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夏羊塔格遺址出土353枚怪錢,不僅模樣都不同,還藏有三個謎團

夏羊塔格遺址出土353枚怪錢,不僅模樣都不同,還藏有三個謎團

在我國的西北腹地,雖然全都是沙漠和荒蕪,但在兩千多年前,這裡卻是城邦林立的城市,不僅孕育出古老的文明,商品貿易還特別繁榮。雖然兩千年後,這裡因為沙漠化,城市和人煙消失,但這裡卻被譽為「考古學家的樂園」,甚至考古學家在這裡轉一圈,便能有一些讓人震驚的考古大發現。今天小編就給您說一種在這裡發現的怪錢,它不僅造型奇特,而且還充滿了謎團,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89年11月,考古專家劉博士來到夏羊塔格遺址進行考察,他經過遺址附近的一處沙丘時,發現了一個小鐵片,這件鐵片為圓形,直徑在1.7厘米左右,表面已經鏽蝕,難以辨認上面的圖案和文字,但初步看起來像是一種「錢幣」,那麼它到底是不是貨幣呢?經過後期的修復和深入的研究,劉博士等專家,終於揭開了這塊鐵片的秘密,也讓學界的專家們都大為震驚。

修復完成的鐵片,在正面的中心位置是一匹馬,四周是一圈神秘的文字。根據古文字專家的解讀,這種文字叫做佉盧文,起源於犍陀羅國(西域古國),後來到東漢時期,逐漸也成為了西北絲路貿易中的主要通商語言之一。而鐵片的背面就是我們熟悉的古代中國漢字——篆書。由此,專家斷定這就是古于闐國的一種貨幣,叫做「漢佉二體錢」,或和田(闐)馬錢,其實,這種錢早在一個多世紀之前就有過發現。

1874年,英國一位考古專家在和田發現351枚這種古錢;接下來,在1929年,我國考古專家又在和田發現1枚,並且還被學界認為這是最後的一枚。自此,共計出土的「漢佉二體錢」僅有352枚,但這次劉博士又發現了1枚,無疑讓學界的專家們感到震驚,所以,現在這種錢一共發現了353枚,而它們就成了研究古于闐國文化和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下面就是敲黑板、劃重點的地方:這些古錢身上,都藏有什麼謎團呢?

第一:製造之謎。

「漢佉二體錢」和中原地區的古錢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中間無開孔,沒有繼承「天圓地方」的理念,但是從其背面的篆書可見,也受到了當時中原文化的影響,可以說一種「中西文化合璧」的錢幣。另外,還有一點在鑄造方式上,也有著明顯的差別。中原地區的古錢都普遍採用「倒模法」鑄造,也就是使用模具成型,批量生產。而古于闐國則用的是「壓製法」,顧名思義就是用力在銅片上壓出文字和圖案,形成「漢佉二體錢」。但由於文字資料的缺失,所以這種「壓制」的造錢工藝就成了個難解的謎團!

第二:版式之謎。

目前,根據專家們的研究比對,發現這353枚「漢佉二體錢」,在文字和圖案的組合上竟然完全不相同。比如錢幣上的圖案不同,雖然同樣是馬,但有的馬是在走,有的在跑,還有的是躍,甚至是卧。同樣的動作還有不同的姿勢和幅度。另外,外圍的佉盧文也有的多,有的少,而且其文字內容估計也不盡相同。所以如此一來,從數學統計概率的角度來看,那麼這些不同的組合搭配,將會有無數個不同的版式。那麼如此多版式的貨幣,在實際貿易的流通中如何使用和區分呢?為什麼還要鑄造這麼多不同的版式呢?顯然,這全都是未解之謎。

第三:銘文之謎。

開始已經說到,「漢佉二體錢」上的銘文是佉盧文,一種古老的文字語言,學界專家們也曾一致認為這種語言已經在地球上消失,而1874年發現的「漢佉二體錢」,又使得這種神秘的文字「死而復生」。因此,如何正確的認識佉盧文,成了擺在專家們眼前的一個困難。除此之外,還要正確的解釋這些「漢佉二體錢」上的銘文。上面也已經說了,這些文字變化多樣,種類繁多,那麼是否是代表了不同的「幣值」呢?還是其他的什麼「防偽標誌」呢?另外,那匹「馬」又代表的是什麼呢?種種的疑問接踵而至,讓專家們也十分「頭大」。但好在經過數十年的研究,部分的佉盧文已經可以辨析,如有的錢幣上的銘文就是:「大王,王中之王,偉大者,矩伽羅摩耶娑」,然而大多數的銘文也還依然是未解之謎!

如今,這353枚「漢佉二體錢」,只有13枚珍藏在我國不同的博物館中,而大多數都已經流落海外,但有句話說得好:學術無國界,希望通過全世界所有考古專家們的共同努力,能早日破解這些未解之謎,將古于闐國的文明和歷史,完整的展現的我們眼前,一旦能夠實現,這絕對是一件盛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這位西夏國皇帝用一個怪異的方法葬父,現在誰也找不到那個墓穴了
比鶴頂紅還厲害的落雁沙是什麼?只因三個原因,它成了「毒」王

TAG:歷史大解密 |