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晚清王朝走向了滅亡?原來和這場戰爭有著直接的關係

為什麼晚清王朝走向了滅亡?原來和這場戰爭有著直接的關係

話說,中國的大清王朝在最開始的時候,本身是十分強大的,通過幾次戰役就使中國的領土擴大了將近幾倍。然而,當清王朝走到末期之後,卻是黃鼠狼下崽——一窩不如一窩,直到鴉片戰爭之後,更是逐漸走向了沒落。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讓我們先將目光移到公元1839年的6月3日,在我們中國廣州的虎門海灘是人山人海,一片喧囂。原來,在這裡大家正在觀看大清重臣林則徐大人焚燒從英國人手裡繳獲的鴉片。 此時,只見林則徐大人先是威嚴地走下轎子,然後,坐在了一個桌子的旁邊,大聲下令:「銷煙!」於是,轟隆隆一聲巨響,伴隨著幾十門衝天炮一齊鳴放,一箱箱鴉片隨之化為灰燼。

那麼,晚清王朝為何要想起「虎門銷煙」呢?原來,當時的大清重臣林則徐眼看著毒品對中國人的侵害是越來越嚴重,於是,不得不上書道光皇帝說:「當鴉片未盛行之時,吸食者不過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興思及此,能無股慄!夫財者,億兆養命之原,自當為億兆惜之。果皆散在內地,何妨損上益下,藏富於民。無如漏向外洋,豈宜藉寇資盜,不亟為計?」換言之:如果任由毒品猖獗,那麼,我們國家就會在未來將既無可用之兵,也無可用之銀。顯然,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道光皇帝決定「虎門銷煙」。 然而,面對這樣巨大的損失,那些英國的鴉片販子則是心痛不已。當他們在跑回英國之後,就開始精心謀劃著準備要發起一場對中國的侵略。於是,1840年,英國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打響了。 當然,剛開始,面對英軍地侵略,林則徐的反擊效果是非常好的。英國軍隊的幾次進攻都被林則徐的部隊給輕鬆擊敗了。但是,令人可惜的是,此時的道光皇帝面對英軍的侵略,卻有點害怕了。 於是乎,道光皇帝就派大臣琦善前往廣州接替了林則徐的職務,並負責和英國議和。但是,這個琦善是一個典型的賣國賊,他在議和的過程中,不但賠償了人家英國大量的「鴉片損失」,還將香港也割讓給英國。一時間,大清王朝上下是一片嘩然。 顯然,「和約」太吃虧,道光皇帝也不樂意了。於是,大清王朝就再次對英國宣戰。然而,自此,由於道光皇帝始終用人不慎,所用將領既無能又膽小。最終是打一次敗一次。這種情況下,英國侵略者反而是長驅直入,揮兵直取南京。 於是,在英軍強大的軍事壓力下,道光皇帝不得不最終妥協,與英軍又簽訂了一個《中英南京條約》。從此,晚清王朝開始一步步走向了沒落,成為了一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蘭笑點 的精彩文章:

亞洲一國,臨近戰亂之地,卻成為「全球最安全國家」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中央派五人秘密潛入上海,有一人後來成為國防部長

TAG:米蘭笑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