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商隱很委婉的一首詩,寫法新穎,奇警而有餘味

李商隱很委婉的一首詩,寫法新穎,奇警而有餘味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懊悔本是人之常情,但許多人卻反覆地糾結,直至最後沉淪。清代的葉士寬曾說,「吾心既已洗,誰博浮埃名。無求安有悔,遺身自忘情。」人生從來沒有完美,後悔卻是一種從悲痛走向成熟的有效路徑。李商隱就寫了一首詩,表現了唐玄宗的懊悔心情。

思賢頓

唐代:李商隱

內殿張弦管,中原絕鼓鼙。

舞成青海馬,斗殺汝南雞。

不見華胥夢,空聞下蔡迷。

宸襟他日淚,薄暮望賢西。

思賢頓即望賢驛,在咸陽東面。頓,指皇帝出行時途中就餐、住宿的地方。天寶十五載六月十三日,玄宗在奔蜀途中經咸陽望賢驛,準備在此住宿。當時地方官吏驚惶逃散,沒有東西供應,玄宗只得在驛外樹下暫息。李商隱有一次路經此地,有感於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即興發揮而創作了這首詩。

內殿指官廷。據《舊唐書》記載,唐玄宗親自教授太常樂工子弟三百人為絲竹之戲,號梨園弟子。張弦管,指這些樂工經常為皇室家族演奏。鼙(pi,念皮)一種戰鼓;絕鼓鼙,沒有戰事。這是一種諷刺性的說法,意指玄宗自以為天下太平,可以盡情享樂。

唐玄宗不僅喜歡音樂,還愛看歌舞表演,為此他想出一個辦法,先挑選一些盛產於青海湖的千里馬,再親自設計出連體榻,然後令駿馬奔舞其上。那些駿馬經過很長時間的訓練,動作嫻熟,馬衣紈綺,驤首奮鬣,舉趾翹尾,變態動容,皆中音律。

這還不夠刺激,玄宗又酷愛鬥雞。他命人建雞坊於宮中,並搜求大量高冠金羽、腳爪勁健的雄雞,再挑選六軍小兒五六百人專門飼養訓練它們。當時有一位後生叫賈昌,人稱神雞童,極受玄宗寵幸,就命令他為訓練隊伍的首領。當時有民謠諷刺道,「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詩文中提到的汝南雞,是汝南產的一種長鳴雞,這裡泛指雄雞的名貴品種。

接下來詩人引用兩個典故,繼續描寫玄宗的奢侈生活。華胥夢,傳說黃帝曾晝寢而夢遊華胥氏之國。這個國家沒有官吏,人民沒有嗜欲,不知親己疎物。黃帝夢醒後,怡然自得,過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幾乎和華胥國一樣。作者以華胥國借指理想中的大平世界,「不見華胥夢」,意謂玄宗根本無勵精求治的願望。

下蔡迷,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有「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等句,形容美色迷人。詩人用這一句諷刺玄宗唯知迷戀美色,寵幸楊妃。李商隱真是厲害,估計唐玄宗如果地下有靈看見這首詩,也不一定知道詩人是在挖苦他。

尾聯的宸襟,指皇帝的襟懷、心情。他日,將來的意思,指宿望賢驛之日,相對於荒淫享樂的前日而言。據《明皇幸蜀記》,玄宗在望賢驛樹下休息,心情憂鬱,似有棄海內之意,高力士極力勸喻乃止。

作者沒有把諷刺的筆鋒局限在玄宗迷戀美色這一點,而是較為廣泛地揭露了其奢侈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沉溺於聲色宴樂,熱中於鬥雞舞馬,毫無勵精圖治之意,等等。不僅刻畫出玄宗腐朽的面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天寶年間的衰敗跡象。

李商隱用筆委婉,寫法新穎,卻奇警而有餘味。詩中正面寫思賢頓僅有結尾兩句,但由於有前六句作了充分的鋪墊,昔日縱情享樂與出逃途中悲苦情景,形成強烈對照,警戒的意旨反而體現得更加充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托物起興,引人心馳神盪
梅堯臣很蒼涼的一首詞,全文無一個草字,卻將春草寫得形神俱備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