊塢科幻片,在《流浪地球》里為我們呈現的是:全人類團結在一起「集中力量辦大事「。

《流浪地球》還帶來了一股「帶球跑」的清流。

當有人問導演「為什麼地球出現危機時,你們中國人跑路還要帶著地球?」

導演開玩笑回答:「因為買了房子,房價太貴啊!」

實則《流浪地球》背後是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家園、土地情結,是專屬於東方文化的一種深深紮根靈魂里的執念。安土重遷的中國人,怎麼能捨得丟下一起生活了這麼久的地球母親?

配合上影片中末世還要舞龍舞獅過春節;即便多少年後依然不會改變的藍白校服...這一系列中國符號,講述著《流浪地球》由內而外的中國血肉。

所以說,這部電影的靈魂,是對於家庭,對於故土的情感,這種特別中式的思想傳遞,為冰冷科幻片融入人文情懷。

3

拋去「寬容」濾鏡,

《流浪地球》有幾處敗筆

不可否認,《流浪地球》在同行的襯托下,確實算是一部合格的科幻作品,而且是一部以中國人為核心救世界的電影。

由於「開啟之作」的光環,許多觀眾看《流浪地球》時,自帶「寬容濾鏡」。

但仔細想想,《流浪地球》的問題也很明顯。

1.科學設定存在bug

在知乎上有一個關於《流浪地球》的物理bug討論獲得了兩千多個贊,裡面從專業角度剖析了片中的各個bug。

其中電影中的兩大設定都有硬傷:木星引力突然增強吸走地球太過牽強;依靠地球大氣那點氧氣點燃木星推走地球更是不可能。

這些都讓影片離被爆吹的「硬科幻」有些距離。

拋開這些科學硬傷不談,雖然電影敘事宏大, 但演員的演技堪憂,導致人物刻畫不立體。

2.人設一塌糊塗

可以這麼說,演技在線的只有一個吳孟達,半個吳京,和最後那個程序員小哥。

其他包括李光潔在內的一眾演員,表現都很一般。我們無法從演員的表情、動作中,捕捉即便是特種人員,面對末世時都會有的恐懼和勇氣的心理掙扎。

尤其是最後高潮的部分,存在感薄弱的女主角韓朵朵向全人類發表的激情宣言,基本上是影棚里自說自話的水準,十足的少先隊員的口號感。

3.過於套路化:強行主旋律、強行正能量

而最讓刀哥不舒服的地方,是原著小說的悲愴氣質、思辨色彩、近乎冷酷的理性、以及人類在巨大災難面前表現出的彷徨和困惑,都被淡化處理變味了,帶有一股強烈的情緒化,極其正能量主旋律。

比如,原著中吳京的父親一角是末世中人類的縮影:由於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慾望壓倒一切,因此精神狀態也被改變。他甚至隨隨便便就愛上了兒子的小學老師,拋棄妻子去和「愛人」同居了兩個月。

而電影中的父親吳京,完完全全是一個正能量的英雄:肩負拯救地球的使命,不得不狠心離開妻兒,在遙遠的空間站執行任務,一待就是17年。

再比如,原著小說中的「飛船派」和「地球派」紛爭,被徹底刪除,變成了眾志成城和萬眾一心的一派和諧景象。

雖然純「正能量」的電影,是易於被更廣大的國內觀眾所接受的,也最易調動普通觀眾的情緒,但片中很多強行正能量、強行主旋律的地方,過渡並不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作為一部科幻片應有的藝術深度。

這些都是在我看來《流浪地球》相當敗筆的地方。

所以別再尬吹《流浪地球》了,捧殺和棒殺都不可取。

如果說《流浪地球》給中國科幻電影帶來點什麼的話,就是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新的希望。正如影片中所說:

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但若拋去中國科幻片來之不易的心情,你會給它打多少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錯刀 的精彩文章:

2018十大網紅:他們乾的傻事,你一件也做不來
1900萬印度人瘋搶6萬份工作,加班至死,真正的就業崩潰!

TAG:金錯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